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陆九渊和五哥陆九龄。陆九渊父亲陆贺,字道乡,是一名闻名乡里的贤达之士,生有六子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大哥陆九思,字子强,他曾乡试中举,因父亲年老,便不再应试,代父统管家务。后积多年治家经验,写成《家问》一书,朱熹为之作跋,至今仍有存本。二哥陆九叙,字子仪,擅长理财,在陆家老屋前开了一家中药店,赚钱贴补家用。乡人尊称他为“处士”。陆九渊对这位二哥极有感情,陆九叙去世后,他在其墓志铭中写道:“家素贫,无田业,自先世为药肆以养生。”三哥陆九皋,字子昭,终生教学,人称“庸斋先生”,学问品德俱佳。陆九渊就是在这位三哥处接受启蒙教育的。四哥陆九韶,字子美,终生隐居不仕,因居所在梭山,故称“梭山先生”。他是当时著名学者,著有《梭山日记》、《家训歌》、《家制》、《经解新说》等,对陆九渊影响极大。五哥陆九龄,字子寿。他和陆九韶一样,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信奉孟子“践形之学”,是陆九渊的兄长兼老师,也是陆九渊心学的支持和研究者。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本拟为桂阳军教授,以双亲年老道远,改兴国军,还未赴任,逢湖南茶民起义,他主持乡郡“义社”,率门生及乡人习武,防御起义军入境。及至兴国郡治(今湖北阳新),即整肃学规,劝士兴学,学风大振。后调全州教授,未赴任即病卒。宝庆二年(1226),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他与陆九韶、陆九渊被人们合称为“金溪三陆”,他们的学说则被称为“三陆之学”,因为在当时影响极大,“三陆之学”又称“江西之学”。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山,汉族,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他的学说,经后来多位大儒的继承与发扬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对后世影响极大。陆九渊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初任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主簿,后调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主簿,迁国子正、敕令所删定官等职。淳熙十三年(1186),在朝中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得到孝宗赞许。绍熙二年(1191),出知荆门军(辖今湖北荆门、当阳两县),政绩显著,社会风气大变。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除将作监丞,因给事中王信反对,落职还乡。九渊当时名望已高,每开讲席,学者群集,“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自号“象山翁”,学者尊为“象山先生”。光宗即位,他被起用知荆门军。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他“乃请于朝而城之”。经过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为变”。绍熙三年腊月,病逝于荆门任上,归葬于金溪青田。嘉定十年(1217),赐谥“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