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中国梦宣传德育教育思想引导研究论文(共6篇)

2023-12-12 14: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高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抓手


  一、中国梦与高等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高等教育是实现广大青年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中国梦也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始终交相辉映、息息相关,存在着潜在的契合性。


  一方面,“中国梦”体现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与实现,必将会促进全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只有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安定和谐,才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平台。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大学生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五四运动以来,一代代有志青年心系民族命运、不屈不饶、开拓进取,用青春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青春乐章。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之中,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共荣使命,努力创造光辉业绩,才能实现人生美好理想。


  二、高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着力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梦深化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统领大学生思想进步的主线,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而“中国梦”在为民族、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宏大长远的构想。因此,作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应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始终。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腦,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大家深刻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的基本前提。二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个人日常行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树立榜样、典型示范、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中国梦实践的重要方式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收到潜移默化地影响,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情操得到升华。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及主题班团会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开展演讲比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也要充分利用好qq群、飞信群、微信等多种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形式多样地把“中国梦”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时代赋予的神圣责任,同时也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着力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高校科技创新是中国梦创新的重要源泉


  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作为“中国梦”实现的引擎,科技将在推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高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往往被人诟病创新力不足,所以在这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阶段,高校应积极鼓励和推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组织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争取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取得一定的科技成果。高校的科技创新必将带动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国家弱势科技由学习模仿、跟踪发展、并驾齐驱,最后到引领未来提供助力。强大的科技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而创新是维持这份保障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就决定了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


  三、总结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教育梦。践行中国梦,大学生需“头顶蓝天”,即复兴国家和民族的宏伟事业;又需“脚踩大地”,即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高等教育应抓住践行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机遇:让大学生意识到中国梦是大学生梦想的凝聚和升华,用科学的理论和生动的实践坚定大学生的中国梦信念;引导大学生将自己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实现的过程相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作者:高媛

  第2篇: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是人民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实现现代化,而实质就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的概括,其内涵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国家富强,实现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不仅经济基础雄厚,同时,完善经济体系实现工业化,在全面提升的过程中达到整体协调发展。除了经济还要加强文化的建设,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除此之外,人民作为实现国家富强的主体要切身解决人民问题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裕,不仅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坚持民主建设。第二,民族振兴。要完善民主制度的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第三,人民幸福。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更好的为人民谋取幸福,满足人民的利益与追求。


  “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意义,首先它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方向;其次它的超大凝聚力团结了全体人民,让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鼓起勇气携手前进;再次,“中国梦”彰显了民族和时代精神,开创了新时代的建设局面;最后,“中国梦”在实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发展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人民幸福为根本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凝聚中国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通俗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实现其通俗化普及化。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生动鲜活的语言,科学文明的手段展示清楚,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着重需要的是,第一,紧随时代潮流解决人民的最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准确理解时代精神,紧扣当代发展主题,不断进行理论与实际创新。中国目前来看,面临的就是改革开放,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掌握科学方法,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客观准确地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第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群众生活解决人民的日常实际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人民的一切事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民的问题要解决,不能泛泛地宣传理论,在立足实情的基础上要切实解决贴近人民生活的问题,不脱节不官方,做到真正的走进生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刻遵循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三、“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中国梦”是整个民族的梦,立足本国实情解决人民问题,不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使命也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前发展的方向,丰富理论内容,开拓发展空间,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时代创新。


  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最根本要求就是人民大众能够接受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中国梦”正是以通俗易懂的话语激发中华民族所有大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以人民的力量实现民族复兴。


  人的全面发展是目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坚持以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理论和概念会有极大的丰富,这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内容。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完成“中国梦”伟大梦想。


  四、“中国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价值


  第一,“中国梦”突显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气质。民族气质是指一种文化或艺术所体现出来特种的民族风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凭借这种方式,利用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宣传。其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中国特征的民族气质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其大众化。从实事求是、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等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最后,“中国梦”的提出是回应大众对民族复兴的最恰当的方式,立足了基本国情,强调了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用最普通和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来突出现阶段的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突显民族气质。


  第二,“中国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内涵。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定义到目前为止,相对科学的分为两种:一是大众化,突出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一是化大众,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它实现了向大众话语的转变,易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就必须突出“中国特色”。“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新的方向,将建设重心落实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全新的视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第三,“中国梦”凝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过程中人民作为内生的主体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除此之外也包括作为领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从事各类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的机构与工作者。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自提出以来各阶层都纷纷展开不同的实践活动,将其内涵实质和价值意义以及实现路径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融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它既是民族共同的情感寄托也是每个人的希望追求,是在国家和民族实现的基础上给予大众机会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实现梦想。所以,“中国梦”凝聚了人民的力量。


