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专访

发布时间:

英国医学杂志专访

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2、陈静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 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3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 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 2006年,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 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08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2005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5、欧阳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 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6、格伦,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 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系统研究论文共7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本。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 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其中包括: 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竞标中选方案。 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 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2007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 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8、郭晋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 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 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 9、陆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 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生态建筑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 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11、张大玉,1966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2006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 12、孙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学。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发表论文有:《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1993年日本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2001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并获得院级、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住宅装修部件化系统设计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 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出版著作6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工作有: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建设部六局、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开发区、旅游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 15、张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0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承担课程: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评析。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近年来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北京城市建设》、《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装修技术、村镇规划、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灾技术、材料与工艺学。 科研项目有:“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关注建筑节能、生态建筑、村镇规划、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政府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结构总监)。 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获奖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云南思茅人。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代表论文包括:“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2005,12)、“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5)、“直白场所”(《世界建筑》,2006,6)。 19、业祖润,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民居文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 在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鲜鱼口街区设计》、《前门大街城市设计》、《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博物馆设计》。 发表论文:《保护、更新、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 20、邹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数字化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屋面》项目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转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并未进行较长时间的人体安全性试验,这会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健康危害。 (2)转基因化食品会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 (3)过敏或变态反应: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变态反应原。科学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摄取黄豆后有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可能。 (4)转基因食品中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基因化食品的虚假新鲜感迷惑消费者,有光泽的红色蕃茄能贮藏几周,但营养价值较低。 (5)转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体内,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6)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M代表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J代表期刊文章 ;C代表论文集 。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J——期刊文章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科学家利用鱼能抗寒的特点,将鱼的基因注入到西红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鱼的基因帮助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科学家也可以将生长在沙漠少雨地带的动植物的基因转移到某些不耐干旱的农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仍能够正常地收获;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基因转移创造出抗病虫害的农作物,而无须使用传统的化学杀虫剂,使作物的种植更经济,更容易或者使转基因食品比传统的食物含有更高的营养成分。最近,科学家还通过生物基因技术,抗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鱼类已经问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基因农业生物科技的形象生动的例子。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来,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那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1996年,由这种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品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长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然而,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不很多。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有专家认为,我国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等,所以很多公众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和转基因食品有了联系。另外我国一些进口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曾形象地将生物技术喻为新世纪里美国的第二个硅谷。除了治病救命的各种新药特药外,利用遗传工程生产的形形色色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就是这个硅谷的主要产品了。如果从1996年转基因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美国超市出售开始算起,转基因食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还仅仅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世界发展态度不一1.“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试验田里忙着扩大转基因作物的成果时,一些转基因的反对派们却不时地找出转基因的种种弊端,这就是“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他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马铃薯事件”爆发后不久,英国皇家学会在专门对此组织的评审中,却对这项实验指出6条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但是,英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纷纷表示怀疑,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也抱着审慎的态度,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针对“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2.美、加和欧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态度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美国的转基因开发商坚称转基因食品是科技的创新,转基因的本质是运用生物科技来加速的自然选择过程,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美国最大的转基因产品开发和销售商——孟山都的首席生物技术专家在位于英国的实验基地遭到袭击后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丝毫不了解这种技术的能力,生物技术是一种新的高效益的生产方式。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的消费团体反对进口销售转基因食品,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让科学证明其安全性。有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呼吁在科学家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由于欧洲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环境的担忧不断增长,欧盟从1998年4月起暂停批准在15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但是,2004年4月18日欧盟开始允许在市场上出售转基因食品,只是转基因成分超过一定比例的产品必须贴上标签,这被认为是欧盟在解除对转基因产品的禁令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3.目前尚无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定论无论是“马铃薯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还是欧美对转基因食品的莫衷一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自然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科学界尚未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定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一般而言,对某种物质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从目前国际上(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发现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尽管如此,在科学上,对一种没有表现短期毒性和安全问题的食品,如果怀疑其可能存在隐患,则必须观察其远期毒性和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让时间来检验,这种远期跟踪监测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没有拿到足够确凿的证据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样的争论还会一直存在。中国将何去何从1.发展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尽管各国对于转基食品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但即使像欧盟这样对于转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组织,仍然一面阻止美国、加拿大等国转基因食品的输入,一面也在积极地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毕竟转基因技术是一项能带来巨额收益的技术。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率先占领了新世纪世界农业。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缩,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基因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等部门就转基因植物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专家们认为,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瞻远瞩,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失时机启动的“863”计划和近期批准的转基因专项计划,使我国在植物基因组和转基因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相对优势。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标志。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将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国现已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材料,有些已经过了多年的田间试验,产业化的条件已完全成熟,应该进一步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化。如果限制这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势必不仅会丧失我们已经取得的一些相对优势,失去在国际竞争中的先机,而且还会影响到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并使科研队伍失去凝聚力,导致人才重新流失。2.在规范中求得发展由于目前科学界对基因技术尚未完全定论,但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如果等到定论以后再发展,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向,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规范化的管理是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关键。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1月7日,农业部颁布条例的三个细则,其中一个细则就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农业转基因食品加强了管理。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发布了一个专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办法,即《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在这部包括6个章节26条的法规中,清楚地写道: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这是针对百姓有“知情权”的一项重大措施。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公众自己,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示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凭他们自己的选择购买商品,而监管部门则应加强执法力度,充分保障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公正、公开、公平。

