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作为一个群体组织能为成员提供满足感最主要的是满足成员心理上的需求
正式组织强调组织的效率而忽略了个人的感情。事实上组织内的成员有各种需求有的是通过工作获得满足有的是通过团体内成员之间感情上的交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共同奋斗而满足的。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为基础的相互尊重自由沟通给组织成员带来归属感、地位感、自尊感等。
2.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
当职工属于某一非正式组织时就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能给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良好的作用;相反如果职工不属于任何非正式组织时离心力就相当严重。
3.增进信息沟通的作用
利用非正式组织作为信息沟通已经成为当代组织的一个重要问题。如管理者对某项计划的实施还没有确定时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透露信息了解人们对该项计划的反应非正式组织对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反应比较客观不会因为害怕权威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非正式组织往往会传达基层职工的观念、态度以及工作执行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上层领导了解组织内各部分的真实情况。可以获得许多在组织内无法获得的情报、消息。
④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的能力与成就的差异。
具有扩大“无差别圈” 的作用确保管理人员权力的有效性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来获得组织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非正式组织也会形成自己的规范如果成员不遵从这些规范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就会不赞同他、疏远他或拒绝他以群体本身的吸引力来促进成员的服从。
因此非正式团体具有控制成员顺从的力量因而可以获得组织的稳定和发展。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作用让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产生认刚感和协作意愿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
有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非正式组织一致性的要求可能不允许他冒尖从而使个人才智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组织的贡献不能:噌加这样便会影响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2.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这并不是因为所有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不希望改革而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人害怕变革会改变非正式组织赖以生存的正式组织的结构从而威胁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发挥其积极作用方法:
1.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
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比如正式组织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可以考虑把性格相投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的人安排在同一部门或相邻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容易使两种组织的成员基本吻合。在客观上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2.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正式组织效率的提高
人们通常都有社交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或工作之后与别人没有接触的机会则可能心情烦闷从而影响效率。相反如果能有机会经常与别人聊天摆摆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障碍甚至发发:牢骚那么就容易卸掉精神上的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
3.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积极贡献。
非正式组织形成以后正式组织既不能利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硬措施来干涉其活动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因为这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危险。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该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借助组织文化的力量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来实现。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种类之一,与正式组织相对。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
非正式组织有以下特点:
1.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彼此吸引、相互依赖,是自发形成的团体,没有什么明确的条文规定。
2.非正式组织的最主要功能是满足个人不同的心理需要,自觉相互地进行帮助。
3.非正式组织一旦形成,即产生各种行为的规范,控制成员相互的行为,可以促进也可以抵制正式组织目标的达成。
4.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与权力,但他们具有现实的影响力。因为他们能力较强,或是经验较多,或是善于体恤别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正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