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因为肝脏长期受到损坏,形成了结节和假小叶等纤维组织,进而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或发展成肝硬化。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令肝脏沦落到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以及少数戊型肝炎,这些肝炎如果没能控制好病情,是可能进展成肝硬化的。
那么病毒性肝炎是如何进展成肝硬化的呢?简单解释,就是炎症在肝脏内不断复制,导致肝脏细胞受到长期的损害,令肝脏出现较大范围的坏死和纤维化的情况,进而进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在初期一般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一旦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往往意味着肝硬化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
此外,酒精性肝病也是肝硬化的一大病因,它是因为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在早期,酒精性肝病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而后会发展出炎症、纤维化,直至形成肝硬化。而像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等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例子是比较少的,根据临床上的统计,它们在所有肝硬化的占比不到5%。
肝硬化的发生不是一件必然的事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加强对肝脏的保护,是可以避免肝硬化的发生的。而保护肝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少量喝酒或不要喝酒。酒精是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的,如果喝得太多是会对肝脏的功能造成负担,损害肝脏健康的,而喝酒太多引起的酒精性肝病也是肝硬化的一大病因,因此控制喝酒的量或者是不去喝酒,都能起到预防肝硬化的作用。
第二。不乱使用药物。目前大部分药物都是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和解毒的,这个过程是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的,因此千万不要乱使用药物,如果需要用药,应遵从医嘱来进行用药。
第三,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因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肝脏的排毒时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好好休息,会影响肝脏的健康。而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少吃高钠、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吃潮湿霉变的食物。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是可能有效预防肝硬化的,此外如果发现自身患有肝炎等肝脏疾病,应尽快进行规范治疗,将病情控制住,避免发展成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