医学杂志专访

公共场所一定要定期消毒,另外也要保持空气流通,同时我们应当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出门时也要戴好口罩。

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2、陈静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 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3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 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 2006年,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 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08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2005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5、欧阳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 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6、格伦,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 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系统研究论文共7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本。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 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其中包括: 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竞标中选方案。 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 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2007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 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8、郭晋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 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 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 9、陆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 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生态建筑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 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11、张大玉,1966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2006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 12、孙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学。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发表论文有:《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1993年日本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2001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并获得院级、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住宅装修部件化系统设计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 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出版著作6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工作有: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建设部六局、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开发区、旅游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 15、张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0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承担课程: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评析。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近年来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北京城市建设》、《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装修技术、村镇规划、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灾技术、材料与工艺学。 科研项目有:“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关注建筑节能、生态建筑、村镇规划、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政府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结构总监)。 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获奖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云南思茅人。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代表论文包括:“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2005,12)、“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5)、“直白场所”(《世界建筑》,2006,6)。 19、业祖润,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民居文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 在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鲜鱼口街区设计》、《前门大街城市设计》、《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博物馆设计》。 发表论文:《保护、更新、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 20、邹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数字化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屋面》项目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汤羽扬老师不错。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医学杂志医生专访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一手创建马偕优生保健次专科并成立遗传咨询中心,累计发表的学术论文达数百篇,台北马偕医院副院长陈持平在遗传优生领域可说是大师级的人物。但他说自己当初之所以会跨入优生保健领域,其实是被「赶鸭子上架」。怎么说呢?他回忆,当时马偕妇产科正积极开发次专科,主任李义男一声令下指派他和苏聪贤、李国光等人分别负责成立不同领域的次专科,而他被分配到的就是生育保健。「那时候妇产科主流研究是妇女癌症、试管婴儿,我负责的项目相对比较冷门,我就和主任说我想做试管婴儿,没想到他已经指派李国光做,我只好乖乖回去做生育保健。」陈持平回忆,彼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住院医师,不做就不能升主治,只好硬著头皮接下这个担子,没想到一做就是35年。

近年来妇产科成为医界「五大皆空」的其中一员,让陈持平很是感慨。他说,他刚进马偕时,「内外妇儿」是显学,且妇产科医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这群住院医师都很珍惜实习的机会,告诉自己再苦也要撑下去。反观现在,由于妇产科给付低、工时长,常要披星戴月赶到医院接生,却动辄被提告,让许多住院医师没两年就「落跑」,还有小医师立志绝不接生,就怕吃上官司。谈到这个现象,陈持平直言「不敢接生就别来妇产科!」他强调,既然进了妇产科,就要有面临医疗纠纷的准备,除非一辈子做研究或教学,否则势必一定要接生。「各行各业都有风险,没有勇气还当什么当妇产科医生!」

陈持平指出,妇产科有内科的学问也有外科的技术,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科别,加上有很多次专科可以做研究,有助充分领略医学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以说是医师的宝地。现在妇产科缺乏人力、供不应求,正是菜鸟医师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只要做出口碑、打响个人品牌,一旦在业界建立地位,将来进可攻退可守,即便自己开业也不怕没有病人。医学生不该因为环境因素对妇产科裹足不前,应该「化危机为转机」。毕竟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此时把握机会努力充实自己,有朝一日就可以厚积薄发。

▲画作名称:广施慈爱 作画工具:压克力颜料 画作尺寸: 80F 画布 创作年份:2016年

走进陈持平的办公室,除了一叠叠医学期刊和研究报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墙上挂满的画作。谈到接触绘画的机缘,他笑说「这要从我祖父一辈讲起」。陈持平的祖父陈开泉师承中国一代绘画艺术大师刘海粟,从上海美专毕业后便进入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也是艺术大师李可染的同班同学,他的父亲陈祖儒则在书法领域颇有建树。或许因为家学渊源,陈持平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就读医学院期间绘制的器官解剖图更是栩栩如生。不过他在进入繁忙的妇产科以后就不曾作画,直到2013年陷入人生低潮才又重拾画笔。这一画就是3年。3年间,他累积了数千幅作品,出版了8本画册,旺盛的创作力让人惊叹。

