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冷战后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经贸关系的现状

2015-07-14 11: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与台湾地区交往日趋频繁,经贸关系逐渐升温,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有日益增强的趋势。本文回顾冷战后印台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初步分析印台关系发展的动因,探讨未来印台关系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 印度 中国台湾地区 经贸关系 历史演变 发展趋势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众所周知,美日是影响台湾问题最重要的国际因素,但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度是南亚地区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南亚是中国的重要周边,印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目前印台关系的发展仅仅是出于经济考虑还是另有所图,印度对台政策是否会出现变化,以及未来印台关系的发展趋势,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冷战后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经贸关系的现状
  1991年前苏联解体,国际政治进入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拉奥政府调整外交政策。在亚太地区,印度开始实行“东向政策”,发展与东盟国家、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关系。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李登辉当局推行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所谓的“务实外交”,即通过“银弹外交”拓展国际空间,推行“南向政策”,分散台商海外投资,避免台湾经济边缘化。陈水扁执政时期,不仅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作为未来两岸经贸政策的“新思维、新作为”,而且再次重启“南向政策”,对抗“西进潮流”,将印度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在台湾当局的诱导下,印度开始逐渐重视我国台湾地区,印台不断提升“实质关系”,经贸交往逐渐密切,主要体现在冷战后印台双方贸易额逐年增加,贸易合作平稳发展。根据台“行政院主计处”统计数据(参见表1),2007年印台贸易额约为48.8亿美元,较2006年增加79.82%。2008年,台印双边贸易增加近12%,双边贸易量增加到53亿美元,台湾顺差6亿美元。
  作者根据台“行政院主计处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资料自制。
  印台市场和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空间广阔,台湾地区通过印度可以打开中东和非洲市场。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依靠海外市场,在技术、硬件、管理人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台湾具有完整的硬件制造供应链,是全球重要的硬件产品生产与代工区。台湾的PC产业、半导体产业、LCD产业、手机产业等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印度则是内需型经济的代表,具有国内市场广阔,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印度被誉为“软件王国”,拥有大量廉价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中心,在企业全球研发布局的地位不断提升。此外,印台在纺织业、机械加工、医疗、航空航天、能源的开发等领域也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近年来,台商在印投资增加明显。自2002年印台签署《投资促进及保护协定》以来,台“经济部”每年组织大型经贸访问团赴印度等国参观考察,以经济利益为诱饵,推动印台关系发展。2003年底,台商对印投资累计只有1.1亿美元。而2008年印度台商达到67家,累计投资金额10亿美元,散布全印各地。究其原因,一方面印度自1991年推动经济改革以来,平均所得由316美元增至1043美元,涨幅达到3倍以上,中产阶级崛起为印度注入新活力,为台商提供新的商机。另一方面,台湾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的人才,诸多优惠措施陆续出台,都有利于印台经贸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台湾驻印“代表”翁文祺表示2009年上半年,台印将签署“避免双重课税协定”,这将成为台印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时近期还将宣布持有美、加签证的印度民众来台可以享免签证。台“外交部政务次长”夏立言表示为强化台印政经关系,除新德里设立办事处外,将评估另在南印度的台商重镇的清奈(Chenni)设立办事处的可行性,这将有助于扩大发展与印度南部各邦的关系。
  二、对冷战后印台关系发展的分析
  纵观冷战后印台关系发展历史,笔者认为冷战后,印度在台湾问题上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台政策更趋灵活,目标日益多元化,不断提升印台关系,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国际形势和岛内局势发生变化。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国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形成既相互倚重又相互制衡的局面。俄罗斯成立之初,政治上过于孱弱,经济上过于贫困,无力顾及印度,因此,俄罗斯在南亚实行战略收缩。尽管印度失去了前苏联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是前苏联势力退出南亚地区对印度来说,在战略上是有利的因素。同时美国重新调整了南亚政策,从冷战结束初期推行“印巴平衡”外交,转而奉行“重印轻巴”的倾斜政策,美印关系回暖。中印之间的历史纠葛依然存在,但是双方为了解决历史问题出现了缓和的气氛。同时,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台湾岛内“****”势力大搞“去中国化”活动,推动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务实外交”,积极发展与印度等国的“实质关系”,鼓励台商投资印度,以平衡台商“西进大陆”的趋势,缓解所谓大陆对台湾“以商逼政”的压力。二是保持南亚大国地位,维持自身安全利益。巴基斯坦是涉及印度核心利益的问题,通过打“台湾牌”,利用台湾问题制衡中巴关系的发展,限制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谋取政治、经济利益,成为冷战后印度对华外交政策的重要走向之一。而且印度洋是中国能源供给依赖的重要生命线,“藏独”势力以印度为大本营,具有亲印度倾向。中印之间在印度洋能源管道、西藏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为印台“实质关系”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同时由于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尚未解决,印度东北部分离主义倾向依然存在,中国因素是印度如何处理克什米尔问题的一个重要考量,“****”运动又可能引起国内分离主义运动的连锁反应,因此印度不愿因台湾问题而导致中印关系的恶化。

