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问题一:精神病人如何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调查显示,由神经精神疾病所致的经济负担已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其中在中国就有1600万精神病患者。由于经济条件 有限,许多精神病患者往往只是在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缓解或稳定,就会回家康复。但由于家庭护理不当,致使精神病复发率较高,形成住院―罚解―回家―复发―住院的恶性循环。 如何尽量减少精神病复发、做好患者病后的康复工作,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预防精神病复发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及护理精神症状不容忽视,现就患者康复中可能会出现的幻觉、妄想、兴奋、抑郁等症状护理介绍如下: 如何护理有幻觉的患者 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其中以幻听、幻视为最多见。幻听又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如有的患者当听到斥责、侮辱、命令性的声音或看到可怕的幻视时,可出现相应的情感或行为的反应。患者可表现恐惧、紧张或愤怒,可发生突然的冲动行为,此时要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注意密切观察患者言语、情绪和行为的表现,以掌握幻觉出现的次数、内容及时间,来防范或阻止幻觉的出现的伤已、伤人行为的发生。 对有幻触、幻味的患者,可改变环境,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幻触的患者感到床上有电,身上有虫爬时,可适当换床单或更衣。对因幻视拒绝进食时,可让其集体进膳或注意选食,以减轻疑虑和缓和症状。 接触妄想状态患者的技巧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临床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等等。 妄想患者多数意识清晰,否认有病。在妄想下可支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所以家人或工作人员为了掌握患者的妄想的内容,要以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注意态度和蔼、关心患者生活,使患者逐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 在症状活跃期,切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若患者回避不谈,不必勉强。当患者主动叙述病情时,不要与其争辩或过早批判,可根据患者的特长和爱好,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不要在患者面前议论他人的事情或低声耳语,以避免引起患者的猜疑,而强化其妄想内容。当同室患者被涉及为怀疑对象时,应及时分开住室。 患者在妄想支配外,有时可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或逃避行为,要提高警惕,严防意外。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 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为最典型表现。患者可表现终日忡忡,兴趣索然,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及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 护理抑郁患者要保持患者居室环境尽量阳光充足,色彩比较明朗、协调。注意不要让患者独处,随时有人陪伴,防止病人自杀、自伤。 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不要让患者蒙头睡觉,对难以入眠的或易早醒的患者要及时处置,以保证其足够睡眠。抑郁患者常表现入睡困难,而且多梦、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入睡等,所以,要设法诱导病人睡觉,排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若患者不能入睡,可予以相应药物如安定、速可眠、多美康等。 抑郁状态患者思想包袱重,因此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注意其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以诚恳的态度去做解释、劝慰和说服工作,针对病情及患者的特点,鼓励其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和家务劳动,以阻断患者负性心理,减轻内心痛苦的体验。 抑郁症状严重的病人,有强烈的自杀企图,可以出现在症状活跃期,也可以出现在好转期,因此要加强危险物品如药品、刀具、绳索、玻璃制品的管理,减少造成自杀的条件。 正确护理兴奋躁动患者 首先,应正确认识兴奋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对于在家庭中护理的躁动患者,家属应......>> 问题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要注意什么 日常生活上应遵守下列几点,有助于睡眠的改善:生活作息要规律,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每天有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以上;避免在吵闹环境中睡觉,对一个睡眠障碍的人,禁不起噪音的考验,噪音会夺深眠的机会;太冷、太热的环境会影响入睡;睡前勿喝酒、咖啡、茶、大餐等。 问题三:精神病人出院后怎样护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专家的详细介绍。