  第四,“中国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首先从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在不同的时代下都要突出根本的明显特征。“中国梦”从理论上,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实现了理论的通俗简易化,从文本路径上实现了大众化。其次从实践方面,在实现一个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主体的需求,也就是人的需求。“中國梦”落实在人民幸福的实现,都是人最基础的需求,像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生存环境等等。围绕这个主题改变宣传的古板方式,开拓实践路径,创新教育活动,让主体的人民大众更容易接纳。


  作者:王俏然

  第3篇:中国梦理念下青年团员的思想引导探讨


  在我国当代党政体系中,青年团员既发挥着后备军、预备队的作用,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青年团员是否符合我党我国的现实需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在中国梦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理论引导,展现当代青年团员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现代教育体制中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的重要课题。


  一、青年团员思想引导面临的挑战


  因受到媒体的信息轰炸,90后的青年团员思维活跃,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较小,这就加大了引导青年团员思想的难度,也对各级团组织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产生了冲击。


  1.青年团员思想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级党团组织的完善,团员队伍日益扩大。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全民皆团”的现象屡见不鲜,团员已经不再是学生中的“领头羊”,被弱化为一般群体的他们,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下降。


  一是自我中心的意识强化。90后青年团员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家人常以他们为中心,加之受网络信息影响,独立意识强,从而导致他们思想中根植着“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思想,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难以引发他们的思想触动和共鸣,作用有限。


  二是自身认识的错位。青年团员普遍存在认识误区,把入团当成是入党的跳板和过渡,对如何体现团员的先进性不懂、不会,也不愿意去学习,他们不愿意去践行团员的义务,甚至在缴纳团费时也不情不愿,从而客观上导致了基层团组织功能的弱化。


  三是功利思想的泛滥。受社会大环境制约,青年团员过分重视回报率,而入团所能给予他们的荣誉感、使命感等已经无法对他们产生有效的激励,在无法收到相应回报的情况下,青年团员不愿意参加团组织活动,不愿意主动奉献,团组织开展思想引导面临很多困难。


  2.思想引导方式落后


  在社会背景和团员思想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团组织开展思想引导的方式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沟通聯络的方式落后。目前各级团组织在开展思想工作时,仍然拘泥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和书面汇报。虽然在团中央的指导和带领下,各级团组织在新媒体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无论是内容还是更新时效都不能满足广大青年团员的需求,团组织活动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是引导交流的模式保守。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仍然是课堂授课,在青年团员思想日益活跃的今天,其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很多青年团员不懂中国梦是什么,对如何实现中国梦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受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青年团员对党和政府不信任,对党组织和党员不信赖,传统的授课教育模式对这些思想问题完全无力应对。


  3.难以把握青年团员表达方式的变化


  总的看来,青年团员对时政的兴趣比较淡薄。近些年来,虽然各大高校逐渐加大了时事政治教育、路线方针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的力度,对青年团员了解掌握国内国际政策走向、坚定理想信念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其方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在当代,会主动阅读党刊党报的青年少之又少,他们更愿意用手机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但是,能够利用手机查找到的宣传我党政策法规的信息非常匮乏,对青年团员进行有效思想引导的平台更是寥寥无几,在把握青年团员表达方式这一方面,各级团组织已经严重滞后。


  二、中国梦理念下对青年团员的思想引导


  在全国人民共建中国梦的新形势下,思想引导的方式和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青年团员的需求。


  1.明确思想引导的内容


  (1)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国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的先进理论,对青年团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指导性作用。因此,各级团组织要积极组织全体团员,重点是在校大学生团员,认真研究学习,利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组织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进一步加强教育效果。


  (2)强化两课教育


  两课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团员并加强教育效果,就必须在教育形式上有所创新。


  具体教育实践中,可以改室内课为室外课,多组织红色旅游、学雷锋等活动,把授课内容纳入到具体活动实践中。同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式为研讨式教育,把课上授课,课后布置作业改为课上讨论、课下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写作、出书,充分发挥两课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引导作用。


  2.创新思想引导方式


  (1)校园活动


  横向比较而言,各大高校的团组织比较健全,团员数量比较庞大,思想状况也最好,校园文化同样是引导青年团员思想的最佳阵地。


  高校要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以理论性学生社团为组织者,筹划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园综艺性活动,并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活动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团员的思想。


  (2)公益活动


  以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为载体,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公益活动,让青年团员学会奉献、学会感恩,同时教育引导他们明白什么是责任,明白如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重点是构建以移动平台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媒介。