陈持平的画让人第一眼看到就印象深刻。他的画有股勃发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情。绘画主题包罗万象,既有虔诚祈祷的修女,也有充满欲望的裸女。在数千幅画作中,最特别的是一幅名为「斗牛之血」的画。第一眼看到「斗牛之血」,只觉天盖地的红色迎面袭来,红色的太阳、红色的牛只、红色的斗牛布,三者融汇成一股喷薄欲出的血腥气,仿佛随时会冲破画纸、溢散出来,与之呈现强烈对比的是一片如海洋般深蓝的观众席。他说,这幅画的原型本来是一个蓝色的杯子,后来他画到一半发现杯子的形状倒过来看就像一个弧形的观众席,他灵机一动加上斗牛、斗牛士和太阳,只花半小时便完成了现在看到的这幅斗牛场景。让人不禁感叹他丰富的联想力。

在作画的3年间,陈持平具体而微地将他经历的生命转折呈现在画作中。随着心境转变,他的作画技巧也不断成长。他坦言,他每完成一幅画都会和周遭的家人及朋友分享,亲朋好友的鼓励让他在一次次创作中累积信心,帮助他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更有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他将此视为艺术医疗的完美体现。他表示,「艺术即医疗、医疗即艺术」艺术可以让人获得平静的力量、释放负面情绪,有强大的疗愈效果。人们不仅可以透过创作获得满足感,也可以透过欣赏他人的创作得到快乐。「当你看画的时候,你也在和创作者互动,当创作者的心境和你不谋而合时,你就会和这幅画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疗愈。」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在用艺术治疗自己的同时,也透过分享自己的创作带给他人快乐。

不过,许多人在进行艺术医疗时往往会面临「不知从何下手」的窘境。有人在一张白纸前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该画什么。对此陈持平说「画画不用想太多!」他说,画画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快乐,所以不用设限要画什么,他作画从不打草稿,大多是「笔随心走」,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反映出内心真实的感觉!」

除了透过绘画自我疗愈,陈持平也计划进一步将艺术医疗的力量往外发扬光大。他说,观察医院来来去去的病患可以发现,无论是挂号、看诊或是拿药,他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等待」。如果医院可以提供一个艺术欣赏的平台,让人们能利用等待的时间欣赏画作,不仅可以平抚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还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他计划未来在马偕医学院设立艺术医疗的课程,并和外校艺术学院的老师合作在医院举办展览,提供喜欢画画的医生一个创作的平台,让更多人体会艺术医疗的好。

陈持平将内在自我投射至画作中,他的画没有附庸风雅的痕迹,只有最真实的情感与对生命的热情。用「心」作画的他优游在艺术与医疗之间,真真体现了游于医也游于艺的精神。

▲画作名称:斗牛之血 作画工具:压克力颜料 画作尺寸:×35 cm B4纸 创作年份:2016年

陈持平

学历:高雄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士

经历: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长、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优生保健学科主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主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医学研究部主任

现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总院副院长、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

一、家庭医生项目

1、如何看待家庭医生。(开放式问题)

2、如何看待专科医生处理全科常见病,是否存在较大挑战。

3、医生每天都有哪些空闲时间可以接受患者的问诊。每周几天,每次多久。

4、医生是否可以为签约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或写问诊病历。

5、每位医生可对接多少家庭,或者多少位患者。

6、针对每个家庭,收费多少合理。100-200/月?如果是单个患者呢?

7、网上问诊更倾向于按次收费还是按月收费;如按次收费,每次多少合理。

8、患者每次问诊时间是否应该限制,每月是否应有次数限制或总时间限制。

9、可以接受每月1次到诊所或药店面对面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吗?上门呢?

10、每个月可否对没有咨询任何问题的用户,主动打电话或发消息关怀一次?

二、科普讲座/培训

1、是否经常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网络、教室,还是两者相结合。科普讲座如何收费,网络/进社区分别多少。每次,还是每小时。500,1000?或更多?

2、是否有科普讲座的PPT。主题都有哪些方面,现有资料,可以讲多少期。

3、如果给其他医师进行专业培训费用也一样吗?

