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集中反映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当前我国地方政治生态存在权利监督乏力、潜规则蔓延、用人导向不正确、政治生活不正常、庸俗之风盛行等问题,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直面问题,予以积极回应。
政治生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综合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优化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关乎地方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善治局面的重要举措。
一、政治生态面临的困境
●权力监督乏力、潜规则蔓延
因革命历史传统影响,当前地方政治体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乏力——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弱。
由于权力监督乏力,不按制度办事、找关系、走后门等潜规则就有了滋生土壤。有些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揣摩上意”;有的干部奉行“不跑不送、降低使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有的干部乐于“通过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姻缘、官缘等多重关系网从低到高结成 ‘蜂窝状’关系网。”[1]有些部门不按制度办事,把上级领导的“打招呼”、“批条子”作为最高指示。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这些潜规则也迁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少群众在正常途径办事遇到阻碍时,往往也会借助“找关系”、“走后门”达到目的。由于权力监督乏力,潜规则蔓延,严重影响党的威信,削弱政府公信力。
●用人导向不正确、领导干部能力欠缺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有些地方和部门把制度束之高阁,使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成为玩程序、走过场。有些地方和部门任人唯亲、凭个人感情、关系亲疏用人,而不是把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作为用人标准。一些公道正派、能力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而一些碌碌无为、只会迎奉上级意图的人却大行其道。领导干部是党的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当前不少干部存在素质不高、能力欠缺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在被组织选用后,不思进取或热衷于编织关系网,不注重理论和业务学习;有些领导干部思想守旧,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束手无策。领导干部能力不足是执政党面临的巨大风险,它会败坏执政党的形象,直接影响地方的发展业绩。
●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纪律松弛
政治生活是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地方党的组织生活很不正常,时间不定期、形式不新颖、内容不丰富、质量不高,甚至走过场;一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不够,家长制作风严重,喜欢搞一言堂,排斥和打击不同意见,甚至独断专行;一些领导干部集体观念不强,喜欢搞分散主义,拉帮结派,把分管的领域视为个人地盘,不容许他人插足干涉,一旦听到他人议论,便视为对私人领域的侵犯。
强烈的组织观念,铁的纪律意识,是我党取得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手段。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组织观念涣散,纪律意识松弛。一些地方和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贯彻上级任务时打折扣、搞变通。有些公职人员原则性不强,“把多栽花少栽刺、不栽刺当做处世哲学,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感情、不讲政治讲和气。”[2]不少干部怕伤和气,喜欢当“好人”,对他人犯错误毫无底线的迁就容忍,讨人欢心的事情抢着干、得罪人的活相互推诿。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不利于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削弱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理想信念滑坡、庸俗作风蔓延
理想信念是一种信仰和追求,是各级领导干部勤奋工作的内在动力。当前,不少党员干部存在理想缺失、信念模糊的现象。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党性观念不强和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滑坡;一些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风水,不拜人民拜领导;一些干部革命意志退化,不看前途看钱途,投机钻营,乐于权力寻租,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考验。习近平曾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容易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执政党最危险的滑坡,它会淡化党的宗旨意识,动摇党的执政理念。
庸俗作风是腐败的催化剂,腐败现象的发生往往是由庸俗作风引起的。当前,庸俗作风集中表现在“四风”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严重,有些领导干部喜欢前呼后拥,有的沉迷应酬接待,有的工作浮夸,说话“假大空”;一些地方官僚主义突出,有的不深入基层,喜欢在办公室拍脑袋决定,遇事不负责任,相互推脱;一些地方享乐主义蔓延,有的干部不思进取,工作责任心不强,安于现状;一些地方奢靡之风盛行,有的花巨资建设豪华办公大楼,过分追求享受。庸俗之风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容易导致腐败,败坏党的执政形象,削弱了政府威信。
二、地方政治生态的突破路径
●加强制度创新,推行权力清单是优化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制度建设不在多,在于务实管用,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留‘暗门’,不开 ‘天窗’。”[3]制度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注入新活力,增加新内容。制度建设坚持创新原则,根据时代要求特别是新媒体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制度的吸引力和执行力。
世界上没有不受约束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监督、有限政府成为当前世界上民主国家的政治体制原则。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培育社会组织,限定政府权力,实施有限政府,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有限政府必然要求列出权力清单,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全面统计公共权力,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权力,要及时清除,最后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动政府治理的科学化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全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政治的重要载体。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推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要精心合理设计形式和内容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破除一言堂和划地盘等错误思想,认真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规定,创新“三重一大”议事和决策形式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要充分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武器。本着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出于对同事的真诚帮助,克服当“老好人”的心理,要坚持原则,敢于提出批评,要有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使批评成为修正错误、达成党内和谐,推动事业发展的苦口良药。”[4]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治理体系和决策机制不同程度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部门权力利益化、缺乏专家咨询论证、决策公开透明不够、监督责任追究不到位等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提高政府治理和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治理主体的积极性,要推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要大力完善公示和听证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征询群众意见,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创新形式,提高效能,把专家咨询论证作为政府治理和决策的必要环节,提高治理的民主程度和科学水平。
●规范政商关系,坚决惩治腐败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属于公共领域或者无人管理的区域,都属于政府的职责范围。凡是与市场相关的领域,都要放手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要规范政商关系,政府官员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正确处理同商人的关系,不能“勾肩搭背”形成团伙,更不能“背对背”不作为,而是要严守其位、不得越位。发展市场经济,政府官员不可避免地要同商人打交道,但是要做到交往而不交易,决不能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致富的手段,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这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
腐败是寄托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恶性肿瘤,腐败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远发展。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程度,把惩治腐败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态度坚定,要旗帜鲜明地“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5]二是要健全体制机制建设。要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易腐的机制。三是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警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干部受到警醒、警示和警戒,”[6]净化党风政风、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狠抓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
选人用人导向是政治环境的风向标,优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选拔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点在于把好关口,特别要把好“三关”: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程序步骤关。按照“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原则选拔干部,“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着力解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等问题,”[7]积极完善群众舆论监督,干部选拔要纳入监督全过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公道正派的用人环境。严厉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推行带病提拔责任倒查制,对于违规用人和带病提拔的干部,按照谁推荐谁负责原则,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
干部作风是党风、政风的具体表现,直接构成党的执政环境。作风建设是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通过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和国家良好党风、政风的形成,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三、结语
优化和重构政治生态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要准备打持久战。正如习近平指出:“要积小胜为大胜,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8](P67)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败斗争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严肃政治生活为切入点,以加强领导干部管理为关键,经过三年的努力,政治生态得到显著改善,带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努力改善民生,重塑了党的执政形象。地方政治生态的好转,有效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高旭 曾小峰 来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