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傣族舞蹈经历了不同时期从生活到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本文力图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当代存在形式,加深对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达到保护、传承及推广民间舞蹈的目的。
关键词:
傣族孔雀舞;发展和流变;当代存在形式;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
(一)傣族先民与孔雀的渊源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背景深厚的民族,其聚居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市,位于北纬三十度附近,是孕育生命、文化以及神秘自然风光的黄金地带,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诸多生命源泉处于同一纬度。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傣族就在南鸠江、萨尔温江、勐卯江(位于云南省境内瑞丽地区)等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850年傣族人民建立了达光王国,也称为哀牢国,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的记载中称傣族先民为“滇越”,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称傣族先民为“掸”1,因滇越与越人同俗共源所以被称之为“滇越”,而掸国地处于滇、缅、泰、印之间被称之为“掸国”,由此可见掸国即是滇越。
在诸多古籍中有着关于孔雀的各种记载,以及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很多汉代的青铜器物上都有孔雀雕饰,从服饰、摆件到劳作工具、生活用品,都彰显出古时候的傣族先民就非常喜爱孔雀。在傣族的神话中孔雀亦是带来幸福美好的象征:传说中创世之神英叭曾为了帮助叭阿拉武建勐(现云南景洪地区),放出孔雀,让其飞到远方去寻觅谷子,将未消化的谷子作为种子,从此人们开始了农耕;佛经故事《孔雀王》中记载:孔雀是神鸟、圣鸟,它喝过的井水和河水,它都念过咒语,人们喝过“孔雀水”或沐浴后,就能有病治病、无病增寿。2据说在当地修建完整的佛寺当中,佛祖身边都有一对神鸟,即“金娜丽(雌)”“金娜拉(雄)”,且在佛寺里佛坛上也会摆放孔雀羽毛。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是喜爱崇拜的,也正因如此才滋养了这片舞蹈的土壤。
(二)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孔雀视为象征美丽善良、聪明睿智、吉祥幸福和不畏强暴的“神鸟”“圣鸟”,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依赖从未消失,通过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孔雀”这一神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息息相关。
在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存在着一种身披孔雀架子的人首雀身的孔雀,因此,傣族先民一致认为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孔雀舞”也一直以来伴随着傣族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止发展,其对于傣族人民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众人也跟着跳了起来,这一舞蹈就是今天人们跳的孔雀舞;另一种说法是: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着民众去寻找幸福的故事。
傣族地区大多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气温舒适、物产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密布、植物茂盛,繁殖着孔雀、大象等珍奇异兽,孔雀活跃于丛林中,因此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很有可能通过狩猎的方式去观察、模仿孔雀的形态、动作和生活习性。
据历史记载,早在7000年前云南地区就产生了农耕文明,成为我国境内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到了尧舜时期有“象耕鸟耘”的传说,人们驯服大象来帮助自己耕地,由此可见人类与动物所产生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十分久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不断地建立,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劳作劳动赖以生存,经济科技水平日益发达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满足。孔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高雅的形态吸引着人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孔雀起舞,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孔雀舞的传说,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万物之灵,深切地感受傣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温柔善良的'民族个性。
二、傣族孔雀舞的传承脉络
(一)早期的传统民间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勇”“烦罗咏”或“嘎楠罗”,即孔雀跳的意思,其象征着美好吉祥、正义善良等传统美德,是傣族人民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
作为云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间舞蹈,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傣族人民最喜爱和熟悉的、也是发展变化和影响最大的傣族标志性民间传统舞蹈。最早期的孔雀舞是由傣族男子表演的,表演者要头戴面具,身穿形似孔雀的服装,佩戴形似孔雀开屏的架子为装饰,其动作特征主要集中于对孔雀的基本形态和面部表情的模仿,通过手势、眼神和步伐来模拟孔雀起舞、漫步、饮水、展翅等动作形态,舞蹈内容多为叙事并伴有其他动物扮演者入场表演;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伐和套路,以至于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与之相伴。
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滇南边陲,由于其交通不那么便利和民族精神信仰的关系,其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保护得较为完整,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孔雀舞按照表演形式和舞蹈类别属于广场民俗性质的表演舞蹈,在早期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祭祀的道具舞蹈。孔雀舞的普及范围和传播面广泛,是傣族的一种象征性文化艺术符号。
