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创建马偕优生保健次专科并成立遗传咨询中心,累计发表的学术论文达数百篇,台北马偕医院副院长陈持平在遗传优生领域可说是大师级的人物。但他说自己当初之所以会跨入优生保健领域,其实是被「赶鸭子上架」。怎么说呢?他回忆,当时马偕妇产科正积极开发次专科,主任李义男一声令下指派他和苏聪贤、李国光等人分别负责成立不同领域的次专科,而他被分配到的就是生育保健。「那时候妇产科主流研究是妇女癌症、试管婴儿,我负责的项目相对比较冷门,我就和主任说我想做试管婴儿,没想到他已经指派李国光做,我只好乖乖回去做生育保健。」陈持平回忆,彼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住院医师,不做就不能升主治,只好硬著头皮接下这个担子,没想到一做就是35年。
近年来妇产科成为医界「五大皆空」的其中一员,让陈持平很是感慨。他说,他刚进马偕时,「内外妇儿」是显学,且妇产科医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这群住院医师都很珍惜实习的机会,告诉自己再苦也要撑下去。反观现在,由于妇产科给付低、工时长,常要披星戴月赶到医院接生,却动辄被提告,让许多住院医师没两年就「落跑」,还有小医师立志绝不接生,就怕吃上官司。谈到这个现象,陈持平直言「不敢接生就别来妇产科!」他强调,既然进了妇产科,就要有面临医疗纠纷的准备,除非一辈子做研究或教学,否则势必一定要接生。「各行各业都有风险,没有勇气还当什么当妇产科医生!」
陈持平指出,妇产科有内科的学问也有外科的技术,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科别,加上有很多次专科可以做研究,有助充分领略医学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以说是医师的宝地。现在妇产科缺乏人力、供不应求,正是菜鸟医师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只要做出口碑、打响个人品牌,一旦在业界建立地位,将来进可攻退可守,即便自己开业也不怕没有病人。医学生不该因为环境因素对妇产科裹足不前,应该「化危机为转机」。毕竟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此时把握机会努力充实自己,有朝一日就可以厚积薄发。
▲画作名称:广施慈爱 作画工具:压克力颜料 画作尺寸: 80F 画布 创作年份:2016年
走进陈持平的办公室,除了一叠叠医学期刊和研究报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上挂满的画作。谈到接触绘画的机缘,他笑说「这要从我祖父一辈讲起」。陈持平的祖父陈开泉师承中国一代绘画艺术大师刘海粟,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便进入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也是艺术大师李可染的同班同学,他的父亲陈祖儒则在书法领域颇有建树。或许因为家学渊源,陈持平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就读医学院期间绘制的器官解剖图更是栩栩如生。不过他在进入繁忙的妇产科以后就不曾作画,直到2013年陷入人生低潮才又重拾画笔。这一画就是3年。3年间,他累积了数千幅作品,出版了8本画册,旺盛的创作力让人惊叹。
陈持平的画让人第一眼看到就印象深刻。他的画有股勃发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情。绘画主题包罗万象,既有虔诚祈祷的修女,也有充满欲望的裸女。在数千幅画作中,最特别的是一幅名为「斗牛之血」的画。第一眼看到「斗牛之血」,只觉天盖地的红色迎面袭来,红色的太阳、红色的牛只、红色的斗牛布,三者融汇成一股喷薄欲出的血腥气,仿佛随时会冲破画纸、溢散出来,与之呈现强烈对比的是一片如海洋般深蓝的观众席。他说,这幅画的原型本来是一个蓝色的杯子,后来他画到一半发现杯子的形状倒过来看就像一个弧形的观众席,他灵机一动加上斗牛、斗牛士和太阳,只花半小时便完成了现在看到的这幅斗牛场景。让人不禁感叹他丰富的联想力。
在作画的3年间,陈持平具体而微地将他经历的生命转折呈现在画作中。随着心境转变,他的作画技巧也不断成长。他坦言,他每完成一幅画都会和周遭的家人及朋友分享,亲朋好友的鼓励让他在一次次创作中累积信心,帮助他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更有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他将此视为艺术医疗的完美体现。他表示,「艺术即医疗、医疗即艺术」艺术可以让人获得平静的力量、释放负面情绪,有强大的疗愈效果。人们不仅可以透过创作获得满足感,也可以透过欣赏他人的创作得到快乐。「当你看画的时候,你也在和创作者互动,当创作者的心境和你不谋而合时,你就会和这幅画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疗愈。」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在用艺术治疗自己的同时,也透过分享自己的创作带给他人快乐。
不过,许多人在进行艺术医疗时往往会面临「不知从何下手」的窘境。有人在一张白纸前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对此陈持平说「画画不用想太多!」他说,画画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快乐,所以不用设限要画什么,他作画从不打草稿,大多是「笔随心走」,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反映出内心真实的感觉!」
除了透过绘画自我疗愈,陈持平也计划进一步将艺术医疗的力量往外发扬光大。他说,观察医院来来去去的病患可以发现,无论是挂号、看诊或是拿药,他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等待」。如果医院可以提供一个艺术欣赏的平台,让人们能利用等待的时间欣赏画作,不仅可以平抚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还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他计划未来在马偕医学院设立艺术医疗的课程,并和外校艺术学院的老师合作在医院举办展览,提供喜欢画画的医生一个创作的平台,让更多人体会艺术医疗的好。
陈持平将内在自我投射至画作中,他的画没有附庸风雅的痕迹,只有最真实的情感与对生命的热情。用「心」作画的他优游在艺术与医疗之间,真真体现了游于医也游于艺的精神。
▲画作名称:斗牛之血 作画工具:压克力颜料 画作尺寸:×35 cm B4纸 创作年份:2016年
陈持平
学历:高雄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士
经历: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长、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优生保健学科主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主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医学研究部主任
现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总院副院长、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