  一是培养典型。网络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庞大和信息传播迅速,这就更便于培养、推出典型代表,通过典型带动全体青年团员,引领他们共同践行中国梦。


  二是发表讯息。以网页、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及时更新、发布权威信息,充分收集、掌握青年团员思想现状,搭建及时有效的交流平台。


  三是解决问题。针对当前青年团员受网上负面信息影响过大,思想问题较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打造一个疏导思想、解决问题的平台,点对点地消除青年团员思想中的负面因素。


  总结: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青年团员的支持,各级团组织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摸清思想底数、掌握思想动态,持续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真正发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力军的作用。


  作者:纪伟

  第4篇:探析高校辅导员在“中国梦”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是骨干力量,而且也是思政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实施者。“中国梦”的实现属于长期性任务,作为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履行“中国梦”期间,于此视角下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进而展开科学的“中国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全面以及透彻地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才可以帮助自己增强工作职责,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以及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在“中国梦”教育中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者角色分析


  现代教育经验提出了学校教育为人成才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德育。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将育人为本作为原则,提升综合素质期间要坚持德育为先。大学生为“中国梦”的缔造者,在大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方位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关键。


  在“中国梦”教育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全身心地做好教育者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众多,辅导员要遵循党提出的教育方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关要求标准,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探索,并且建立针对性培养方案,着手于其学习以及生活等处,展开综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中国梦”教育中的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首先为课堂期间的理论课教育,其次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思政教育。前者为以理论课形式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也是当前各大高校展开展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后者为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期间对其进行思政教育,通过辅导员实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通过两者的共同协作,构建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渠道,属于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中国梦”教育过程中,确定高校辅导员教育者角色在大学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毕业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体现。其中,大学生入学教育,为入学以后,高校遵循培养目标以及大学的特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展开相关工作。同时大学教育为学生思政教育构成部分之一,于新生入学初便做好教育工作,可以为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毕业教育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教育者角色定位的另一项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毕业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前,明确好职业规划,对于择业和就业、创业具有清晰的认识。因而在离开校园以后,有助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此外,“中国梦”教育中辅导员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形势和政治教育以及学风教育。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形势和政治教育属于不可缺少的内容,存在具体性、现实性以及稳定性等并存、理论性同实效性等统一的特征。所以,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期间,具有重要使命,发挥着不能替代的职能。而且作为学习氛围的重要表现,学风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积极进取、愉悦舒心的学风环境,才可以保持学生的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因而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创建优良学风,在建设学风期间将自身教育者角色定位充分展示。


  二、“中国梦”教育中高校辅导员管理者角色探究


  在高校的“中国梦”教育期间,辅导员具有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辅导员外在枢纽的地位上,为高校学生工作链条内重要的一个环节。于高校的教學环境中,辅导员越来越凸显出“管理”的职能。在大学生教育工作系统内,辅导员具有上下沟通的基础职能,可以作为教与学的关键性桥梁,所以能够在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推动大学生成才中产生独特作用。


  在学校的各种关系中,教与学属于基础的、重要性较强的关系之一,学校教育的成效是否高质量,同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坏、两者是否在良性发展状态中具有重要的联系性。影响教与学关系的因素众多,诸如信息反馈实效、矛盾处理不恰当、双方之间沟通不及时等,辅导员在管理教与学中地位十分关键,也是考验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德才兼备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并且需要辅导员以及教师等所有教职工共同的努力,才可以推动创新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梦”教育中高校辅导员管理者角色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将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处理教育学的关系过程中,要提升对于教的要求标准,而且实现教的职责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管理以及服务期间,从学生角度展开工作,加大全校共同参与学生成长的合作力度,实现学生能力和知识、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发展的积极功效。此外,在“中国梦”的大环境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履行学生的管理职责,并且维护教学的正常秩序,推动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高校辅导员要严格做好学生日常寝室管理、事务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班级管理等工作内容,并做好指导以及管理学生会和社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以及管理能力。在进行教育期间,应该重视教育性,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教育大学生的同时,积极引领以及规范,坚持有机统一教育和管理,并能够实现自律相辅相成于他律。


  三、“中国梦”教育中的高校辅导员服务者角色探析


  在扮演着教育者以及管理者的角色以外,高校辅导员在“中国梦”环境下还具有服务者重要角色。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管理以及教育均属于服务的形式。作为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场地,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学生,高校辅导员通过人民教师以及管理干部的角色,进行教育以及管理工作,也是为了达到推动学生成长的目的。而且高校辅导员在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期间,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予以大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关爱,努力实现着为社会输入更多高素质栋梁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的服务角色也重点体现在了工作期间为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指导、人际关系处理等存在显著服务性质的工作上,可以辅助解决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问题,是众多事项的责任人。所以,在“中国梦”教育中的辅导员在履行服务者角色期间,工作的重心内容包含学习的同时,也涵盖了生活的方面。