(二)从民间走向舞台——《双人孔雀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开始不断地尝试改革民间的传统孔雀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雀王子”毛相,他所表演的孔雀舞以独特的风格见长,目光灵动、动作矫健洒脱、形象逼真,被缅甸人民誉为“孔雀的化身”。1956年,毛相在传统民间孔雀舞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双人孔雀舞》,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与回族女演员白文芬共同表演《双人孔雀舞》荣获银质奖章,由此傣族孔雀舞从民间走向了舞台。
毛相的《双人孔雀舞》以表现孔雀的生活习性为主线,主要表现了一对雌雄孔雀的甜蜜爱情,雄孔雀在林中寻觅伴侣,并和雌孔雀在林中嬉戏、泉边饮水、追逐飞舞的情景,动作表现更符合主题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有起伏变化的表演作品。
《双人孔雀舞》的动律以传统的走步为主,走步时保持上下颤动的基本动律,带有内在的动律;该舞创造了单腿深蹲、斜展翅及一些空中舞姿,强化和突出了原傣族孔雀舞中就有的碎抖肩技巧来表现孔雀欢乐饮水的状态;他在编排上依然保留了傣族孔雀舞的传统动作,但在动势动态上使得傣族舞蹈风格韵味更甚。毛相是将自娱性的孔雀舞提炼为富于舞台艺术想象的第一人,他增强了孔雀舞的观赏性、艺术性,去掉了民间孔雀舞繁重的架子和面具,解放了演员的四肢和头部,充分地展现了演员的灵动的神情,塑造出一对栩栩如生、风格突显的双人孔雀舞形象。因此《双人孔雀舞》可以看作是对孔雀舞的“初级改造”,毛相为后来的“孔雀舞”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三)孔雀舞表演者的性别转换——《孔雀舞》《金色的孔雀》
传统的孔雀舞多为男子独舞,而金明编创的《孔雀舞》和刀美兰编创的《金色的孔雀》在性别上做了极大的改变,第一次将传统孔雀舞转换了性别,从男性表演改由女性表演,可谓迈出了“孔雀舞”发展中具有历史转变性的一步。
金明所编创的女子群舞《孔雀舞》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双人孔雀舞》一样,都代表着傣族孔雀舞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整个舞蹈在结构上,从“孔雀开屏”开始,中间包含了“孔雀吸水”“孔雀洗澡”“孔雀飞翔”,最后以“孔雀登枝”收场。
在动作处理中借鉴了芭蕾中延伸、拉长的审美特征,同时为体现傣族的民族特性,突出了传统傣族舞蹈中由呼吸带动的上下动律的基本元素,使之尽量保持孔雀舞的风格。为了从外在形态上让“孔雀”看起来惟妙惟肖,同时也能让舞者的优美体态得到充分展示,金明将孔雀舞的服饰从长裤变成了饰有蓝色羽毛的大摆裙,表演风格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刀美兰和刘金吾编创的舞蹈《金色的孔雀》于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编导二等奖;“孔雀”的美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绽放,塑造出新的展翅飞翔的孔雀形象。舞蹈从表现孔雀的习性出发,编排了苏醒、嬉戏、飞翔三个片段,在动作编排上,也将传统旋转技巧头埋腋下的动作,改为眼看蓝天、昂首挺胸、右手拉裙快速旋转,从而充分地展现了孔雀在蓝天里自由飞翔的形态,象征着金孔雀再一次展翅飞翔。
刀美兰在创作上,继承了其师毛相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孔雀舞风格的同时吸收兄弟民族的舞蹈语汇精华,并将舞蹈作品进一步地突破为具有表演化、艺术化的女子独舞表演;自刀美兰之后,女子孔雀舞这一表演形式则成为傣族孔雀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四)崭新的艺术形式——《雀之灵》
如今,当提及孔雀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孔雀伫立在舞台上的形象;舞蹈《雀之灵》是由杨丽萍创作、表演的经典剧目,该舞在1986年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雀之灵》摄取了孔雀吸水、梳羽、飞翔的具有典型性的孔雀生活习性,提取出傣族孔雀舞中最富有孔雀舞特征的手势,以及最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形体动作。
杨丽萍的《雀之灵》虽然也是描绘傣族的“孔雀舞”,但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她不拘于传统孔雀舞的程式(传统的孔雀舞是以模仿孔雀散步、开屏、戏水等生活习性为主线),《雀之灵》强调了一个字:“灵”,着重于表现灵动的美。
她大胆地借用现代舞的编创元素,开场从“孔雀头部”的基本形象入手,通过有节奏有层次的律动来表现孔雀的机敏和灵巧,以形求神,用孔雀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孔雀嘴的手势和孔雀开屏尾巴的形象出现,开掘创作出了新的舞蹈语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重现孔雀经典形象,在反复渲染之后,深化了孔雀灵动的姿态,增添了孔雀美的魅力,同时也将孔雀灵动美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观众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舞姿动态上,杨丽萍大胆地进行变革,孔雀舞不借助任何道具,彻底解放了舞者的上肢,运用上半身的手臂和头颈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孔雀展翅,体现出禽类特有的律动,使舞台上的孔雀更加灵动。《雀之灵》着重刻画于精神层面,动作的大胆创新,让人们更深地体会、理解到人们对孔雀的崇拜,《雀之灵》再一次让傣族舞蹈的外部肢体形态更具舞台表现力与质感,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民间自娱性舞蹈和仪式性舞蹈进化到舞台化表演性舞蹈之后,傣族舞蹈艺术家们为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顺应了各个历史阶段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着舞蹈事业走向更高的台阶,这标志着孔雀舞朝着更为宽广的大众娱乐化方向发展。
三、孔雀舞的当代存在形式
(一)民间流传的傣族孔雀舞
自娱舞蹈作为最早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源于人民的生活劳作与其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孔雀舞在傣族民间中广泛地流传、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伴随不同人群的学习与其不同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瑞丽市和耿马县的孔雀舞最为丰富多彩。
