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改

2016-05-14 09: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边境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突发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边疆的和谐与稳定,针对边境地区的地域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大学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等,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建立边境地区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搭建平台机制等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内容。

 

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更对边境地区的稳定甚至整个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避免在边境地区出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着预防为主、迅速反应的原则,讲究思想教育实效、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搭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建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并改进教学方法,是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途径。

 

  1 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

 

  在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民族特殊性。

 

  1.1 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带有明显的民族与宗教特征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然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带有保护性的趋避状态,他们想以独立而独特的形式保持本民族的繁衍生息,避免在自然融合的过程中本民族文化的消融,因此带有对汉民族文化的主动趋避,并认为自有的民族文化正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这种由文化自然融合而引发的弱势心理往往成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之一。如果不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进行研究,往往在实践中会不经意地伤害到民族情感,继而引发少数民族的整体性的排异,他们会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外来文化的干扰,继而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

 

  1.2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不科学

 

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缺少科学的教育、引导与评价机制,致使大学生价值观分化与多元,甚至逐渐偏离正确轨道,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境外的敌对分子会以此为契机进行煽动、颠覆与分裂活动,这对我们国家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价值观教育与引导应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1.3 当前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维稳工作存在着疏忽

 

当前,部分的高校管理注重教学与科研,注重其在教学评估、科研数量、就业人数、全国的影响力等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指标的测评上,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共性也具有来自本民族或者本地区的特性。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基于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研究中,力争找到适合这个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 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QQ截图20160409154810.jpg

  整体思路是防患于未然、迅速掌控局面、尽力消除影响。依据这种思路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1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理论教学方法,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形成促理解、共创新、同进步的文化氛围

 

在边境地区的各高校都要设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文化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教学中运用场景式教学方法,就是把主体间性理论运用到高等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将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加以改变,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作为课堂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也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无差别的交往关系场景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实践场景式自设场景式。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场景式是指以参与社会工作、实地考察、参观游览、义务劳动、社会帮扶等各种社会实践形式取代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以具体的社会实践为场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掌握技巧、培养能力,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学模式。

 

自设场景式要求以师生合作的形式确立教学场景,是以自拟主题、自设目标、模拟演练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实践场景式还是自设场景式都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师生合作的形式完成,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过程。

 

场景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的课堂教学中,其目的是通过生动、现实的场景,在各民族大学生的共同交流中达到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并在交流中达成文化共识、在协作中共同创新与进步。

 

  2.2 建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并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价值观是对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教育过程总体的反映与评价,它是教育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对人类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人们正是在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进行着各种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一种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与评价,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也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者整体的素质和状态。

 

而目前,由于受消极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常常缺少对教育终极理想与目标的坚守,或者说在教育中迷失方向,各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充斥着教育价值观,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批量生产中价值观教育的匮乏。

 

目前,我国大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与两课紧密相连,常常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抵触情绪较重,致使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这种科学理念要包含仁爱、诚信、合作、共享、公平、平等、正义、尊重、怜悯等很多永恒的、促使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思想。另外也需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过程,即科学而系统的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固然重要,但应本着有基础、分阶段、系统性的原则逐步推行。

 

首先,这种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要起始于基础教育阶段,也就是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分阶段实施,价值观教育不是一时之事,应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时刻对人的各种行为进行引导与纠正,依据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分阶段制定目标。而我国现阶段的价值观教育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科目单一、教育评价不科学,致使不能在人的人格培养、品质形成、心理塑造方面起到太大的作用。在负面或者消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生在校园内外都会表现出随波逐流,缺少自我的定力。

 

其次,价值观教育需要体系的支撑,这种体系既包括教育科目的系统化,如开设伦理、道德、心理、人生哲学等课程,同时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利用典型示范、互助交流、社区服务等各种课堂形式与非课堂形式相结合,把思想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避免对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的抵触。在教育评价环节要以考察、考核的形式反映在学生综合评价中,并要依据这种综合评价决定下一步受教育的层次和等级。

 

  3 结语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机遇与风险并存,这使我国的教育环境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塑造出能够挑起我国建设与发展重任并具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具有中华民族大局意识的大学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确立维稳意识与突发事件防控意识,通过建立机制并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创新高校的教育与管理模式、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国家实现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需要。

 

  作者:卢艳芹 周艳丽 来源:科技资讯 2015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