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专家指出,精神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资料,平均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精神病。 那么该病患者在出院之后,需要注意哪些护理事项呢? 1、坚持药物巩固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在病人出院时,病人及其家属或病人单位应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精神病复发的早期症状,了解预防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 有些家属认为长期服用西药,会使病人变傻,而出现表情呆板,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为病人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易导致复发。 2、定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家属应定期带病人来医院复查,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与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这样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 精神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将逐渐加重,后果不堪设想。而如果及时治疗,加上自身调养,多半是能治愈的。 问题四:精神病人的饮食起居怎样护理 饮食护理在家庭康复治疗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般恢复期病人可以吃普通的家常饭,不需要给病人单独做“特殊饮食“,主要是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注意营养搭配就可以了。有些慢性精神病人生活懒散,不主动进食,在进餐时要督促病人,最好让病人与家人一同进餐,以便观察病人的进食量。一些精神症状活跃、兴奋躁动的病人,家属可以诱导病人在其稍安静的时候单独让病人进食。这类病人体力消耗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防病人脱水。拒食病人多数是受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比如说有被害妄想的病人,认为有人在他的饭里放了毒药而拒绝进食;自罪妄想的病人自认为罪大恶极对不起人民而不敢享受;有幻觉的病人“嗅”到或“尝”到饭中有异味儿不敢进食,对这些病人要针对其不同的症状进行诱导,尽量说服、劝解,达到帮助病人进餐的目的。例如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可以让病人自己做饭吃,也可以在家人吃饭时,让病人自选一份,或让其他人先吃一口再让病人吃,以消除病人的顾虑。对有自罪妄想的病人,可以将饭菜拌在一起,告诉病人这是剩饭,使病人能够接受,如果各种措施均无效,应及时将拒食的病人送到医院治疗。对于老年病人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药物副作用如吞咽困难的病人,要在家人的照顾下进食,要求病人细嚼慢咽,不要大口吞咽。必要时给病人吃软饭或半流食。对有暴饮暴食或抢食的病人要限制其进食量。对于有异食症状的病人,如吃土、墙皮、树根等,应注意不给病人接触这些“异食”的机会,以防意外。 问题五: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病人 精神病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疾病,治疗过程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护理方法稍微不正确,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再次发作,所以,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要最好护理方法,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帮助病人维持用药:药物的维持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病人拒绝服药时,家属应该进行劝导,做到按时服药。另外,长期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对病人发生副作用,有些家属可能有所顾忌,不愿让患者继续服药或者减少用量,这是不正确的,应该遵医嘱。避免言语 *** 患者:由于精神病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家属要避免患者受到任何 *** 。即使病情复杂,给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也不要恶语相加。他们比常人更需要受到尊重,更需要得到家人、亲朋好友的帮助、理解和同情。多和患者沟通: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时与社会脱轨,很少与人交流,作为家属要经常与之沟通,这样不仅能起到一定康复训练作用,一旦病情稳定后,还能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问题六:精神病患者情绪不正常该如何护理? 您好,根据表述,平时要从生活作息上进行防护,可以远离 *** 源,不要激动,要防止环境对病人的影响,避免噪音的 ***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多锻炼但是注意扭伤,祝早日康复 问题七: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 在精神病的护理工作中经常可以出现各种各类事故,这个工作不同于其它的工作是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个精神病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所以出现事故往往是在你的意料之外,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征。