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理论与方法,参与社会实践,认识和研究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勤奋务实的良好学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创新素质,也有助于检验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一,社会调查的形式(1)社会调查:由当地电大确定调查题目,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2)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小组以3-5人为宜.二,要求(1)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调查.(2)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在职学生可以不参加专门的社会调查,但应随岗实践并写出实践报告.(3)学生社会调查一般在一年级二期后的暑假期间进行,社会调查时间为三周.(4)进行社会调查的学生要根据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调查过程记录. (5)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结论要有理,有据.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应提交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或写出工作体会及总结.(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7)提交调查报告时必须附调查过程记录或活动记录.三,指导教师(1)社会调查必须配备指导教师.(2)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具有本专业本科以上和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3年以上本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在本校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聘请指导教师,但资格标准不得降低.指导教学的资格审查由分校负责.(3)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30人,兼职教师不超过20人.(4)指导教师职责:A.根据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B.确定选题,对学生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实践中的有关问题.C.指导学生制订反映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D.针对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四,考核与成绩评定(1)社会调查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教学点初审,电大分校复审,省电大抽查.(2)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3)成绩评定采用合格和不合格(4)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未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未能达到必需的社会实践活动课时,未提交反映社会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抄袭造假者,按不合格处理.(5)凡社会调查成绩未合格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6)社会调查经审核合格后给予5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等)者不计学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2.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3.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4.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5.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6.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7.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8.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9.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10.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11.系统政治理论的原则与运用研究1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13.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14.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15.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16.政府机构改革研究17.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18.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19.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20.西方文官制度研究2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22.人力资源开发研究23.公务员考绩研究24.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25.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6.建立社和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27.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2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29.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30.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3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32.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33.论社会主义国家政民关系的本质研究34.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研究35.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研究36.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37.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38.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39.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40.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41.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42.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4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44.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4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46.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47.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48.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49.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50.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51.舆论监督研究52.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5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54.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55.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56.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57.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58."会议"与行政决策研究59.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60.行政文化研究61.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62.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63.企业人事管理研究6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65.国民政府五院制与孙中山五院制思想之比较研究66.香港廉政公署研究67.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68.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69.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70.法国省长地位的演变研究71.论印度联邦制的特点研究72.德国,加拿大联邦制比较研究73.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研究74.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75.论地方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其实施办法研究76.电子政务问题研究77.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78.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研究79.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本土化资源研究80.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81.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8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83.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研究84.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85.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86.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87.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88.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89.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90.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91.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92.乡镇行政管理研究93.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4.政府行政执法研究9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96.政府"法制"研究97.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98.