在现如今的傣族地区,人们常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民俗节日时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现如今在傣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有着专门以跳孔雀舞为生的民间艺人,大多数艺人以模仿孔雀的神态、动作为主,例如:孔雀展翅、洗澡、抖羽毛、灵敏视探、安然漫步等。孔雀舞增强了傣族各个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成为了蕴含于傣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石,但由于每位擅长孔雀舞的艺人个人艺术经历、艺术审美以及传承路径的不同,因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伴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断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不同形式来促进傣族舞孔雀舞的发展,有效地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思维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认知。笔者认为应倡导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民间”学习、了解、研究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等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研究,并不断地思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少数民族舞蹈、音乐等,以此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广泛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堂教学中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典范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吸引诸多学者及专家进行研究、整理、创新、编排成系统的民间舞蹈教材,被高等艺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作为教材使用,运用于民间舞蹈课堂等教学中。
相对于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傣族孔雀舞被编写进教材进一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教材中所用的素材都是专家们从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提炼出来的,以最典型且最具审美价值的舞蹈元素进行合理编排与创新,不但很好地保留了其舞蹈风格与民间文化内涵且更好地发挥了舞蹈的艺术价值,也使得民间舞蹈得以传承。
现如今在很多高校以类似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邀请诸多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将传统、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传授给师生们,通过交流、沟通、学习的方式,使师生们回归本源感受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在当下,学生大多以学习民间舞蹈教材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掌握傣族孔雀舞,虽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但对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民间舞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下主动查阅相关民族资料,并且以不同方式走入民间、深入民间、学习民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准确地把握其民族舞蹈风格;并提倡学生将采风所得收获以及其所感所悟转化为文字资料,能够更深刻地记录下这次珍贵的经历。
四、结语
在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给人们的艺术价值及内在情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在这过程中不免会忽略舞蹈本身的价值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商品化舞蹈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价值是为盈利。除此还有很多舞蹈在形式上效仿国际化舞蹈,一方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审美。而作为传承发展的舞蹈工作者,需要把握舞蹈本身的艺术价值,更要避免趋同化。
本文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历史根源透视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借助书籍、期刊、网络等查阅方式,并基于一定的田野调查进行撰写。傣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孔雀舞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一方面对于傣族民间舞教学的傣族孔雀舞风格性掌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为傣族孔雀舞的创作理念及传承保护能引发思考;应充分认识到傣族孔雀舞的文化传播价值,推动进一步去发现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感受傣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逐步青睐、深入了解孔雀舞,继而能够热爱、研究孔雀舞,充分领略、感受傣族孔雀舞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吾傣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瑞丽市文化馆编傣族孔雀舞[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
[3]徐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美学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5).
[4]李晓艳曾金华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一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大众文艺,2015,(05):165-166.
[5]杨镇浅析傣族孔雀舞的发展的历史[J].大众文艺,2012,(20)-:106+186.
[6]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64-69.
[7]廖大昆从毛相、烂、杨丽萍的孔雀舞看傣族舞蹈的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19 89,(05)-54-56+19.