悲观一点的观点认为这类事故是不可以避免的,没有出事就是幸运,这种观点恰恰埋下了下一次更大事故的不幸种子。安全预防工作不能靠一次一次的血的教训来警示,而且不能仅仅靠“幸运”来支撑我们对患者和家属的承诺,不能靠“幸运”来支撑我们神圣的事业哗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人们要认识必然性就要透过偶然认识必然。所谓必然性它是指客观事物变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一定要发生的 确定不移的趋向。必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的地位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必然性的特点是确定性。而所谓偶然性它是指事物发展中并非不可避免地必定发生的,而是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向。必然与偶然是统一的,在偶然中隐藏着必然性,而任何偶然性又总是服从于必然性。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了解了偶然和必然的哲学关系我们就知道在我们精神病的护理工作中,我们的精神病人必然会出现我们想不到的意外,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有“五防”内容的缘故,以防自杀为例,多年以来大约也有数十例病人死于自杀,自杀的形式无非是自缢或过量服药。这种形式是可以重复或者是可逆的,这就告诉我们精神病人的自杀企图是必然会出现的,自杀成功是偶然的,而我们能够完全预防的也是偶然的。既然是可逆的事件那我们就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消除了那些造成偶然的因素我们就可以成功地预防此类事故。这里说几个假如你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假如我当时正在巡视病房,假如提前我曾经和病人进行过言语交流,假如我发现了病人可以利用的工具,假如我发现了病人私自藏匿的药物,假如我发现了病人某一危险症状,假如我们知道了病人最近家庭或个人的变故。有太多太多的假如正是我们预防的切入点。假如我们没有了假如那我们也就成功了,没有了假如也就没有了偶然的成因,那么病人的安全就成为必然。实际上任何事故事事后都有很多的假如,不能寄希望于幸运而是要遵规守距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惯性思维、习惯性操作都是造成偶然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和醉驾也是一样的,你可能一生这个事做了一辈子什么事都没有,但是总有一天偶然的因素凑齐了事情也就发生了,发生了之后又去找是那些偶然的因素,又是后悔莫及。所以规范操作兢兢业业这才是主动出击,主动防御才是最好的预防,至少不要重复某一事故让遗憾重演。事实上我们重复出现的事故太多太多,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每一次都有明显的人的因素痕迹,而人的因素总归到底是个管理问题,如何把竟业精神和规范操作纳入到长效轨制,那就是管理者的问题我们不加讨论。 在分析所有的偶然因素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首先是竟业精神,这是很主要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了这个张力的保障一切的一切都要免谈。你能不能和病人进行交流能不能发现病人的一些症状,什么是抑郁、什么是焦虑、什么是妄想、什么是幻觉等等,这就决定了你的业务素质。如果你及时的发现了问题也就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你也就能和医生及时的沟通及时的控制症状,消事故于无形。 在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类似的所谓事故是一定要避免的。必然的事情没有人不可以解释,偶然的事故是一定会承担责任的。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信任我们的病人、为了大家的平安和谐我们共勉吧!(我不是......>> 问题八:如何护理精神病人论文 你选择一种护理方法,然后研究这种护理方法,在对精神病病人的效果就可以了 问题九:长时间哭泣精神病患者该如何护理 这个是精神疾病的患者,“有人”在他的头里说话诱发患者哭的,这个时候就要吃药。 下面未改动。 购买一本我们家可以吃的心理学或者是精神疾病的书+配一点药物,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祝早日成才! 去下面我说的我们家开的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经理(超市经理就是我们家自家亲人), 配药! 祝早日康复! 可以参加私有制的军队,在下面我说的地方报名参加。 私有制的军队,是考试制,多考一个级别多呆2年,复员军人,优秀的安排就业。 你可以看下面的, 可以治愈(包括不会影响生孩子等,是疫苗【可以防御26次左右】),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等,是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的前兆,你可以在网上搜搜(什么是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的疾病),对照一下: 我给你说个地方 你看看你住的城市有没有沃尔玛或者是家乐福超市,或者大润发、永辉、卜蜂莲(Lotus)、华润万家、世纪联华、物美、永旺、欧尚,农工商、联盛、家家乐、亿百家、spar等超市,这些超市都是一家人开的超市,是自产自销(就是我们家开的,比如说飘柔等洗发水,香皂,牙膏等不管是国内生产的还是国外生产的都是一家人自己生产,自己建个超市的品牌销售,都是私营的,这个没有上市,上市的是另外一家公司,我们家持有一定份额上市公司的股票),你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带个银行卡,有一种可以吃的书(售价是2000元人民币起【现在国家补助了一部分钱,所以这么便宜,原价8000元人民币起售】,分为专业类的(按大学里的专业分;教科书分等),非专业类(小说等),各种语言),可以快速提高成绩(生命一号也是这家人生产的,一盒大约35元,一个小小的计算,2000元/35元=约57盒生命一号,一个月喝10盒生命一号,可以喝约5个月,可以吃的书可以迅速达到这个水平。