  其次,在“中国梦”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服务者角色也需要对于大学生就业予以较高的关注度。在人才供给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今时代,大学生就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民生之本,实现大学生的良好就业,让其对于就业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稳定社会和实现民族兴旺以及国家繁荣等有重大意义。所以,在大学阶段,需要高校辅导员认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的自身发展、职业的选择、未来的规划等进行科学正确的引领,为学生提供真正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此外,也要积极搜集信息,不断地统计整合社会有价值的资源,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就业途径,切实地将毕业就业工作落于实处。在此期间,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服务者角色职能,意义不言而喻。当前,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和任务,并且也是“中国梦”时代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服务工作进行完善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中国梦”承载了华夏儿女的伟大梦想,是未来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教育作为立国之本,高校应该时刻秉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深入贯彻“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属于长期性任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履行“中国梦”期间应该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进而展开科学的“中国梦”教育工作。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将教育人和培养人的关键职责铭记心中,在“中国梦”教育形势下,认真履行好教育者、管理者以及服务者的角色,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切实指导其各项技能的提升,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丰富思想内涵,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作者:范学辉

  第5篇:中国梦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现代高职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展示都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开展。只用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发挥高职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1.高职语文教学展示中国梦主题的方法


  1.1閱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国梦精神


  文以载道,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精神食粮,优质的文本是学生获得精神熏陶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高品质的阅读中获得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不断升华。首先,在日常文学作品教学中把中国梦精神潜移默化贯彻下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中国梦精神有高度的认同感。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阅读和感悟有中华民族共通精神情感的文学作品,例如,引导学生从屈原的离骚中感受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从杜甫的诗作中感受悲天悯人的士大夫爱国情怀。第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凝聚,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品读中结合自己的梦进行理想主题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理想道路上笃定前行,能够运用作品阅读到的中国梦精神照耀自己的未来。


  1.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宣示中国梦主题


  写作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语文技能之一。高职写作教学在实现语文与职业背景联系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在论说文、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借助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来展示自己的中国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与中国梦主题有关的小练笔,引导学生围绕中国梦进行与人生有关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感悟,促进学生表达出对中国梦的真情实感。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写作练笔创设必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强烈感悟和结合自身基础上,运用散文、小说或诗歌等文学的文体来创造英雄人物,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传递中国梦和升华学生心灵美打下基础。第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中国梦感悟人生,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创作感想,这样可以在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全面的贯彻中国梦的主流价值观念。


  1.3文学赏析中感受中国梦独特内涵


  教师必须有效应对来自不同文化和不同渠道信息的冲击。高职语文课堂必须结合学生语文教学的兴趣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和故事文本的赏析中主动追求中国梦的价值内涵,或者在语文课上对假恶丑进行必要的批判,或者对真善美进行有效褒扬,只有穿透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真正的情感共鸣,才能把中国梦的内涵展示给学生。其次,现代中国梦主题展示需要有温度的语文教学,要求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或影视作品赏析中,帮助学生从不同类型作品中去认识中国梦理念,凝聚建设祖国正能量。第三,引导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由学生来扮演剧作品中的人物,引导学生在实地情境中感受中国梦的力量。


  2.中国梦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基本路径


  2.1发挥教材的德育载体力量


  在中国梦视域下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必须注重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发挥出语文教材在求真向善方面的感召力。首先,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需求,突出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特征和工具性的基本功能,把经典篇章中的美德要素展示给学生。其次,注重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在两难的道德境地中去寻找问题的解决答案,引导学生在创新性的文本解读中更好的阅读语文文本,同时形成自主解答和辨析道德是非的能力。第三,由教师对语文文本进行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的探究经典篇章、组织开展围绕教材的语文实践,真正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例如,在老舍《我的母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华孝道进行深入的解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体会作者质朴语言中的深刻情感。


  2.2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首先,教师应当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职业情境,学习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着文本中的故事或主人公进行深入思维。其次,注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够运用提问,探究、讨论、示范等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对道德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师身上感受到“大道无形”的独特魅力。


  2.3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


  中国梦是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梦,高职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文化根基,引导学生在文化认同中形成道德凝聚力和向心力。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儒家的仁爱诚信中认同中国传统美德。其次,引导学生就道德故事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在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注重运用与各种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文教学内容宣示传统美德。第三,借助高职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文化现象进行主题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拾麦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勤俭节约精神进行潜移默化教学。同时还可以就文本主旨引导学生探究理想实现的路径等深刻主题。