前期准备
1.水族箱和玻璃缸的准备 水族箱和玻璃缸可直接由市场选购,新缸最好浸泡一周以上再用于养殖,用以消除缸体对水质的影响。因为孔雀鱼属于小型鱼类,一般选择~米长水族箱都可满足养殖需要。有条件最好设置在室内比较明亮的地方,为其提供接近原产地的长日照时间,这样既可以弥补光强不足,又节约了电费开支。
2.水族箱同时应配备过滤器,用以过滤、混匀和充氧。一般夏季可以不用加热棒加热,但当冬春季水温降低至18℃以下时,要使孔雀鱼健康生长和繁殖,必须配有加热棒以保持18℃以上的温度。水温计用于指示水体温度,确保加热棒正常工作,所以水温计和加热棒应该同时配备。
3.成熟的孔雀鱼不能和仔鱼一起饲养,可以将新生仔鱼捞到玻璃缸中暂养。玻璃缸搬动灵活,将其放到阳台上,光照后水体逐渐变绿,可以增加溶氧和产生仔、稚鱼喜食的天然活饵,这是鱼苗配合饵料的有益补充。但要注意每天进行少量换水,以保持水体溶氧的充足和新鲜。
4.营造合适的水环境 所有养殖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在使用之前,都要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15~20分钟。用净水或自来水洗净后,才可以加水放鱼,注意要加入经曝晒2~3天的自来水,消除氯气的毒害作用。如果没有曝晒的条件,也可以使用困6~7天的自来水。
5.孔雀花鳉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其野生栖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污浊的水体,具群集性。分布广泛。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巴西北部等地。
孔雀花鳉(Poecilia reticulata),俗名孔雀鱼,也称为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等,是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成年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成年雌鱼体长5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
参考资料:孔雀鱼 百度百科
问题一:鱼的寿命有多少? 鱼儿到底能活多少岁?这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然而,想要真正清楚地弄清鱼类的最高寿命或者平均寿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测定鱼类年龄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从鱼的身上揭下几片完整的鳞片,烘干以后,便能在鳞片上发现一层层标志着鱼的年龄的轮纹,就象树干中的年轮一样。 鱼的轮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鱼刚出生时是没有鳞片的,但在其生命开始的第一年,鱼身就长满了鳞片。鳞片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薄片构成,好象一个截去了尖顶的不规则的矮圆锥。最上面一层最小,然而最老;最下面一层最大,但最年轻。随着鱼的生长,在鳞片的内表面上长出新的薄片;随着年龄的增长,薄片的数目不断地增加。鳞片上下两层生长方式完全不同。下层是一片一片地长,新长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那片下面,并且比它长得大些。上层则是一环一环地长,厚薄相差不多。由于一年四季,鱼儿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春夏两季,食物丰盛,鱼儿长得快些;秋冬两季,气候寒冷,食物稀少,鱼儿就长得慢些,因此,春夏两季鳞片上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宽,而秋冬两季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窄。这种宽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夏轮,窄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冻轮,夏冬轮是间隔排列的。完整的“年轮”包括一个夏轮和一个冬轮。因此,只要我们数数鳞片上的年轮数,便会轻易地弄清鱼的年龄。除了鳞片上具有年龄的标志外,鱼儿的脊椎骨、鳃盖骨、耳石、胸鳍、背鳍来断定鱼的年龄。 鲤鱼的寿命很长,在我国曾发现40多岁的鲤鱼。据说,鲤鱼还可活到300多岁呢!狗鱼的寿命也很长,传说在1794年,有人在莫斯科近郊的皇后湖池里捉到一条狗鱼,它的鳃盖上穿着一个金环,上书:“沙皇鲍利斯费多罗维奇放生。”而沙皇鲍利斯的朝代是在1598~1605年,由此推算,这条狗鱼已在湖中生活了200多年。鲶鱼的寿命也不算短,可活100多年, 海洋中的鳕鱼可活13年,比目鱼可活60~70年,有的种类的金鱼可活30年。但是,有些鱼的寿命相当短,如塘鲤鱼大约仅能活1年;有的鱼雌雄生长年限差异悬殊,如鲦鱼,在自然条件下,雌鱼一般能活12年着急多,而雄鱼甚少可以活到8岁;有的鱼类其生殖行为往往结束它们的生命,如我们所熟知的大麻哈鱼,其产卵后大部分随即而死,甚少有“高寿”的。 