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对信访制度的表现,是辜负了这个题材的。
1.如果我们简单认为,到北京上访就是政治问题,就需要像电影里那样不惜一切代价来阻止,那就是体制外的想当然。事实上,李雪莲即使像电影里描述的,以后的十年每年都进京上访,也不会对地方政府有任何威胁。为什么呢?
2.首先,国家信访局有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即只要你有信访事项,无论是合法还是不合法,诉求是否合理,都可以从基层的乡县市一直到省和国家信访局逐级上访,所有来访都会被等登记在册。即使重复进京访,甚至到国家部委、机关门前上访,像计生委、住建部、环保部等,也不会被计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中,因为依法接受群众来信来访是所有国家机关的义务。是不是很意外?但法《信访条例》就是这么规定的。
3.那是什么情况会给官员考核带来麻烦,俗称记账呢?在一个个上访村血淋淋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被打,非法拘禁这些是子虚乌有?当然不是。这些人大多是另一种情形,叫非正常访,即到所谓敏感地区进行喊口号、拉横幅等形式的上访。这些区域要么是中央机关办公地区,要么涉外,到了这些地方,上访的性质变了,属于恶性事件。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地方政府的工作可能没有做到位,同时也是为了纾解这些区域的治安压力,因而进行考核。所以,杨老太太之所以被重兵把守,是因为他正常程序已经走完,开始走不合理程序了,一再发生非正常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