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习总书记阐述“中国梦”的相关内容至今,社会各界广泛掀起对“中国梦”内容更为深刻的讨论,国内各高校也开始井井有条的组织许多广泛的宣传讨论活动。这些活动对大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教学的路径选择进行粗浅的探讨。
1 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1. 点亮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自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影响着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思想日趋复杂且差异较大,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样化。
一些大学生在不健康甚至腐朽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他们的信念理想渐渐的不再坚定,开始模糊不清,价值观也在慢慢的扭曲。虽然每个大学生都有个人的奋斗目标,但是由于缺乏依靠最高价值,个人奋斗目标不等于最终的奋斗目标,从而会使大学生迷失自我,迷失正确的奋斗方向。
“中国梦的提出,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点亮了前进方向,指明了精神坐标”,这句话是共青团中央书记秦宜智同志在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总结提出的。开展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继承并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可以指引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2. 是大学生通向成功之路的精神支柱
在这条曲折的成才道路上,要想成功,大学生必定会与各种磨难和挫折斗争到底,付出千倍万倍的心血和艰辛的努力,所以,大学生需要精神力量来支撑他们不放弃。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不断发奋图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
2 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所遵循的原则
1. “中国梦”宣传教育必须遵循主客体平等原则
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必须遵循平等原则,主体—从事宣传教育的德育工作者,客体—接受宣传教育的广大青年学生。
使得主客体之间能够有效地交流互动,大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与行动上相统一,就必须在“中国梦”宣传教育过程中坚持平等原则。把握好“灌输”理论(这是列宁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教育法)的深刻内涵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是遵循平等原则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方法措施。
2. “中国梦”宣传教育必须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一,“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对“中国梦”的学习改造大学生的思想内涵,从而使他们有更高的社会理想,并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第二,“中国梦”宣传教育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大学生思想变化动向,做到不说空话大话假话。第三,“中国梦”宣传教育是要解决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困惑关系,这是大学生思想很矛盾的地方,通过对其的教育宣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3. “中国梦”宣传的原则必须是以教育为主
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是:“中国梦”宣传教育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社会主义的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前提,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中国梦”宣传教育所遵循的主导原则是在进行大学生教育活动时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体意识形态并结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统领性的主导地位。
3 高校要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路径深化
1. 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促进大学生对“中国梦”内涵和价值观的认可
第一,高校的讲师必须加强学习理论知识,能够透彻的分析这些重要理论,尤其是对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主客观的分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现在的国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可能的时刻,也是最接近伟大目标的时刻,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有希望的付出努力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动向和整体理论体系,这样才能使“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其占主导地位。第二,高校的讲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
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以来,很多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反响大大地增强。“中国梦”是未来的希望,指引着祖国未来的前进方向,犹如“指南针”一般。“中国梦”是我们的“生活理想”,鼓舞我们去“理想的生活”,如同“驱动器”一样。第三,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路径必须在考核方式上创新,如增加材料分析,案例分析,时政分析,增加主观题并且增加主观题的分值情况,使打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2]。
2. 积极开展“中国梦”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1)在学校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可以举办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鼓励大学生说出自己的“成才梦·中国梦”,点亮他们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还可以组织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或党团活动,让学生设计规划“我的梦”,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和择业观,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向心力,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相结合统一。
开展这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中国梦在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力,而且还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促进大学生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2)在大众媒体的传播和支持下,任何信念理论都会得到广大的宣传普及,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新闻媒体来推动“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通过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兴媒介的宣传力度,深刻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正确传播思想文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媒介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互联网上查信息,查资料,看新闻,发微博等已成为一种时尚。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媒介,如校园网络进行网上学习,微博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微信可以进行深入探讨等。利用这些“微平台”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能够快速地平等、民主地交流学习,对话,使学生能够敢于有梦想,愿意有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同时,不能忽略创痛媒介的力量,比如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不管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都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伟大的英雄事迹以及灿烂的文化遗产,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凝聚力,促进他们产生强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
3.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深化“中国梦”教育理念
对于在校园中宣传“中国梦”,我们首先应该抓住寒暑假这一关键时期,学生在寒暑假拥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时间,可以将更多的“中国梦”理论内容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对其深化,并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因此高校在此期间应充分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的活动进行宣传督促,使其有序进行。其次,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中国梦”相关的社会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长期的志愿活动中结合书本所学的“中国梦”理论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这一切,也都是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很大一部分。
4. 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中国梦”
作为有学科资源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高校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和力量来更加深刻的研究“中国梦”这一课题,做出一项有深刻意义的理论成果,并且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比如组织学术前沿论坛、学习型组织建设论坛等,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中国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课题,提出有内涵的,有思想的,有力量的报告措施,从而强有力的推进使理论的“中国梦”转化为实践的“中国梦”[4]。
作者:刘瑛 来源:卷宗 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