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政治参与新主体

2016-08-31 14: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人类的交往互动方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交往手段,使得有共同价值观的人迅速结交在一起,产生了新的集群方式,“网络共同体”则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网络共同体的性质及特征,网络共同体的政治参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监管措施需要改善的方面,力求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一、网络共同体的性质及特征

 

  网络共同体是指“网络”与网民“共同体”合成的产物,是网民在网络上基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所结成的一种“团体”或“组织”。 由上述描述可知,网民是网络共同体的基本单位,由于某种主观或者客观的条件在网络上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一)网络共同体的性质

 

  网络共同体可以称为一定意义上的政治共同体,也可以说是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对于政治共同体,人们并不陌生,它是西方政治学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公认的政治机构和特定的居住区域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集合体。 由此可知,在政治共同体中,是由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构成,人们由于某种共同的利益需求而结合在一起。网络共同体虽然也是由于某种利益结合在一起,但是它并不受区域的限制,可以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所构成,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于网络使用方便、快捷,并且能够平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网络共同体能够迅速的产生并发展,“天涯若比邻”使得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在网络社区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社区由共同兴趣、利益的人们集中在一个虚拟空间中,网民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交流。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使得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他们的利益意识增强,结成不同的团体,希望在政治系统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由此促进了网络共同体的发展。

 

  网络共同体与现实社会中的政党组织有所区别。政党一般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具有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政党一经成立就具有稳定性。与之不同的是网络共同体是由有共同的兴趣、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团体,它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具有组织松散性等特点,因此它与现实中的政党是有所区别的。

 

  网络共同体具有网上“民间组织”的性质。网络共同体与民间组织的区别是,一个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一个是在现实世界。民间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群体,具有非营利性、公民自愿参加性质的团体,自愿、非营利、民间这三个方面是民间组织的特征;而网络共同体是由网民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网络共同体与传统的民间组织相比,它的组成更加方便,不受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在网上获取最新资讯,自发的组成一个网络共同体。

 

政治参与新主体


  (二)网络共同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网络共同体不是由政府强制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而是由网络上兴趣或者利益相似的人们自发组成的一个团体,网民是自愿加入,没有管理者强制要求加入,是网民们基于某种兴趣或者利益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

 

  第二,背景相似性。网络共同体是由有共同兴趣、利益,关注相似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因此,他们能够主动地关注组织动态,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第三,组织形式松散性。网络共同体的发展和巩固,是基于共同的兴趣、话题和事务,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等方面,一旦网络共同体不能满足成员的要求,他们会不参与或者退出这个组织,网络共同体不会有强制的措施要求成员履行退出程序。此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成员不以真实的身份去参与网络探讨时,会对自身行为、言论的约束力下降,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只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共同体对成员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同时也具有组织形式松散性。

 

  第四,没有时空的限制。网络共同体没有地域的限制,只要网络触及到的地方,网民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网络让人们摆脱了活动范围的限制,人们的政治参与不一定要到现场,只要有互联网,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可以与持有相同观点的网友相互交流互动。

 

  第五,良好的沟通性。由于政党组织的纪律严格,会议的频率高,组织内的成员对于频繁的会议感到反感,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会因内心的不满而导致沟通不畅。而共同体正好与政党组织相反,共同体没有或者很少正式的会议,一般就共同体内成员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所讨论的问题关切到自身的利益,所以一般情况下共同体成员会积极参与讨论,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网络共同体政治参与与民主

 

  网络共同体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基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所结成的集群形式,以信息联系为连接纽带而形成的,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信息。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民主的观念深入到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网民对民主的理解视野也越来越深刻和广泛,民主不只是某种形式的政治架构。

 

  (一)网络共同体政治参与对民主的积极影响

 

  网络共同体为网民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政治参与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网络触及到的地方,网民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都可以在网络社区上发表。网民可以通过这种透明、高效的渠道去参与政治,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共同体的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高了政治参与的能力和质量,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利于民主的发展。

 