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99.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100.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101.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02.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103.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104.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05.我国地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变革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0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0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110.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111.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112.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113.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14.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115.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116.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7.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8.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1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12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含义文官,也称公务员,译自英文Civil Servant(单称)或Civil Service(群体总称),在美国还被成为“政府雇员”,即英文Government Employee,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在不同国家里,文官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范围。通观各国文官制度,其范围大体可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第一是小范围的,仅指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的和非政府任命的事务官或常任文官,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如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属于这种类型。其中尤以英国最为典型。按照英国有关法律规定,文官就是指在中央政府中除“政务官”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员,即上自常务次官,下指清洁工。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议员、首相、部长、国务大臣、政务次官、政治秘书和专门委员会等政务官以及法官、军人等不包括在文官范围之内。第二是中范围的,指中央政府机关中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和事务官。美国、加拿大等国属于这种类型。美国文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划分。广义的划分是指与军人相区别的所有政府雇员。包括总统、州长、部长、副部长、助理部长、独立机构的长官等政务官和行政部门的所有文职人员,而立法部门的议员及国会雇佣的职员和司法部门的法官及法院其它工作人员、军队的军官及文职人员等不包括在文官范围之内。狭义的划分仅指除选举和政治任命产生的高级官员以外的政府行政部门的文职人员,即职业文官。但其范围比英国的常任文官所包括的人员更广泛,还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员和政府经营的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第三是大范围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法国和日本等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在法国,文官指国家机关的全体人员。在日本,把公务员(日本称“公务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公务员”,指在中央政府机关、国会、法院、国立学校和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等单位供职的所有人员;一种是“地方公务员”,指在地方政府机关、立法机关、法院、地方政府经营的企事业等单位供职的所有人员。尽管西方各国对文官称谓不同,范围各异,但基本上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录用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文官都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程序而任用的人员,他们与国家的关系不是契约关系;第二,文官都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其服务对象是国家,与其它社会职业是根本不同的;第三,文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在执行国家公务时代表国家,因而必须依法行政。所谓文官制度就是指由法律或法令规定的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任用、奖惩、培训、工资、福利和退休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称。二、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中世纪,英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国王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所有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官吏的任命和升迁完全取决于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而个人的品德和才学则无足轻重。这种人事行政制度就是所谓的“恩赐官爵制”。17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国王权力受到极大削弱,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随后建立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党派掌握了对政府中重要官员的任免权。于是,在议会选举中取胜而上台的党派,便把政府官职看作是“战利品”,合法地、公开地进行论功行赏,加以分配,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随着执政党的不断更替和内阁的频繁变迁,政府行政工作人员不断的大换班,引发政治周期性的震荡和资产阶级的重重矛盾,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这一现实促使资产阶级下决心改革旧的官吏制度,探索新的人事行政制度。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805年英国财政部就设立了常务次官,随后一些重要部门也相继设立常务次官,到1833年政府所有部门都设立了常务次官。“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的“两官分途”体制由此发轫。政务官包括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负责制定政策,并随政党进退而进退;事务官包括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助理次官等,负责执行政策,不与内阁共进退。这一做法,有效地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英国许多政治性报刊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程序和做法,主张实行中国式的文官考试。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英国政府以枢密院令的形式公布了这个报告,并决定成立了3人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试、录用事宜。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建国后的美国,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但“政党分肥制”所带来的政局不稳和官员素质低下问题丝毫不逊色于英国。例如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因分官不均,导致菲尔德总统被刺事件发生,使资产阶级异常震惊,为了克服“政党分肥”的种种弊端,1883年1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法案》(史称《彭德尔顿法》),该法确立的原则主要有:用功绩制取代分肥制;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为职业官员,除非渎职,不得被解雇;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在政党政治中必须保持中立;依法成立3人文官委员会,负责联邦文官的统一管理活动。与英美不同,法国、德国和日本在历史上都曾存在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法国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就建立了庞大的官吏队伍,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体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建立了以天皇为权力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1946年,法国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1947年日本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其主要内容有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实行功绩制等;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的官吏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考试用人”、“机会均等”、“文官常任”等原则,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三)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文官制度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兴起,西方国家开始进入所谓的“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给政府管理以极大的影响,政府管理手段越来越走向办公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化,文官越来越趋向职业化和专门化。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文官制度在许多方面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的挑战的需要。为此,西方一些国家着手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从而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大发展。在英国,1968年,以苏塞克斯大学名誉副校长福尔顿勋爵为首的12人委员会提出了改革文官制度的报告。这份报告共158项,主要内容有:精简文官层次,打破行政官员系统的封闭性,建立开放的、统一的分类制度;成立文官事务部,代替财政部行使文官管理权限,改革对文官的管理办法;重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成立文官学院,专门从事对文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等等。