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和炸弹杀人伤人的原理是瞬时空腔和永久空腔。
子弹进入人体后由于冲击波和自身动能的剪切作用,往往会形成一个大于弹头体积本身的空腔。由于人体的肌肉是有弹性的,在子弹通过之后肌肉就会收缩恢复,因此子弹通过瞬间所形成的空腔被称为瞬时空腔,而子弹穿透人体后所形成的创伤空腔则被称为永久空腔。
一般来说瞬时空腔越大则停止力越大,而永久空腔越大则造成的人体伤害越大。空腔试验是研究弹头杀伤力的重要试验依据,在试验中一般射击明胶、肥皂、泥胶等与人体肌肉介质接近的物品来判定瞬时空腔的大小,因为此类实验物本身不具有弹性,射击后形成的空腔即为瞬时空腔。
扩展资料:
理论上,子弹的杀伤力由侵彻力(Penetration)和停止力(Stopping Power)的相互作用决定。
一、侵彻力(Penetration)
子弹侵彻力又被称作贯穿力或者穿透力,是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的截面密度以及命中物体时的速度,通常以穿透一定物体的深度来表示。
现代步枪弹的侵彻力一般都比较强,例如北约(代表子弹的口径,51代表弹壳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子弹可以在100米内贯穿6毫米厚的匀质钢板。
二、停止力(Stopping Power)
停止力是指弹头命中目标后,令目标失去活动能力的效力。停止力越强则令目标失去活动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停止力越弱则令目标失去活动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越多。由于人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命中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停止力与侵彻力不一样,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