4、对讲座听众人数是否有要求。

5、是否习惯使用微信或其他直播软件进行讲座,喜欢使用哪些软件。

三、医生个人品牌树立和推广

1、是否有习惯撰写、发表医学科普文章,一般通过什么渠道发布。

2、是否有出版物。是否愿意推广出版物。

3、是否有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更新频率,是否需要他人打理。

4、对树立推广个人品牌(拍摄视频、个人专访、录制讲座等)是否有兴趣。

5、是否有意向将来脱离体制创办自己的诊所。

1,为什么要当医生。

2,行医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3,自己的医学成就。

4,咨询一些关于他专业的保健知识。

急诊医生特指的是急诊专科医生,我国急诊医师专业学会由世界急诊医学会和中华急诊医学会管理,一般在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以及急诊病房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从事急诊。

英国医生需要各诊疗科专业医生资格。又区分有“家庭医生(普通医疗)”和“医院医生(专业医疗)”资格,二者作为各自独立。英国的医生执照在新西兰等的英联邦加盟国和殖民地可使用。

李兰娟医学杂志专访

李兰娟是感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兰娟擅长领域包括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用心,用力,用勤劳,一直向前,其实什么都可以发生!英国有位科学家,只读过两年小学,最终却是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

李兰娟作为医学界的领军人物,在治病,救死扶伤这方面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李兰娟非常注重医学上方面的研究,对一些疑难杂症攻坚克难,因此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非典时不光让我们记住了钟南山,也同样让人们记住了李兰娟。高中毕业后,看到很多村民生命无法医治,她就决心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全村四百多户人家她都上门医治,13年的非典,李院士带领团队五天发现病原,今年的冠状病毒,李院士的加入,一夜就隔离了1000多人,每天睡三个小时奋战在第一线