这个不仅有改善记忆力,还有改善睡眠,迅速提高成绩等),到了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经理(这个就是自己家人管理的,和生产和超市的品牌是一家人,这个可以吃的书就是他们制造的),如果你带了银行卡,而且有足够的钱,他就会在你找他的时候出现。我给你说,可以吃的书里面含有免费赠送3代有预防和完全治愈常见精神问题(如,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青春期( *** 【这个会上瘾】等,这个可以帮助戒断 *** 等)一些问题等)的药物(是疫苗),这个药物可以帮助是大脑正常,自然成绩提高了。这个可以吃的书呢特别,由他们家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还要看到购买者吃到肚里。.......看看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超市,请就近购买。 如果单独治疗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青春期一些问题等,可以 去超市找经理购买那个预防和完全治愈常见精神问题的药物(如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青春期一些问题等),这个是200元人民币起售(不要怀疑这个价格【现在国家补助了一部分钱,所以这么便宜,原价800元人民币起售】,这个药物是疫苗【可以防御26次左右】),可以单独销售(带足够的钱,你去他们家超市找他们的时候会出现你的面前)。 如果你在读书,可以选择购买那个可以吃的书,这个可以帮助考学、考职称等。 注: 如果你那个病不是普通的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你就多带点钱,带个银行卡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我说的上面的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经理,如果不是普通的精神问题(如贪污等),这个治疗光这个药物售价都在2000元人民币起售【现在国家补助了一部分钱,所以这么便宜,原价是8000元人民币起售】。精神问题疾病不同,预防和治愈的药物起售价不同(消费在什么价位以上包括可以吃的书,我们家另外免费赠送家里独有的其他......>> 问题十:16.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精神病患者只在症状活跃时住院治疗。大部分康复生活是在院外、家庭中度过,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由于精神病的表现各异,家庭护理也要分别对待。 (1)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督促和协助他们料理生活,如定时为他们洗澡、理发、剪指甲,做好个人卫生,气候变化时督促他们增减衣服等,防止因行动不便而致摔伤。这类病人往往是那些已有明显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与脑器质性痴呆患者。 (2)对兴奋躁动的病人:这种病人吵吵闹闹,行为紊乱,易造成对周围的影响,要尽量做到隔离在家,不让外出,以免遭到别人围观与挑逗,引起自伤或他伤等意外事故。病人居室内的器具要简单,以免患者随手捡起乱掷乱摔,造成经济损失或伤害现象,必要时可用宽布条将病人四肢约束起来,或束缚于床上,松紧要适当,经常查看束缚部位,以免肢体受伤。有时把病人带到宽广的地方走一走,温和而耐心地与病人交谈,都能使病人安静下来。有时可鼓励病人做些简单的劳动和文体活动,也能使他们情绪趋向稳定。不要同病人争辩、对骂,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可使患者在用药后尽快入睡或镇静下来。 (3)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自罪、自认不配活在世上,常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寻短见。也有的患者是在幻听的支配下,听到有人叫他死或病态的被害妄想支配下,认为与其被害死,不如自己死了干脆。常见的消级方式有上吊、离家投河跳井、跳楼、用锐器割血管、服药、服毒以及放煤气等。这类病人的住房以平房和一楼为宜,家中绳子、刀剪、药品等一切可以作为自杀的工具要收藏妥当,电源尽可能使病人接触不到。有的病人在出现自杀行为前,往往会流露出消极言语。也有的病人为了达到自杀目的,伪装病情好转,或以种种借口,差使家人外出,而自己却趁机自尽,凡此种种,必须经常观察其动态,严加防范,尤其是夜间更要小心。 (4)对有些受妄想、幻觉支配而拒食的病人:先要了解拒食的原因,然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劝精神病人进食。不论何种疾病与症状表现如何,在家庭护理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按时提醒病人服药。 (2)吃药期间,以不饮酒、少抽烟或不抽烟为好。 (3)不肯吃药的患者,尽量做说服工作或采用肌肉注射途径给药。 (4)服药剂量较大的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5)关心并保证患者的进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89 浏览 3 回答
174 浏览 3 回答
209 浏览 3 回答
206 浏览 3 回答
140 浏览 3 回答
189 浏览 4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223 浏览 4 回答
239 浏览 4 回答
164 浏览 3 回答
146 浏览 4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91 浏览 3 回答
334 浏览 3 回答
12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