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宁波工程学院,简称“宁工”,浙江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建校34年。入选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实施高校之一,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高校,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其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3年,1984年被原国家教委列为全国四所中德合作高专之一;2001年与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合并,仍称宁波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实现了专科向本科的实质性转变。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875人,其中高级职称366人,博士343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800余人。
截至2020年9月,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中文电子图书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1200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3600余种。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宁波工程学院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 ,45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教学建设
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数控技术》1门,省级一流课程71门。
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流专业9个(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国际商科专业认证等(11个):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会计学(中外合作)和物流管理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土木工程
教育部“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4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CDIO 首批试点专业(3个):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29]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化物流工程实验中心、汽车工程技术试验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5个):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节能工程中心、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建工实验中心。
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海蓝宝众创空间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平台(7个):建筑与交通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临港化工与现代物流、新材料工程与技术创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工程。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杭州湾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工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建筑与交通工程中心实践教育基地、宁波工程学院—宁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新商科实践教育与创新基地。
人才培养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2020年考研录取率达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4个专业进行试点;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专业。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为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与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厦门大学共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材料研究所、中石化镇海炼化、宁波市安监局共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宁波市交通委、宁波市交警总队、宁波市住建委、宁波市建设集团共建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与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机器人学院;校地共建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门研究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和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等;与杭州湾管委会、大众和吉利汽车等以理事会形式共同建立“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实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务百家企业的“双百工程”,近百名博士(教授)进驻企业。在2018年4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国3所典型应用型高校之一获点名称赞“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