英国医学杂志专辑

四镇有清朝大臣霍光

程思远(1908~)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政治活动家。广西宾阳人。1930~1934年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秘书。1934~1937年在罗马大学攻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8~1942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三青团中央团部组织处副处长,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1942~1946年任三青团中央干事兼服务处处长、中央常务干事,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1949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1949~1965年居住香港,曾任《正午报》专栏作家。1965年随李宗仁回北京定居。历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覃元隆(4月2日生)著名音乐人/歌手,广西宾阳人,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近年一直从事音乐创作及担纲音乐制作人,创作音乐作品多达300多首出版发行,是华语乐坛最受关注的流行音乐人之一,是广西有史以来音乐作品发行量最高的音乐人。被媒体喻为“北有张亚东,南有覃元隆”。风靡一时的韩剧《大长今》中文作词均出自其手笔。曾担任广东飞乐唱片/广东亿龙唱片音乐总监,旗下合作艺人:张真菲《雪花》、曹磊《车站》、阳一《回来我的爱》、香香《猪之歌》、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张振宇《不要再来伤害我》、爱戴《彩云追月》、S翼乐团《QQ爱》、邵雨涵《我是超级女声》等众多港台及内地艺人。覃元隆个人演唱作品:《你爱上他了吗》、《孤单的等候》、《别再逃避》等。。。覃万安 (1930-),诗人,作家、艺术家、楹联家、知识经济企业家、经济学博士、美国世界名人科学院院士兼研究员,世界华人远程科学院院士兼高级顾问。广西宾阳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省宾中后函授广西教育学院。杨玉铭 男,1939年5月生,广西宾阳县人。广西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中共党员 。中国影协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会员,影协广西分会理事。巫高云—1944年生,广西宾阳人。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韦德洪,男,汉族,1962年生,广西宾阳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财会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南宁永凯实业集团总裁财务顾问。曾祥伟,1942年9月生,广西宾阳人。1987年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广西分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南宁分会副会长,广西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副主任,《骨科正误》第二、三册编委,《老年医学大全》第一部主编,从事骨科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矫治、肢体延长、人工关节置换、创伤、骨折治疗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施焕中,男,1964年10月出生,广西宾阳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早年曾先后留学日本爱媛大学医学部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主任兼呼吸内科副主任.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中青年委员和全国哮喘学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等学术兼职.1999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同年被评为第四届"广西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自1994年开始从事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专项研究,研究成果在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莫鼎新 生于1945年,男,壮族,广西宾阳人。 1969年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毕业。现任广西科学院处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地貌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华秀馨 主任医师。女,1938年12月出生,广西宾阳人。农工党党员。1964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现任广西龙泉山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兰承晖LanChenghui(1945~),广西宾阳人。中共党员。1964年9月就读于广西师大中文系。1968年至1970年在广州军区某炮团劳动锻炼,后参军到总后西北物资局从事宣传工作韦植叶(—)广西宾阳人。擅长雕塑。195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干部,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研究室雕塑工程师。作品有《高云涛,田继跃烈士纪念碑》、《非洲少年》、《罐舞》等。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宾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参加了长城抗战、保定保卫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对日作战。1949年起义。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区队长、二团连长、教导二师营长、五十二军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南京卫戍副总司令。起义后,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称天山 男,1947年12月生,广西宾阳人,书画家。毕业于师范。现任国际文人画家总会执行理事、中国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书画研究会名誉教授,曹州青年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怀素书画理事,东莞市书法家会员,大朗书协理事陆超祺,广西宾阳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员、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撰有通讯《党保证我们走向胜利》,评论《通过先进与落后的对比促进生产》、《思路更广些更活些》等。覃本东(1948-),侨眷,广西宾阳人,壮族,高级经济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自1988年担任南宁百货大楼总经理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拓创新,科学管理,经济效益连续九年居广西同行业首位,使一个当时有300多人、资产总值170多万元的小型企业变成了今天拥有2150人。资产总值6.52亿元的大型企业,跨入了全国百家最大零售企业的行列。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策划“南宁百货”股票上市成功。在其组织领导下,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并获准在上海证券公司发行股票,为企业发展筹措了大量资金;组建南宁百货大楼新北楼开业。为了占领黄金宝地,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由其主持兴建的新北楼校资3亿多元,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楼高10层,融商贸、餐饮、文娱为一体,属国内现代化的最大型商场之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使公司形成了规模化、集团化;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成效。近几年来在其主持下,公司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路子,搞好百货为主业的同时,发展旅游、边贸、房地产开发、建筑物业、进出口贸易、商品加工等项目的经营,先后成立310个子公司,兴办了一批实业,其中南宁时空导光纤维厂、唯尔福卫生用品厂、桂林竹地板厂等已建成投产。