金鱼的寿命长短与其饲养条件及鱼体体质有关,一般人认为金鱼寿命只有6--7龄,但有人观察到金鱼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以活10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当金鱼显出老态时,观赏价值越来越低也就没有饲养价值了。 锦鲤长寿,据说平均年龄达七十岁。其中最长寿者有超过二百岁的记录。因为寿命长,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故又称为祝鱼。 问题二:鱼的寿命有多长? 浅谈常见淡水热带鱼的寿命(转贴)。 在整个脊索动物门中,鱼纲是底端物种,鱼缸又分两大亚纲,即软骨鱼和硬骨鱼。 软骨鱼多属原始鱼种,卵胎生,保持着独特、原始的生存方式,甚至很多生存至难以探寻的神秘深海,是鱼纲中人类研究所知比较匮乏的鱼种,但是它们的特点是拥有较长的寿命和成长期(在此不作阐述)。 常见热带鱼,往往只涉及硬骨鱼的两大目:即鲤形目和鲈形目。常见鲤形目包括:鲑科(红鲑、浙罗鲑)、鲤科(中国四大家鱼、侧线等)、鲇科(各种猫鼠鱼)、鳢科(铅笔、花鳢)、拟鲤科(食人鲳和灯鱼类等)、龙舌骨科(各种龙鱼)等。常见鲈形目包括:鲷科(地图、罗汉、各种神仙、短鲷等)、攀鲈科(战船、斗鱼、曼龙马甲等)、胎、卵(孔雀、红剑、黄金等) 这里我教各位一种很简单的判断鱼属于鲈形目还是鲤形目的方法,看鱼的胸鳍,如果胸鳍在腮盖后方,透明或半透明,柔软且没有硬骨支撑,并不停左右划动或抖动的是鲈形目,像地图、神仙、曼龙、孔雀、斗鱼等。如果胸鳍有一根较粗硬骨支撑或颜色较深,在头部和胸部下方,偶尔滑动甚至不划动的属于鲤形目,像清道夫,侧线、食人鲳、龙鱼等。 鲤形目在淡水鱼中占大多数,尤其鲇科就占了所有淡水鱼的一半。并且,鲤形目多数科属生活在温寒带,生命力和抗病力更强,故同等大小的鱼,鲤形目寿命更长。 鲈形目中的鲷科,攀鲈科等,大多数不耐低温,基本生活在热温带,寿命较短,并且像攀鲈科(毛足鲈属、斗玉属、嗅腺鲈属)和各种鲷科(慈鲷亚科、松鲷亚科(泰国虎及桂鱼)、丽鲷亚科),在年老时,身体各鳍都会像人的皱纹一样,开始变形,弯曲,能够明显体现衰老状态。 某种鱼的平均寿命,对各种鱼的判断方法及科学家的判断方式不一样,一般基本按照鱼的性成熟龄进行计算,如:龙鱼性成熟年龄为5-7年,而寿命基本按照Xx8=48年,8为加成系数,而红绿灯3个月性成熟,3X8可以活两年。好比人,11--14岁具备生殖功能,那么自然预测寿命就基本控制在88--112岁,但是鲈形目寿命偏短,应把加成系数列为7左右,那么,七彩神仙的寿命大约为11个月性成熟X7=6年左右。中国一些寒带的鱼,尤其是新疆北部高山湖区的鱼类虽然性成熟要10多年,但是真正寿命还没有准确记载。以生殖龄判断鱼类寿命不能很准确,但是对硬骨鱼类,尤其是常见且已经有丰富记录的鱼是比较适用的。所以,各位不断争论哪种鱼的自然寿命多少,可以参考公式及文献记载的性成熟年龄就能够判断。当然,由于很多疾病,衰老导致的抗病力地下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大多数鱼都难以达到自然衰亡的鱼龄。并且鱼类患肿瘤死亡的几率也比较高,尤其一些性成熟短的鱼类,衰老后身体出现了很多奇异病状,主人怎么医治都无济于事,其实,它很可能已经患上肿瘤,机体出现变异,凹凸物、花斑等,只能等待死亡。 问题三:鱼的寿命有多少? 有关鱼的寿命之说,记载不多。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出版的博物史料中,记载了100~150岁的鲤鱼和200岁的狗鱼。 据国外文献介绍,鲤鱼的寿命很长,据说可活300年。狗鱼的寿命也很长,传说1794年在莫斯科近郊皇后湖捉到一条狗鱼,它的鳃盖上穿着一条金环,上面刻着“沙皇鲍利斯费多罗维奇放生”。据查,沙皇鲍利斯的朝代是1598~1605年,由此可见,这条狗鱼已在湖中活了200年左右。有一种叫做“欧洲猫鱼”,在英国的 湖泊里可以活60多年。美国鳗的寿命最长的达到50年。鲫鱼可活到10 岁以上,由鲫鱼演变而来的金鱼的 寿命可达30年。 海洋里的鱼类寿命要比淡水鱼 短一些。比目鱼可以活60-70岁,海 鳗可活55岁。鳕鱼可活13岁,蝶、鲱鱼30岁,鲈鱼25岁,红鱼20岁,成海 的鲷鱼151岁,挪威沿海及北海的海 鲱23岁。 但有的鱼类寿命比较短,例如 大家熟知的塘鳢鱼。它的寿命大约 只有1年,棘鱼可活3年,白虎鱼和 我国海里生长的银鱼,它们只能活1 年左右。 问题四:观赏鱼的寿命一般有多少年? 观赏鱼根据种类的不同,观赏鱼的寿命也不同。 金鱼能活到30年,孔雀鱼的平均寿命在2~3年左右,罗汉鱼的寿命在5年左右。 观赏鱼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处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问题五:家养的小鱼一般能活多久 每种鱼的寿命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家养的鱼寿命长短也取决于你的饲养技术,如果你能满足它所需要的,自然鱼就能活的长久了,养鱼的道路你要学习的还狠多,同样我也是,所以为了能让鱼儿健康长久的活着,一起努力学习吧 问题六:鱼的寿命有多久? 金鱼寿命一般只有6至7年,长的也能活到10年,但太老了就不好看了。 养日本锦鲤吧,能活80多岁。 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捕捞的影响,绝大多数鱼都不能够完成它们的整个生命过程而寿终正寝。