报告建议具体,操作性强,其中大部分建议被采纳和实行,大大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文官制度的法律,其中职位分类是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职位分类注重职位的性质和对职位的工作要求,强调职位与责任、职位与能力的有机统一,职位分类的实行,有助于科学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提高文官的素质和政府的工作效率。1978年10月,卡特政府提出并由国会通过了《公务员改革法》,对联邦政府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九项成绩制原则、改革人事管理机构、推行成绩工资、改革考核制度等,其核心是推进按工作表现付酬的成绩制,以达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目的。上述改革措施,促进了文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官制度正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这就是录用形式趋向多样化;越来越重视文官的专业化;越来越重视文官的权利保障;实行开放式管理,强化文官的流动性;强化职业培训的终身化;强化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作用等等。(四)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经历100多年的风雨磨砺,沧桑变化。尽管各国国情不同,法规条款差异明显,但从总体上来说都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即绝大多数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制度,例如日本法律规定,所有公务员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进入国家机关,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轻者罚款10万日元以上,重者处以一年徒刑。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地有效贯彻,对于建立一支精干、稳定和高水平的文官队伍,保持行政系统的连续性和高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严格考核,晋升唯功。考核是文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西方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文官的考核工作,一般都坚持以下3个原则,即职责一致的原则、奖惩结合的原则、公平对待的原则;考核内容详细、全面,例如英国对文官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性、监督能力、热心情形、行为道德等10个方面,每项按5等打分,再以5等总评。美国除了对文官定期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适应能力之外,还非常重视平时考核,禁止文官在办公室看报、吸烟、聊天、会客、写私人信函等等,每天都要撰写工作报告,准确记录工作内容和数量,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第三,政治中立,职务常任。西方各国普遍要求文官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得介入党派活动,不得参加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文官的工作与党派完全分开。西方国家一般把政府官员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政务官,他们往往随党派竞选的胜败而进退,主要担任各部、委的行政首长,构成内阁成员,有一定的任期限制;另一类为事务官,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文官,他们一般被录用后,就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有终身的职业保障。第四,官纪严明,待遇优厚。西方各国对文官普遍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例如要求文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政府,严守国家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等等。与此同时,各国都有比较完备的关于文官的法律、法规,对文官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做出了十分详备的规定。所谓法律保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文官的权利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因违反纪律受到不适当处分时,有权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专门机构提出申诉,并受到法律和法律程序的保障。西方各国文官待遇普遍比较优厚。除了较高的工资外,还有职务津贴、住房津贴、子女抚养补贴等等,退休后享有来源固定的、较为丰厚的退休金。然而,必须看到,西方文官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例如在各行政部门中,作为外部调任的行政首长(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手中,而常务次长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他们以实力对抗行政首长,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再如尽管官纪严格,但也经常发生一些财团、企业通过拉拢或收买握有实权的文官来为自己谋利益,文官之间串通一起,常常能够直接影响政策的制订和执行等等。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二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三给商家的一些建议: ⒈为避免各大院校统一购书乱收费之嫌,国家2001年明文规定,不强制学生通过学校渠道来统一购书,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班级集体在外书店订购,价格按折。我认为这便为书商、网络书店提供了良机,如果在开学之际,书商能够去各大院校通过学生会主动联系采购,并且能够折价更低一些,势必会赢利不菲并能最终实现学生、商家互利互惠。同样,各大网络书店在这方面也尚需改进,其渠道不够透明,信息不够明确,这便严重阻碍销售。 ⒉通过调查,可看出大学生对日用品的消费尤其是洗发水的消费比例很大。各大洗发水商家应注意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更侧重于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特殊化,比如生产有利于清醒大脑,集中精神的洗发品牌等等。 ⒊在一个地区的各大院校周边开设连锁快餐店,提供专门针对学生的特色饭菜,并凭借良好的快捷的服务,干净卫生的就餐条件必能赢的广大学生的青睐。 总之,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因此,大学生消费市场定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
要我帮你吗,题目和内容我都帮你写好如何、、如果需要的话,看我名Q我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提示:选题并非题目,其作用是为了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选题应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和工作实践,选题确定后在设计论文题目的过程中应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保证论文题目的规范性和可行性。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 行政环境研究 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中外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研究 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公务员考绩研究 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研究 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 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 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 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 舆论监督研究 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行政文化研究 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 法国省长地位的演变研究 论印度联邦制的特点研究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论地方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其实施办法研究 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研究 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本土化资源研究 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 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 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政府“法制”研究 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 作者将表示感谢!本论文由华人论文网提供:
形成过程:
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
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这份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
英国政府以枢密院令的形式公布了这个报告,并决定成立了3人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试、录用事宜。
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并被西方很多国家效仿。
特点:
第一,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第二,严格考核,晋升唯功;第三,政治中立,职务常任;第四,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西方各国对文官称谓不同,范围各异,但基本上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录用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扩展资料
主要内容
①任用制度。文官的任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将非文官录用为文官 ;二是录用的同时或录用后授予其一定的职务。主要有4种形式:选任制、考任制 、委任制、聘任制 。每个国家根据本国情况 ,往往采用1种或同时采用几种形式。
②文官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方面,主要有身份保障权和工资、退休金、抚恤金的领取权;义务方面,主要有执行职务、服从命令、严守秘密、对国家忠实、遵守法令、保持“政治中立”等项义务。
③职位分类。将各种职位制出职级规范,作为考试、任用、升迁、工资、考核及人事行政管理的依据,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美国的“ 职务分类”,二是英国的品位分类。前者以“事”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
④考绩奖惩制度。定期对文官的考勤和工作成绩进行评定,成绩优秀者奖励,工作成绩不良者,给予教育、训诫或调动工作、降低职务,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
⑤报酬福利制度。各国都规定文官享有工资、退休金、抚恤金的领取权。
⑥培训进修制度。目的在于提高文官的素质和能力。
⑦人事管理机构。各国都有专门人事机构,负责管理人事行政事宜。分为部外制、部内制和折衷制3种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文官制度
150 浏览 3 回答
274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6 回答
310 浏览 5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128 浏览 4 回答
336 浏览 4 回答
275 浏览 3 回答
88 浏览 3 回答
197 浏览 8 回答
87 浏览 5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5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