1995年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授予进出口经营权以来,对外贸易成效显著;重视企业管理,在其主持下,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文明经商。优质服务,在自治区内外享有盛誉。其是企业的好当家,其具有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顾大局,勤政廉洁,求真务实的领导风范;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法,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公仆素质;具有抓住机遇,正确判断,开拓拚搏,激流勇进的企业家精神,其领导才能和高尚人格受到广大员工的信任和爱戴。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以“谦让求实,开拓拚搏”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梁增勇 男,1947年8月生,广西宾阳县人。广西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副主任。 《广西妇幼卫生》报美术编辑。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县文化馆从事美 术创作、展览广告、舞台美术等工作。擅长水粉、风景画,亦探索油画、国画。有油画、 年画连环画作品参加省级美展展出。多次参加省以及全国大型展览会筹备工作。1980年出 版连环画《风雨芒果树》一本。代表作品有《大海》、《田园风光》(水粉画)、《鸟语 花香》(中国画)、《三月春》(舞台美术)等。1984年《大海》水粉画参加中国艺术界 名人作品展示会获优赏奖,并载入《20世纪国际美术精作博览》、《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 真迹博览大典》等,1997年《大海》获全国中原杯邀请名家作品展荣誉金奖。辞条入编《 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998年《大海》又获第一 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优秀作品奖,并载入《世界名人录》。杨怀震,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他弃官从教,大兴学风,历任左江蔚南、紫澜书院主讲,宾阳书院主讲,终身为教育作出贡献。刘明信,广西宾州人,性敏锐、淡名利,刚直不阿。自幼酷爱中国书画艺术,曾从著名画家、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先生学艺。画余闲暇喜读闲书、赏闲山野水。时有画作展示于国内外各种展览,雅俗不论。1989年曾于邕城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1996年水墨画《苗寨深秋》被北京中南海收藏,近年频有画作流传海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若珠,广西宾州人。武举出身。江南大营将领。蒙询 明朝广西宾州人,明嘉靖(1522-1567)举人。任承天府(湖北钟县)推官(掌管勘问刑狱之职)后提升归州知州。任职期间,曾多次向朝廷呈上奏章,要求减轻归州人民群众茶税,因此归州人民极为感激,他死后建立祀庙纪念他。(见《中国名人大辞典》)柯炽 广西宾阳黎塘人。中共党员。1949年广西黎塘开智中学毕业后自修大学中文课程,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粤桂边纵八支队二十二团文化教员,中共宾阳地委、南宁地委干事,《邕宁农民报》记者、编辑,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系统秘书、科长,《广西文学》诗歌散文组长,《南国诗报》总编辑,广西文联高级编辑,教授。1992年、1998年曾分别获广西政府有突出贡献荣誉称号和勋章。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韦贵康(1939~ )骨伤科专家。宾阳人。1964年毕业于河南洛阳正骨学院。现任广西中医学院教授、院长、骨伤研究所所长、广西科协副主席、中国脊柱相关疾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理事长。以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脊柱相关疾病的方法,获得省级以上3项.科技成果奖。多次应邀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前苏联、香港等地讲学。主编或参加编写《骨伤科发展简史与医籍选》、《筋骨缝损伤》等13种著作。发表40多篇论文。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梁树英(1919~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宾阳县民族织锦厂技术顾问。宾阳人。女。长期从事民族织锦设计和织造。1957年设计制作毛主席手迹《各族人民团结起来》。1958年设计制作的《壮锦台布》,被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陈列。1983年制作《壮锦摆芯》,获全国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优秀产品奖。1984年制作《四燕被面》、《盘龙被面》,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并被列为国家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厅。1984年10月赴日本东京银座有乐町参加世界稀有纺织品展览交流会,并进行民间土布织造表演。1988年获轻工业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梁瀚嵩(1884——1949)爱国将领。字浩川,宾阳人。壮族。清末就读于宾阳简局师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辛亥广西独立后,参加广西学生军北伐援鄂。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在桂军中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代理师长,广西民团中将副总指挥,南宁区、武鸣区民团指挥官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邕钦前线前敌总指挥、战工团团长,第四战区宾阳民团指挥官、宾阳县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和李济深等反对蒋介石独裁和发动内战,1947年春与中国共产党广西地下组织建立联系,掩护中共党员,支持武装斗争。1948年2月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5月被国民党军杀害于宾阳县新梁村宅第中。1984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韦同芳(1901-1984)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侨教育家。精通数理,擅长诗文。宾阳人。1931年毕业于交通部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去南非。1933年定居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任教于巴达维亚中华中学,直至1966年学校被当局勒令停办。林黛 原名程月如,原籍广西宾阳,生于南宁。曾就读于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49年随父程思远移居香港,在香港莱顿书院及新亚书院肄业。1950年入长城影片公司,1952年转入永华影业公司,因主演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的影片《翠翠》而知名。后在香港永华、新华、国风、国泰、邵氏、电懋等影片公司主演近四十部影片,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1957年在影片《金莲花》中兼饰两角,获第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58年主演影片《貂蝉》,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后主演歌舞片《千娇百媚》和文艺片《不了情》,蝉联第八届、第九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并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特别纪念奖,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为荣誉生。主要作品还有:《春天不是读书天》、《渔歌》、《金凤》、《梅姑》、《杏花溪之恋》、《欢乐年年》、《乱世妖姬》、《追》、《黄花闺女》、《窈窕淑女》、《情场如战场》、《春光无限好》、《蜜月旅行》、《亡魂谷》、《笑声泪影》、《红娃》、《银色万花筒》、《情网》、《江山美人》、《三星伴月》、《嬉春图》、《白蛇传》、《王昭君》等。1964年去世,年仅30岁。