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其生理寿命,只能了解其生态寿命。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捕到的某种最大个体(鱼类终生生长,个体越大,年龄也越大)体组织(如鳞片、耳石、鳍条、支鳍骨、鳃盖骨、脊椎骨等)上的年轮来判断其寿命。 一般说来,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体越大,性成熟越晚,寿命就越长。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最大的鱼――鲸的寿命应最长。可惜,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寿命一无所知。据报道,生活在里海和黑海里的欧鳇,体重可达1500千克,寿命高于100年;而我国长江里的白鲟,寿命也接近100年。很多小型鱼类,如淡水里的鱼假虎鱼、青鱼将、银鱼,寿命只有一年左右。尽管鱼类的寿命种间差异很大,但绝大多数鱼的寿命集中在2~20年之间,其中又有60%集中在5~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鱼类不会超过10%,而2年以下的也只有5%。在我国的淡水鱼中,银飘鱼:鳌鲦鱼、红鳍鱼白、铜鱼、黄颡鱼、银鲴、沙鳢的寿命在2~4年之间;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鲂鱼、翘嘴红鱼白、鳜鱼的寿命多在7~8年,个别可活到10年以上。海水鱼的寿命较短些。 另外,同种鱼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寿命也有差异。如大黄鱼,在浙江沿海 可活29年,而在福建、广东沿海,通常只有17年的寿命,到了海南东部海域,仅活9年。 狗鱼最长寿,可活200多岁,堪称鱼中“老寿星”。狗鱼身体修长,可达一米以上。吻很突出,尾鳍分叉。口生犬牙,行凶猛,吞食其它鱼类和水生动物。这种与属于冷水性鱼类,分布在北半球寒冷地区 鱼的化石 这种鱼可以活200多岁,堪称鱼中的“老寿星”,分布在北半球寒冷地区 金鱼的死因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食量过大而死。这种情况通常是出于主人的“溺爱”心理,总怕自己的鱼会饿到,其实金鱼是非常怕撑的,如果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金鱼,只需要三天喂一次,一次喂一小捏便可;如果是大一点的金鱼需要一天喂一次(这样的金鱼通常已经有二到三年之久了。)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试。 2换水不当致使金鱼不适应环境而死。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粗心或怕麻烦引起的。在夏天应该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如果天气较热就多换几次,但不能太多,鱼是很依赖环境的一种动物。冬天的时候可以10天左右换一次水。换水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有条件应该准备一个小鱼缸,在换水的时候把鱼放在小鱼缸里(小鱼缸里的水必须是已经装过几天的,把小鱼缸尽量放到离大鱼缸比较近的地方,这样能保持水温一致,让鱼不感觉到环境的突变),换到大鱼缸中的新水不能是刚放出来的自来水,同样需要把水放几天然后再使用,否则自来水太凉,金鱼是承受不住这种温度的。大鱼缸里的水放好后再把小鱼缸里的鱼和水一起放进去,这样可以减少金鱼挣扎时掉下太多的鳞片。 3用具配备缺少而死。鱼固然是离不开水,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但容易被忽略的是氧气的问题,我建议你买一套充氧与过滤于一体的装备,记得每天充一次氧气,鱼在缺氧的情况下是会上浮的,如果看到与在鱼缸的上层游动也证明它缺氧了。 除此之外我建议你买鱼缸的时候买大一点的,最好把2到4条鱼放在一个鱼缸里,也建议你养大一点的金鱼,最好是一两年以上的,这样的鱼比小鱼好养,不容易死. 我觉得养好金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温和水质。饲养金鱼的适宜水温为18~26摄氏度,相信你一定听说过“金鱼是冷水鱼,水温越低越好养”的说法,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的确,金鱼的抗寒能力很强,但是过低的温度,鱼类的新陈......>> 问题七:鱼的寿命有多长呢? 鱼儿到底能活多少岁?这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然而,想要真正清楚地弄清鱼类的最高寿命或者平均寿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测定鱼类年龄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从鱼的身上揭下几片完整的鳞片,烘干以后,便能在鳞片上发现一层层标志着鱼的年龄的轮纹,就象树干中的年轮一样。 鱼的轮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鱼刚出生时是没有鳞片的,但在其生命开始的第一年,鱼身就长满了鳞片。