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2016-04-09 17: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存在着固有的弊端,教学改革必须敢于创新、循序渐进、深入进行。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中国近现代史。(4)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相关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

 

  由于受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及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高校当中待遇和地位很低,高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课可有可无,从而导致他们很少深入基层院系、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调研,也很少关心和照顾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进步、科研经费安排、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问题。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改革不够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比如大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仍然存在针对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足的缺陷,仍然只是摆脱黑板粉笔之后利用多媒体的另一种照本念经,不能满足学生理论探讨的认知需求和关注现实的迫切要求的问题。

 

  (3)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们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甚至完全是照本宣科,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书本,大脑没有任何反应地听讲,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效果了。

 

  (4)课堂缺乏师生互动

 

  由于课时和师资等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是上大课,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无法进行。

 

  (5)考核方式陈旧,缺乏全面、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是一纸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造成那些平时表现较好、遵守纪律、自觉性高、真正认真学习、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未必取得好成绩,相反,那些上课不专心、睡觉、乱讲话、迟到、早退的学生却可能凭最后的冲刺甚至作弊获得理想的分数。这种考核模式缺乏公平性和真实性,使得一些学生忽视平时表现,影响了止常的教学秩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剖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在方法上有创新,内容上与时俱进。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加大经费投入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思想政治理论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健康发展的自身要求。各高校都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和管理。

 

  2、改革完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删减一些与社会现实联系不密切的内容,补充一些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迫切需要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意识、自主意识教育等。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主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凸现价值,真正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义。做到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好。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中大量存在着讲授内容与中学教科书重复严重的现象,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统一规划,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相衔接。具体做法是:其一,删除那些在中学己被作为重点讲授,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简单重复内容。其二,深化一些在中学已经讲过,但对学生起重大作用的重点内容,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特点及社会形势的变化,拔高理论层次,增加信息量。

 

QQ截图20160409104319.png


  3、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讲授打破现有的一个教师全部代理的做法,实行上课接力。术业有专攻,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揎长的,固定由一个教师讲课,就很难保证把所讲的内容讲透,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可以对每个主讲教师进行专题分工,根据每个主讲教师的研究专长,分工固定负责1-2个专题,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专题授课。

 

  增加学生分组讨论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少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一门课程学完,对课程基本内容知之甚少的学生大有人在。实践证明,分组讨论,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在教师进行完1-2个专题的讲授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每组3-5人为宜,每次讨论时间10-15分钟,最终每组又一位同学作为代表,陈述小组成员的看法和见解,老师对各个小组的陈述进行点评,加深同学们对专题知识的认知。

 

  4、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的欢迎。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让同学们多接触一些能够触手可及、切身体会的东西,再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做对比,理论得到了检验,实践也有了意义。这样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知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拥护,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要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以便同学们及时感知理论的正确性。要做好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评定和登记工作。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行之有效的形式。

 

  (1)影像教学。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记录片播放观看,同时提供网络视频资源,要求学生写观后感。

 

  (2)主题演讲。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撰写演讲稿,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

 

  (3)开展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然后写出实践报告,字数给出限制。实践报告的具体实施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组,每组最终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根据实践报告确定小组成员的成绩。

 

  (4)任课教师答疑制度。选择合适的时间,有兴趣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到固定的教室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5)集体参观访问。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宣讲思想政治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5、确立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模式缺乏全面、科学和合理性,必须建立全面的考核模式。改变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缋的做法,加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考核力度。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并确定其在成绩中的比例。需要完成的环节主要有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出勤、课堂表现、演讲稿、实践报告等。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最后以百分制记录学生成绩并排列名次。

 

  三、结语

 

  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不是简单孤立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方方面面努力以形成合力。根据实际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形式上创新才能符合实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思想观念、内容、方法、途径、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成为整个创新研究的重点内容。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起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政治素质过硬的高等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