程思远(1908~)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政治活动家。广西宾阳人。1930~1934年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秘书。1934~1937年在罗马大学攻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8~1942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三青团中央团部组织处副处长,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1942~1946年任三青团中央干事兼服务处处长、中央常务干事,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1949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1949~1965年居住香港,曾任《正午报》专栏作家。1965年随李宗仁回北京定居。历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覃元隆,著名音乐人/歌手(广西宾阳人)中国流行乐坛十大音乐人超级女声首位音乐制作人北京奥运会十大金曲音乐制作人广州亚运会十大金曲音乐制作人广东电视台慈善主题歌音乐制作人100多位明星的幕后音乐制作人覃元隆,华语乐坛著名音乐制作人,著名流行男歌手、唱作偶像;集作词、作曲、编曲、录音、演唱、音乐监制于一身的唱作艺人;截止2013年止,个人创作歌曲多达上千首,已出版发行歌曲多达300多首,曾为100多位明星歌手创作单曲、专辑、及担任音乐制作人。被誉为“北有张亚东,男有覃元隆”。在华语流行乐坛30周年之际,陈小奇、李广平、浮克、捞仔、覃元隆、张亚东、三宝、小柯、许巍、高晓松一起被评为《中国流行乐坛十大音乐人》。2008覃元隆制作《我的奥林匹克》被评为北京奥运会十大金曲制作《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广东电视台大型慈善晚会主题歌2010覃元隆制作《亚洲盛会》被评为广州亚运会十大金曲2012覃元隆《伤不起》单曲获中国原创音乐网《原创歌曲排行榜》冠军2013覃元隆《我不是一个好男人》单曲成为DJ最受欢迎的十大流行歌曲覃万安 (1930-),诗人,作家、艺术家、楹联家、知识经济企业家、经济学博士、美国世界名人科学院院士兼研究员,世界华人远程科学院院士兼高级顾问。广西宾阳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省宾中后函授广西教育学院。杨玉铭男,1939年5月生,广西宾阳县人。广西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中共党员。中国影协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会员,影协广西分会理事。巫高云—1944年生,广西宾阳人。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韦德洪,男,汉族,1962年生,广西宾阳人,广西大学商学院财会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南宁永凯实业集团总裁财务顾问。曾祥伟,1942年9月生,广西宾阳人。1987年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广西分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南宁分会副会长,广西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副主任,《骨科正误》第二、三册编委,《老年医学大全》第一部主编,从事骨科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矫治、肢体延长、人工关节置换、创伤、骨折治疗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施焕中,男,1964年10月出生,广西宾阳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早年曾先后留学日本爱媛大学医学部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主任兼呼吸内科副主任.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中青年委员和全国哮喘学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等学术兼职.1999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同年被评为第四届"广西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自1994年开始从事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专项研究,研究成果在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莫鼎新生于1945年,男,壮族,广西宾阳人。1969年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毕业。现任广西科学院处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地貌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华秀馨 主任医师。女,1938年12月出生,广西宾阳人。农工党党员。1964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现任广西龙泉山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兰承晖LanChenghui(1945~),广西宾阳人。中共党员。1964年9月就读于广西师大中文系。1968年至1970年在广州军区某炮团劳动锻炼,后参军到总后西北物资局从事宣传工作韦植叶(—)广西宾阳人。擅长雕塑。195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干部,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研究室雕塑工程师。作品有《高云涛,田继跃烈士纪念碑》、《非洲少年》、《罐舞》等。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宾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参加了长城抗战、保定保卫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对日作战。1949年起义。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区队长、二团连长、教导二师营长、五十二军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南京卫戍副总司令。起义后,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称天山男,1947年12月生,广西宾阳人,书画家。毕业于师范。现任国际文人画家总会执行理事、中国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书画研究会名誉教授,曹州青年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怀素书画理事,东莞市书法家会员,大朗书协理事陆超祺,广西宾阳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员、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撰有通讯《党保证我们走向胜利》,评论《通过先进与落后的对比促进生产》、《思路更广些更活些》等。覃本东(1948-),侨眷,广西宾阳人,壮族,高级经济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自1988年担任南宁百货大楼总经理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拓创新,科学管理,经济效益连续九年居广西同行业首位,使一个当时有300多人、资产总值170多万元的小型企业变成了今天拥有2150人。资产总值6.52亿元的大型企业,跨入了全国百家最大零售企业的行列。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策划“南宁百货”股票上市成功。在其组织领导下,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并获准在上海证券公司发行股票,为企业发展筹措了大量资金;组建南宁百货大楼新北楼开业。为了占领黄金宝地,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由其主持兴建的新北楼校资3亿多元,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楼高10层,融商贸、餐饮、文娱为一体,属国内现代化的最大型商场之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使公司形成了规模化、集团化;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成效。近几年来在其主持下,公司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路子,搞好百货为主业的同时,发展旅游、边贸、房地产开发、建筑物业、进出口贸易、商品加工等项目的经营,先后成立310个子公司,兴办了一批实业,其中南宁时空导光纤维厂、唯尔福卫生用品厂、桂林竹地板厂等已建成投产。