鳞片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薄片构成,好象一个截去了尖顶的不规则的矮圆锥。最上面一层最小,然而最老;最下面一层最大,但最年轻。随着鱼的生长,在鳞片的内表面上长出新的薄片;随着年龄的增长,薄片的数目不断地增加。鳞片上下两层生长方式完全不同。下层是一片一片地长,新长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那片下面,并且比它长得大些。上层则是一环一环地长,厚薄相差不多。由于一年四季,鱼儿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春夏两季,食物丰盛,鱼儿长得快些;秋冬两季,气候寒冷,食物稀少,鱼儿就长得慢些,因此,春夏两季鳞片上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宽,而秋冬两季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窄。这种宽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夏轮,窄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冻轮,夏冬轮是间隔排列的。完整的“年轮”包括一个夏轮和一个冬轮。因此,只要我们数数鳞片上的年轮数,便会轻易地弄清鱼的年龄。除了鳞片上具有年龄的标志外,鱼儿的脊椎骨、鳃盖骨、耳石、胸鳍、背鳍来断定鱼的年龄。 鲤鱼的寿命很长,在我国曾发现40多岁的鲤鱼。据说,鲤鱼还可活到300多岁呢!狗鱼的寿命也很长,传说在1794年,有人在莫斯科近郊的皇后湖池里捉到一条狗鱼,它的鳃盖上穿着一个金环,上书:“沙皇鲍利斯费多罗维奇放生。”而沙皇鲍利斯的朝代是在1598~1605年,由此推算,这条狗鱼已在湖中生活了200多年。鲶鱼的寿命也不算短,可活100多年, 海洋中的鳕鱼可活13年,比目鱼可活60~70年,有的种类的金鱼可活30年。但是,有些鱼的寿命相当短,如塘鲤鱼大约仅能活1年;有的鱼雌雄生长年限差异悬殊,如鲦鱼,在自然条件下,雌鱼一般能活12年着急多,而雄鱼甚少可以活到8岁;有的鱼类其生殖行为往往结束它们的生命,如我们所熟知的大麻哈鱼,其产卵后大部分随即而死,甚少有“高寿”的。 问题八:小鱼儿的寿命是几天呀?为什么我的小鱼一天死一条?好伤心! 鱼可以活好几年,不要喂食太多,自来水不要直接用,先晾晒一天再给鱼儿换。 问题九:鱼究竟有多长时间的寿命。 鱼儿到底能活多少岁?这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然而,想要真正清楚地弄清鱼类的最高寿命或者平均寿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测定鱼类年龄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从鱼的身上揭下几片完整的鳞片,烘干以后,便能在鳞片上发现一层层标志着鱼的年龄的轮纹,就象树干中的年轮一样。 鱼的轮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鱼刚出生时是没有鳞片的,但在其生命开始的第一年,鱼身就长满了鳞片。鳞片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薄片构成,好象一个截去了尖顶的不规则的矮圆锥。最上面一层最小,然而最老;最下面一层最大,但最年轻。随着鱼的生长,在鳞片的内表面上长出新的薄片;随着年龄的增长,薄片的数目不断地增加。鳞片上下两层生长方式完全不同。下层是一片一片地长,新长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那片下面,并且比它长得大些。上层则是一环一环地长,厚薄相差不多。由于一年四季,鱼儿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春夏两季,食物丰盛,鱼儿长得快些;秋冬两季,气候寒冷,食物稀少,鱼儿就长得慢些,因此,春夏两季鳞片上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宽,而秋冬两季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窄。这种宽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夏轮,窄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冻轮,夏冬轮是间隔排列的。完整的“年轮”包括一个夏轮和一个冬轮。因此,只要我们数数鳞片上的年轮数,便会轻易地弄清鱼的年龄。除了鳞片上具有年龄的标志外,鱼儿的脊椎骨、鳃盖骨、耳石、胸鳍、背鳍来断定鱼的年龄。 鲤鱼的寿命很长,在我国曾发现40多岁的鲤鱼。据说,鲤鱼还可活到300多岁呢!狗鱼的寿命也很长,传说在1794年,有人在莫斯科近郊的皇后湖池里捉到一条狗鱼,它的鳃盖上穿着一个金环,上书:“沙皇鲍利斯费多罗维奇放生。”而沙皇鲍利斯的朝代是在1598~1605年,由此推算,这条狗鱼已在湖中生活了200多年。鲶鱼的寿命也不算短,可活100多年, 海洋中的鳕鱼可活13年,比目鱼可活60~70年,有的种类的金鱼可活30年。