  网络也为共同体的政治文化生长提供了土壤。网民的政治参与受着文化的影响,文化起着向导和调整的作用,政治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态度以及政治倾向等各种方面。而在网络共同体中开展活动,能够使网民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其中,并具有责任感和民主意识,从而使得网民更好的开展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共同体将成为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共同体内的民主建设将会加快民主直接化的趋势。全民民主这个目标难以实现,但是网络将推进民主直接化的发展。民主直接化并不等同于直接民主的制度,它是一种趋势,是要缩短间接民主的路程。民主的直接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愿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并且能够发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民主的发展。

 

  (二)网络共同体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消极影响

 

  首先,民主政治可能会导致新的不民主。由于网络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过程中,从某些角度上来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现象。在国际社会层面,发展中国家会受到一些发达国家向其推销它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可能会阻碍其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公民可能会受其影响,这些公民聚集成一个网络共同体,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独立以及内政的稳定,使得民主发展的受到阻碍。在单个国家层面上,网络技术被国家所垄断,一些政客和特殊利益集团会利用这一技术来控制相关信息,公民获取的信息不完整,获得的信息具有导向性,使得公民的政治参与偏离了民主的轨道。

 

  其次,网络共同体无法协调民主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如果同一时间过多网民参与政治讨论,会导致“参与爆炸”,使得政治参与陷入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状态,民主的正常发展以及政治的活动效率将会受到影响。此外,直接民主并不表示人们可以自己做主一切事物,在政治制度还不成熟时,人们过度的参与会使国家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将会导致政治动乱,网络共同体过度参与可能会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最后,网络共同体容易导致主体意识的缺失。并不是所有的网民都有参加其中一个网络共同体,有的网民可能没有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共同体,没有形成组织或者利益团体,以个人的力量很难去参与政治并对此产生影响,只能作为政治观点的传播者,他们不能聚集公众的注意力,发表的言论也不能对舆论起到影响作用。此外,对于参与了某一网络共同体的网民,他们在虚拟的共同体中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界定,这也就意味着主体意识的严重缺失。

 

  三、网络共同体的引导与规范

 

  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到家家户户中,网络的健康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息息相关,网络上的言论是否妥当,与社会稳定有一定的联系。网络监督机构对于造谣、恶意传播、偏激言论要及时给予关注,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要给予制止。这些行政监督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具有强制性的政策、规定等行政手段,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除此之外,对网络体系的监督可以采取法律监督、经济监督、技术监督,还可以采取伦理、舆论和自我约束等方法。

 

  坚持依法治理网络。在社会中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自我约束力的不一致,使得有些人会做出危害他人以及社会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政府机构监督并且删除危害社会言论是不够的,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程序,把一些最基本的规范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才能使网民遵守规范,保障社会的基本秩序。在制定了相关的网络法律之后,还要及时的跟新法律政策,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真正的管理好网络社会,营造一个好的网络氛围。

 

  提升网民道德修养。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法律是社会的强力管制,道德是个体的自我约束。人们的道德素质会影响到社会法制的效果:如果全民的道德素质都有所提升,法治就有了基础;反之,如果人人都不讲道德,制定的法律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是一样,如果网民的自我道德修养能够有所提升,网络行为有所约束,自觉地远离不良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行为法律,抵御互联网上一切不良的、反动的东西。个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人,特别是下一代。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从下就拥有一个好的道德修养,他们以后使用网络将会营造一个更好的网络环境。除了加强对网民的“网德”教育,我们还应该特别重视对网络工作者的“网德”教育。网民使用网络,网络管理者建立网络并且管理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管理者所起的作用要比网络使用者更为重要,互联网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与其息息相关。当前,我们应该尽快建立网络管理者的岗前培训制度,让每个网络管理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

 

  加强网络行业的自律。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虚假信息也在网上泛滥,成为社会公害。部分无良网站一味以庸俗内容、低俗服务吸引网民眼球,博取点击率、浏览量的短视行为,不仅让自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且也让整个互联网行业形象受到极大损害,因此加强网络行业的自律极为重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实社会已和网络生活息息相关,营造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将有利于网络共同体的发展,也有利于网络政治参与与民主的发展。

 

  作者:郑艳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6年20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