  结论:


  中国梦视域下的高职语文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丰富的德育教师途径和深入浅出的道德现象解析上,学生可以众多文本事例中对道德有高度认同感。


  作者:罗铭岩

  第6篇: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响应国家号召,促使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得以实现,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从教育的角度入手,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了高校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脱离了“只注重理论素质”的束缚,在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中国各大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强。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以及实践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踏实肯干,能够全心全意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得到企业以及社会的青睐。


  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中,对大学生以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以及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2.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即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中,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在强烈的民族意识的指引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定能够逐渐建立起来,对大学生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个人与民族的融合


  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中,可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大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必须在国家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其责任,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在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以及国家意识才能够有效提高,其个人的梦想会逐渐贴近民族梦想,对个人与民族的融合极为有利。


  三、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基础


  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实现,具体如下。


  1.组织保障基础


  应从组织保障的角度出发,为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提供基础。高校各级领导应认识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从组织内部入手,宣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长远眼光看待大学生的发展,在提高组织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为相关活动提供保障,促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除此之外,应在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将各部门重新分配,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层层落实,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过程中,统筹发挥集体力量,使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文化宣传基础


  文化宣传,同样是中国梦宣传与教育的基础之一。为确保中国梦宣传与教育过程更顺利,高校可通过强化校报校刊、建立中国梦宣传橱窗、构建新闻网等方法,将中国梦的宣传落到实处,使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变成现实,为宣传与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高校应在大量先进文化的指导下,使大学生时时刻刻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中,时时刻刻感受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其能够再接再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3.做好监督工作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应只喊口号,而应将其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能够立竿见影。高校应在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上,为高校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奠定基础。高校应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思想宣传等实践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教职工能够真正将中国梦的思想融入教育工作中,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效果得以凸显。


  4.做好经验总结


  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高校应做好经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宣传教育思路,制订下一步的宣传与教育规划,提高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基础上,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四、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


  高校可通过开展学习型活动、观摩型活动、参与型活动以及创作型活动方法,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1.学习型活动


  高校应在固定的时间内,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需将教职工与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开展以下工作:①教职工学习。在固定的时间内,组织教职工进行培训,内容以中国梦为主。在学习活动中,应向教职工全面介绍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知识,提高教职工对该理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应将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最新状况,以及有关中国梦建设的最新进展介绍给教职工,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使其认识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思想得到升华,使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按照党对教育工作者所提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②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应由教师组织展开,教师在学习之后,应通过班级会议等形式,将自己学习到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学生,并向学生强调努力贯彻党的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应将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使学生能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中国梦宣传与教育效果的改善提供保证。


  2.观摩型活动


  可通过开展观摩型活动的方法,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①构建新闻网。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有关中国梦的思想与活动进行宣传。例如,考虑到当前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热爱,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平台的方法,每天在平台中发布信息,信息内容除了当前学校的新规定,还应至少包括一条中国梦有关知识,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使校园微信平台能够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促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以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利益为首,全面发挥舍己为国、舍己为人的精神,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中国梦伟大构想的实现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②参观老革命基地。可通过参观老革命基地的方法,将战争年代的画面真实地呈现在学生以及教师眼前,并通过解说的方法,帮助其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辛苦与艰难,使之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采用该种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可以使教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无需过多强迫,无需强行灌输各类思想,学生与教师便能够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3.参与型活动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参与型活动,提高高校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水平:①组织深入农村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为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最基层人民生活的途径。在活动中,学生应以居民的作息时间为准,白天随之劳动,晚上帮助其整理房间,后与居民一同休息,以锻炼学生养成艰苦耐劳的品格,使学生能够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坚定的责任心的指引下,为中国梦的实现发挥更大作用。②开展志愿者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自愿者的身份去照顾老人,去探望残障儿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志愿者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状态,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时刻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不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4.创作型活动


  根据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创新性社会”的构想要求,高校在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中,应充分根据“创新”这一理念,使中国梦的活力得以体现。可以通过开展征文大赛、摄影大赛、绘画大赛的方法,开展创作型活动。以征文大赛为例,高校可要求学生以中国梦为探讨对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要求必须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浮夸、虚构。应对论文进行评比,选择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使学生成为中国梦宣传与教育的一分子,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提供更大的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及实现为目标,对学生展开教育,将学生塑造成为新一代具备高度思想觉悟及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使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能够更好地实现。


  作者:冯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