但是,有些鱼的寿命相当短,如塘鲤鱼大约仅能活1年;有的鱼雌雄生长年限差异悬殊,如鲦鱼,在自然条件下,雌鱼一般能活12年着急多,而雄鱼甚少可以活到8岁;有的鱼类其生殖行为往往结束它们的生命,如我们所熟知的大麻哈鱼,其产卵后大部分随即而死,甚少有“高寿”的。 问题十:鱼可以活多久?有寿命的吗? 一般说来,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体越大,性成熟越晚,寿命就越长。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最大的鱼――鲸的寿命应最长。可惜,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寿命一无所知。据报道,生活在里海和黑海里的欧鳇,体重可达1500千克,寿命高于100年;而我国长江里的白鲟,寿命也接近100年。很多小型鱼类,如淡水里的鱼假虎鱼、青鱼将、银鱼,寿命只有一年左右。尽管鱼类的寿命种间差异很大,但绝大多数鱼的寿命集中在2~20年之间,其中又有60%集中在5~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鱼类不会超过10%,而2年以下的也只有5%。在我国的淡水鱼中,银飘鱼:鳌鲦鱼、红鳍鱼白、铜鱼、黄颡鱼、银鲴、沙鳢的寿命在2~4年之间;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鲂鱼、翘嘴红鱼白、鳜鱼的寿命多在7~8年,个别可活到10年以上。海水鱼的寿命较短些。? 另外,同种鱼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寿命也有差异。如大黄鱼,在浙江沿海 可活29年,而在福建、广东沿海,通常只有17年的寿命,到了海南东部海域,仅活9年。
1、饲养鱼缸:孔雀鱼的鱼缸要清洁和消毒,消毒是采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彻底,还没有化学药物消毒后遗留的的问题,同时还是最环保的方法。
2、养水放水:养水是将自来水静置3到5天,将水中氯气挥发干净,然后将水加入消毒后的缸中,加入硝化菌,再加入鱼、虾尸体做硝化细菌的食物,用水妖精连续充氧24小时即可。
3、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水质不宜控制容易发病,密度过小,缸大鱼少,子鱼不用抢食会导致兴奋度和运动缺乏,从而到影响生长速度,合适的饲养密度非常关键。
4、水温控制:缸中的水温稳定在22到26度之间(所有的热带鱼都可以适应这个温度区),成鱼一般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
5、饵料投喂:新鱼入缸后当天不要喂食,等鱼恢复了后在喂食,饵料吃不完的应及时捞出来,鱼儿进食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同时随着鱼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饵料的品种和喂量的调整。
6、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儿的生长情况,在新鱼入缸之前,必须将缸中的水质控制好,比如鱼缸的水循环、过滤系统等,最好是养殖一些水草。
扩展资料:
在1859年,德国鱼类学者彼得·威廉(Wilhelm . Peters)在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Rio Guaire地方发现孔雀鱼,因此他成了最早开始描述这种小型淡水鱼的科学家,由于孔雀鱼看来和花鳉属的鱼类很相像,所以彼得·威廉就命名孔雀鱼为孔雀花鳉(Poecilia reticulata)。Reticulata这个词意指孔雀鱼身上部分重叠的鳞片形成蕾丝般的图样(由此推测最早被发现的野生孔雀鱼很可能带有蛇纹基因)。1861年时,西班牙的西尼尔·菲利浦(Senior Filippi)得到一些来自巴巴多斯的孔雀鱼标本,由于他没看到彼得·威廉曾经做过的描述,而误认为自己发现新的属。
西尼尔·菲利浦发现到孔雀鱼看起来和花鳉(Poecilia)十分相似,于是将它称作虹鳉(Lebistes poeciloides)(Frazer-Brunner, 1953),而孔雀鱼这名称则是一直等到英国的传教士罗伯特·古比(Robert Lechmere Guppy) 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个发现孔雀鱼的人于1886年从特立尼达带回一些标本回去鉴定以后。
经大英博物馆的阿尔伯特·冈瑟(Albert Gunther)博士鉴定此标本为新的物种,为纪念罗伯特·古比(Robert Guppy),于是就以“古比鱼”(guppy)为孔雀鱼的英文俗名,孔雀鱼的英文名称就此确立。
参考资料:孔雀鱼——百度百科
82 浏览 3 回答
267 浏览 4 回答
150 浏览 4 回答
146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4 回答
323 浏览 4 回答
275 浏览 8 回答
142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3 回答
352 浏览 6 回答
168 浏览 4 回答
334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2 回答
125 浏览 3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