1995年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授予进出口经营权以来,对外贸易成效显著;重视企业管理,在其主持下,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文明经商。优质服务,在自治区内外享有盛誉。其是企业的好当家,其具有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顾大局,勤政廉洁,求真务实的领导风范;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法,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公仆素质;具有抓住机遇,正确判断,开拓拚搏,激流勇进的企业家精神,其领导才能和高尚人格受到广大员工的信任和爱戴。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以“谦让求实,开拓拚搏”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梁增勇男,1947年8月生,广西宾阳县人。?广西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副主任。《广西妇幼卫生》报美术编辑。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展览广告、舞台美术等工作。擅长水粉、风景画,亦探索油画、国画。有油画、年画连环画作品参加省级美展展出。多次参加省以及全国大型展览会筹备工作。1980年出版连环画《风雨芒果树》一本。代表作品有《大海》、《田园风光》(水粉画)、《鸟语花香》(中国画)、《三月春》(舞台美术)等。1984年《大海》水粉画参加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获优赏奖,并载入《20世纪国际美术精作博览》、《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1997年《大海》获全国中原杯邀请名家作品展荣誉金奖。辞条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998年《大海》又获第一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优秀作品奖,并载入《世界名人录》。?杨怀震,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他弃官从教,大兴学风,历任左江蔚南、紫澜书院主讲,宾阳书院主讲,终身为教育作出贡献。刘明信,广西宾州人,性敏锐、淡名利,刚直不阿。自幼酷爱中国书画艺术,曾从著名画家、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先生学艺。画余闲暇喜读闲书、赏闲山野水。时有画作展示于国内外各种展览,雅俗不论。1989年曾于邕城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1996年水墨画《苗寨深秋》被北京中南海收藏,近年频有画作流传海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若珠,广西宾州人。武举出身。江南大营将领。蒙询明朝广西宾州人,明嘉靖(1522-1567)举人。任承天府(湖北钟县)推官(掌管勘问刑狱之职)后提升归州知州。任职期间,曾多次向朝廷呈上奏章,要求减轻归州人民群众茶税,因此归州人民极为感激,他死后建立祀庙纪念他。(见《中国名人大辞典》)柯炽广西宾阳黎塘人。中共党员。1949年广西黎塘开智中学毕业后自修大学中文课程,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粤桂边纵八支队二十二团文化教员,中共宾阳地委、南宁地委干事,《邕宁农民报》记者、编辑,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系统秘书、科长,《广西文学》诗歌散文组长,《南国诗报》总编辑,广西文联高级编辑,教授。1992年、1998年曾分别获广西政府有突出贡献荣誉称号和勋章。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韦贵康(1939~)骨伤科专家。宾阳人。1964年毕业于河南洛阳正骨学院。现任广西中医学院教授、院长、骨伤研究所所长、广西科协副主席、中国脊柱相关疾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理事长。以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脊柱相关疾病的方法,获得省级以上3项.科技成果奖。多次应邀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前苏联、香港等地讲学。主编或参加编写《骨伤科发展简史与医籍选》、《筋骨缝损伤》等13种著作。发表40多篇论文。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梁树英(1919~)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宾阳县民族织锦厂技术顾问。宾阳人。女。长期从事民族织锦设计和织造。1957年设计制作毛主席手迹《各族人民团结起来》。1958年设计制作的《壮锦台布》,被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陈列。1983年制作《壮锦摆芯》,获全国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优秀产品奖。1984年制作《四燕被面》、《盘龙被面》,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并被列为国家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厅。1984年10月赴日本东京银座有乐町参加世界稀有纺织品展览交流会,并进行民间土布织造表演。1988年获轻工业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梁瀚嵩(1884——1949)爱国将领。字浩川,宾阳人。壮族。清末就读于宾阳简局师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辛亥广西独立后,参加广西学生军北伐援鄂。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在桂军中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代理师长,广西民团中将副总指挥,南宁区、武鸣区民团指挥官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邕钦前线前敌总指挥、战工团团长,第四战区宾阳民团指挥官、宾阳县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和李济深等反对蒋介石独裁和发动内战,1947年春与中国共产党广西地下组织建立联系,掩护中共党员,支持武装斗争。1948年2月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5月被国民党军杀害于宾阳县新梁村宅第中。1984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韦同芳(1901-1984)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侨教育家。精通数理,擅长诗文。宾阳人。1931年毕业于交通部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去南非。1933年定居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任教于巴达维亚中华中学,直至1966年学校被当局勒令停办。林黛原名程月如,原籍广西宾阳,生于南宁。曾就读于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49年随父程思远移居香港,在香港莱顿书院及新亚书院肄业。1950年入长城影片公司,1952年转入永华影业公司,因主演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的影片《翠翠》而知名。后在香港永华、新华、国风、国泰、邵氏、电懋等影片公司主演近四十部影片,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1957年在影片《金莲花》中兼饰两角,获第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58年主演影片《貂蝉》,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后主演歌舞片《千娇百媚》和文艺片《不了情》,蝉联第八届、第九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并获第十三届亚洲影展特别纪念奖,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为荣誉生。主要作品还有:《春天不是读书天》、《渔歌》、《金凤》、《梅姑》、《杏花溪之恋》、《欢乐年年》、《乱世妖姬》、《追》、《黄花闺女》、《窈窕淑女》、《情场如战场》、《春光无限好》、《蜜月旅行》、《亡魂谷》、《笑声泪影》、《红娃》、《银色万花筒》、《情网》、《江山美人》、《三星伴月》、《嬉春图》、《白蛇传》、《王昭君》等。1964年去世,年仅30岁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