  三、 未来印台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历史轨道,呈现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国际社会也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而且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大陆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仍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两岸现实政治和经济力量对比朝着更有利于大陆方向发展。台湾地区在印度“以台制华”和印度在台湾地区“联印制陆”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印度“以台制华”和台湾地区“联印制陆”战略所获得的利益呈曲线下降趋势,而与大陆对抗的成本呈直线上升趋势。未来印台关系存在升温的可能性,但短期内大幅升温的可能性不大,推动印台关系发展的基础和诱因仍旧存在。
  一方面,台湾当局将以民主价值观为纽带发展印台关系,建立遏制大陆的战略体系。台湾方面认同印度是民主国家,双方共享民主价值观念,希望建立“亚太民主价值同盟”,推动印度与美国、俄罗斯以及亚太国家形成一个有助于使中国边缘化的战略框架。
  另一方面,台湾当局试图提升印台双边关系的政治因素仍将大于经济因素。虽然印台在经济资源、产业结构、资讯产业领域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但相对于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台印双方贸易额总量仍然相差甚远。印台经贸合作在短期内仍处于初级合作阶段。印台双边贸易额不高,相互投资规模小,在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投资总额偏低。
  作者自制。资料来源为台湾《天下》杂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推行的“南向政策”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减少对大陆的依赖程度,在政治上与大陆形成对抗,制造“实质****”的国际影响。一言以蔽之,“南向政策”的实质是“以经济换取政治,以经贸拓展外交”。李登辉推行的“务实外交”,陈水扁奉行的“烽火外交”中,发展台印关系的政治因素的倾向较为明显,马英九提出的“活路外交”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关注台湾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体系的问题,尤其当前岛内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下,马“政府”拓宽经济合作领域,多渠道发展经贸关系的意图更为突出。2007年马英九访印时,曾表示他的经贸政策不只是西进到中国内地,而是希望展开多边触角,尤其他这次来访就是希望重新认识印度。但是相对于大陆20多年来形成的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日趋成熟的投资环境,印台经贸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第一,印度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印度制造业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语言文字障碍难以逾越,各邦之间税法规定不同,宗教种族冲突激烈,官僚体系较为僵固,办事程序繁琐。第二,印度对外资限制严格。由于长期殖民历史形成的“东印度公司恐惧”,自尼赫鲁时代,印度执行以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资为辅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以及国防安全的行业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进入印度市场。因此从台湾地区与印度近八年来的贸易数字来看,虽有大幅增长,但仍处于低水平,印度在帮助台湾地区摆脱经济危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双边往来的目的和重心并未完全放在经贸关系上,政治因素仍旧是重要考虑,如何利用中印之间矛盾,取得台湾在地缘政治、国际空间等方面的最大利益是台湾方面对印政策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苏永耀:“我驻印代表:前进印度,时候到了”.载《自由时报》,2009年3月4日,A3版
  刘玉春 王建民:《台印经贸往来的现状与走向分析》.载《亚太经济》,2005年4月
  彭 融:“印度台商的贫穷历练”.台湾《天下》杂志,2009年3月11日
  谢锦芳:“庞大中产阶级崛起,经济强力后盾”.载《中国时报》,2009年3月3日,A7版
  苏永耀:“我驻印代表:前进印度,时候到了”.载《自由时报》,2009年3月4日,A3版
  苏永耀:“我拟在南印度设初”.载《自由时报》,2009年3月4日,A10版
  Far Eastern Ecnomic Review. May 5, 1988. P26

  马英九演说:印度外交官媒体学者听得很入神.中国评论新闻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