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历史的看待蔡元培政治倾向的变化

2016-04-20 16: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蔡元培政治倾向变化的概况

 

  1.传统的仕途之路

 

  1883年蔡元培考中秀才,两年后随其六叔前往杭州参加乡试。乡试分三场进行,蔡元培三场考试的评语均不错,但竞争激烈,未能考中,1888年有参加一次乡试,仍然未能考中。直到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举行恩科,蔡元培考中举人。1890年二月,蔡元培北上京城参加恩科会试,并取得成功,时任房师军机章京的王颂蔚对其赞赏有加,对其试卷颇为欣赏,乃并三场存之,且为延誉”①

 

  依据清代的科举制度,会试中录取贡士后,还需殿试合格才能够获得进士出身,经过三年准备后,于1892年三月,到北京补行殿试,被列为二甲。随后在朝考中列名第一等,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依据清制,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还需在庶常馆学习两三年,之后参加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再授翰林院编修,1894年,蔡元培散馆考试通过后,升为翰林院编修。至此,蔡元培攀到了科举道路的巅峰。

 

  2.走向革命,创立光复会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作为清政府的官员,他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奏请朝廷,切勿向日本求和,指出:与其议和而用赔费,何如战胜而出以犒师,得失甚明,可无疑议。”②《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指责清政府:疆臣跋扈,外内狼狈,虚疑恫愒,已成灶之计,聚铁铸错,一至于此表达了他对清朝统治阶级的不满。

 

  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一方面对六君子表示同情,另一方面提出康梁的失败在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④从而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就职绍兴中西学堂总理,又执教南洋公学,19036月,苏报案发生后,蔡元培的政治倾向发生逆转。

 

  19047月,蔡元培再度出任爱国女校总理,将女校作为从事暗杀和暴动活动的机关。他本人还加入由东京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成立的暗杀团,在爱国女校秘密租屋,试制弹药、弹壳。

 

  1903年底黄兴等革命党人在长沙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并计划于次年11月举行起义,并希望东南地区予以配合,蔡元培欣然应允。由于消息泄露,长沙起义未发动即告流产。事发后,蔡元培与章太炎商议后决定成立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以暗杀、暴动为革命手段。蔡元培被推举为光复会会长。同盟会成立后,于是他用一种方式将光复会并入同盟会,即个别介绍会员先后加入同盟会。光复会在上海方面活动停止。”⑤

 

  3.投身大革命,支持蒋介石清党

 

  在大革命即将来临之际,蔡元培一改五四时期的学人态度,192623日回到上海并于第二天向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军阀均是一丘之貉,盛衰起伏,罔民则同。故余深翼今后之政客学者,能幡然醒悟,即不能积极造成真正为国为民之军队,以扫荡恶势力,亦当消极的不予军阀以助力。矫除利用军阀之心理,其无形中造福于民不少也。”⑥为配合广东革命军的北伐,推翻直系军阀孙传芳在苏浙皖东南三省的统治,与褚辅成、黄炎培等一道积极策划三省的自治运动,还积极参与筹组浙江省临时政府。

 

  以国民党员身份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蔡元培,在政治上站在了蒋介石一边,支持反共清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日,蔡元培发表演说,指责当时的武汉政府是受共产党妨害和俄国人操纵的破坏政府,鼓吹应予取消。同时进行反共宣传,他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演讲时,指出:本党在共产党捣乱的时候,下级党部和农工组织为他们所把持,不许本党党员插足。他们这种方法是很厉害的,是想把本党的基础抢了去。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消灭本党的工作。”⑧在国民党的二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为防范共党扰乱阴谋之提案》,指出:中国国民党虽经实行反共、分共数月于兹,但现在共党扰乱中国之计划行为,仍甚猖獗,证据确凿,不得不加以制止。”⑨

 

  柳亚子在1941年所作的《纪念蔡元培先生》一文中提到蔡元培对于清党的态度时说道:蔡先生一生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但在民国十六年上半年,却动了一些火气,参加了清党运动。”⑩

 

  4.反对蒋介石独裁,主张民主抗日

 

  蔡元培虽然支持蒋介石清党,但是反对国民党专政独裁统治。1928年在国民党《三民半月刊》第1卷第4期发表文章,写到:若口唱三民主义,而精神上不是法西斯,便是波尔雪维克,那就是孙先生的罪人了。”B11他对胡适发起人权运动表示赞赏,称赞他的文章《人权与约法》振聩发聋,不胜佩服”B12

