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论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

2016-04-13 15: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现代政治中,政党是国家的主导性政治力量,政党的影响己经渗透到国家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作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政党间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政党外交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政党的广泛认同并在国际政治中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政党外交在国际政治领域中广泛开展。

 

  一、政党政治、政党外交与国际政治发展

 

  1.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空间

 

  在当今世界中,政党政治存在于绝大多数民族国家。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己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1)(P179)冷战结束后,世界政党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现世界各国770个主要政党中大约有270个政党是在冷战后新建的,相当于全世界政党总数的35E[2)(P233)从地区分布来看,政党数量的急剧增加主要集中在前苏东地区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随着民主化潮流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以政党为主角的现代政治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接受的政治形式。没有一定数量的政党存在,政党外交便无从谈起;没有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政党外交的主客体就无从确定。政党成为国际社会中外交的主体具有客观的制度基础。

 

  2.政党政治成为影响各国政府外交决策的重要力量

 

  一国政党不仅主导着国家内政,也影响着国家外交,并通过外交政策的传感作用牵动着国际政治格局。作为国内政治主要内容的政党政治与国际政治是紧密相联的,执政党的易位会引起国际政治的连锁反应,这是人们密切关注一国大选尤其是大国获胜政党对外政策取向的重要原因。

 

  政党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介入外交领域,丰富了现代外交的内容与形式,催生了政党外交。长期以来,外交被人们理解为一种以主权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官方对外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交的参与者被限制在主权国家的政府之间。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外交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表现形式,如同大多数政治制度一样,是充满活力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是唯一的国际法行为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己经不是国际舞台上的唯一主体了‘‘非政府国际组织、民间团体以及大众运动等非国家主体日益发挥着一定的政治作用,使得国家以往发挥的绝对作用大大减弱。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从以往的主权国家一个层面扩展到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三个层面。后两者的出现和日益活跃,丰富了现代外交的内容与形式。现代外交己冲破了传统的和单一的政府外交,发展成为总体外交。政党本身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法主体,不承担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其在国际政治中作为一国政治权力的主角,政党在组织政府制定、执行和监督国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力量。同时,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对外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不断扩大,政党政治成为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的重要变量。政党的国际影响力和作用力决定了它们是国际政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政党外交正是政党作为外交参与者的必然结果。

 

  3.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政党外交是国家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石。政党外交的主要对象是各国政党和政治家,虽然政党外交不处理国家间的具体外交事务,但它以国家关系为着眼点,通过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国家关系开展深层次工作。

 

  政党外交还可以充当国家关系发展的助推器。政党及政党组织作为国际政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一方面可以表达不同社会阶层的意愿和要求,影响国家和国际组织决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和提供非政府性的对话和信息渠道,使国家间的交流和沟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解决国家和政府组织不便于介入的双边事务和国际问题,从而满足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需要。

 

  政党外交更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对象不同,工作方式也有差异。政党外交能够为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对政府外交起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政党外交目标兼顾现实国家利益的需要,但重在长远,不强求一时一地的立竿见影的成果。在没有正式建立国家关系的情况下,政党外交可以建立和保持双方联系的渠道,为国家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起铺垫和推动作用。政府外交和政党外交都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服务于国家利益。

 

  4.政党政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政党外交深入发展

 

  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不提出执政、参政的政治主张,而主要关注诸如人权、环保、地方权利、公民权益等具体事务,也有的积极参与反战、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团化等社会运动。虽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松散,但由于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面广,其作用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领域。此外,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跨国机构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急剧上升,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政治影响力也受到严重冲击。有些政党组织日趋松散,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功能不断弱化,不少政党正在演变成选举机器。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国的政党都在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大力拓展政党的社会基础,寻找发挥政党作用的新途径。为此,许多政党的关注点己经从过去单纯的政治目标逐渐转移到经济社会领域。政治与经济并重,己经成为冷战后世界各国政党政治发展的新特点,也开拓了世界政党的国际化视野。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政党决不会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一国范围内,而是注重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对外战略。同时,生态污染、恐怖主义、水资源、能源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需要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协商探讨。此外,政党能否有力应对并引导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直接决定了其政治生命力。因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对话合作推动了政党间的国际交流,同时也推动了政党外交的发展。

 

  二、中国政党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与世界各政党发展正常的党际关系,并把党际关系放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全局之中,将发展党际关系视为国家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就开辟了新中国总体外交的先河。从194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专门对外交往机构——中共南方局外事组成立,到1948年秋中共中央派刘少奇访苏和19491月底苏共中央派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中央的对外交往从无到有,逐步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为新中国外交奠定了组织和人员基础,开辟了宝贵的国际生存空间。

 

  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制裁,扩大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国际影响,1951116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负责同各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从此成为新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联部成立后五六年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60多个政党建立了正式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蓬勃发展,对新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巩固新生政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QQ截图20160329134641.png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中国政党外交受到‘‘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党外交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并先后迈出了三大步:一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本着不纠缠历史旧账、一切向前看、谋求合作的原则,逐步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恢复了中断己久的党际关系;二是着眼于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逐步与非洲、拉美和亚洲国家执政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三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在苏东剧变和非洲出现多党制浪潮的情况下,本着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积极、有序地开展了对前苏联、东欧地区各国和非洲各类新老政党的联络工作。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开拓出了知交尽四海,五洲有亲朋的可喜局面。

 

  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国家关系的长远发展,通过政党的交往渠道,与未建交国广交朋友,为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正常化铺路搭桥,在配合和补充政府外交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如我国在与玻利维亚、以色列和南非等国的建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做这些国家主要政党的工作,为双方建交起到了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中国更加注重发挥政党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作用。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友谊与合作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同世界各国政党和政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着重加强与亚洲各国政党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中国共产党己经同亚洲地区的34个国家的100多个政党建立和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以周边国家主要政党为重点,以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交流治党治国经验,共谋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周边政党工作新局面己经基本形成。我党领导人每年都要会见许多来访的亚洲国家政党代表团和政治家,同时,我党领导人每年也都要率团出访许多亚洲国家。通过高层次的党际交往,领导人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寻求共识,高瞻远瞩地处理和把握国家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推动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中国政党外交新发展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多边政党交往日益活跃,亚洲各国政党加强区域合作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一新形势,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亚洲地区多边政党交往活动。20009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一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20021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又出席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二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并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9月,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主办的国际性政党会议,来自35个国家的81个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出席了会议。此次大会的成功举行是中国进行政党外交的重要成果,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交往能力,也表明政党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需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的大外交,需要积极探寻适合时代特点并能胜任中国外交任务的新外交形式,调动包括政党在内的一切可资利用的外交资源。目前,中国共产党己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同发达国家政党的交往全面展开,同发展中国家政党的友好交往更加注重实效,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同一些转型国家各类政党的交往稳步发展,与政党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交往取得重要进展,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党际交往局面己经基本形成。中国政党外交成为我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党真实形象的一个重要舞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