 

  1932年,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捍卫民权,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从此走上与南京国民党政权公开对立的道路。1932年夏,蔡元培与宋庆龄等联名致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对国民党当局监禁一年的泛太平洋工会干事牛兰夫妇实行公开审判,并许其自聘律师辩护;如证据不足,并望立予释放。”B13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蔡元培以民族大义为重,调和宁粤矛盾,以图一致抗日。他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明确表示:从前东三省军队不抵抗的态度,不能赞同!”B14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吁请国联迅速采取有效办法,制止日军此类破坏文化事业及人类进步之残暴行为”B15。同事力促蒋介石国民政府改变消极抗战政策,实行全面抗战。

 QQ截图20160420164832.jpg

  二、蔡元培政治倾向变化的原因

 

  在清末,以翰林身份投身反清革命,创立光复会,不久又加入同盟会;虽是一介书生,却组织苏浙皖三省自治联合会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又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不久又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独裁,创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张民主抗日,推动全民抗日。蔡元培的政治倾向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其原因也值得探讨。

 

  蔡元培由清朝的翰林院编修转变为革命党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在维新思潮的影响下,蔡元培广泛涉猎西学书籍,除介绍外国史地、政治、战史及国内维新思想家的著述外,如:《日本史略》、《俄游汇编》,其中不少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而他所读的自然科学书籍,除一般的声光化电之外,还涉及医学、算学、天文、地质,如:《几何原本》、《生理学》、《进化新论》等。其次是受严复的影响,蔡元培认为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大意谓物莫不始于物竞,而存于天泽,而人则能以保群之术争胜天行”B16。蔡元培在追述自己今年的思想变化,亦突出强调严复和谭嗣同对自己的影响,写到:丁戊之间,乃治哲学。候官浏阳,为吾先觉。”B17维新思潮和维新思想家使蔡元培在思想认识和视野上更开阔,也更先进,苏报案的发生则使他的思想转为实践的转折点。清政府对国内爱国运动的镇压,尤其是苏报案的发生使蔡元培更清楚的看到清朝政府的反动和不可救药,由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作为同盟会的老会员,在大革命到来之际,蔡元培结束在欧洲的考察再次投身进大革命之中,为什么他会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清党?首先他对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缺乏深刻的了解,认为先生与他党联合的程度,大率如是,其与共产党及苏俄,亦非一切苟同,可推而知矣”B18,将孙先生的联俄、联共与军阀段祺瑞、张作霖的联络混为一谈。1926年他回国后,在向记者谈话时,明确反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主张走社会改良道路,指出:若夫马克思所持之阶级斗争论,求效过速,为害无穷。”B19其次对蒋介石新军阀的本质缺乏认识,认为只有支持蒋介石,才能完成北伐,实现国家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蔡元培逐渐走上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的道路,使其政治倾向再次发生转变。蔡元培最坚定的立场是坚持民主和法治,随着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的显露,二者之间的矛盾也与日俱增。他的教育独立的主张与国民党的党化教育也格格不入。走上与南京国民政府公开对立的道路即1932年蔡元培与宋庆龄、杨杏佛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对此有精准的评价,他说:其实像蔡先生,也还只是一般的赞成进步,并不反对共产党而已。到底共产党革命是怎么一回事,他就不甚了然。他甚至于悲叹的说,国民党为了想消灭政治上的敌对者,连民族的存亡都可以不顾,这是他所料不及的。可知他同情革命者,也不过为了民族而已。”B2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坚持的是民主与法制,这也是他与南京国民政府分道扬镳的根源。

 

  三、结语

 

  在考察蔡元培的政治倾向时,我们会看到种种矛盾的现象:在仕途上徒步青云又投身到反清革命;他热心北伐战争,可又参与过国民党清党运动;“清党后不久,又设法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他一度附和新右派蒋介石,可又较快地转而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他痛恨帝国主义,可一度排斥过苏俄等。

 

  一个历史人物的政治倾向,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矛盾与斗争,而对它进行评价的标准则是:它是否顺乎历史潮流前进。蔡元培作为中外知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声望颇高的国民党元老,虽曾支持清党,但总的说来他坚持的是民主和法治,他是一个彻底的爱国者。正如周恩来所说,他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