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死魔作为恐怖的主体贯穿全文。
从一开始对他的详细描述到故事的 *** ——假扮成戏子的红死魔都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恐惧莫名。
坡在小说的开端对这场瘟疫即红死病有着详细而可怕的描述,“这病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就是出血——片鲜红,令人发指。
……只要患者的身上,特别是脑上一出现猩红色斑点就是染上这瘟疫的预兆……。”鲜血本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为何在这里却成为了死亡的预兆?
坡选择源自鲜血的红死病作为死神的象征,便是要告诉读者,死亡并非是来自外界的某种威胁,而是我们自身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王爷试图以他的财富和权势来躲避死亡,只能是徒劳无益的。
只有在死亡——这个最后的休息里,生命才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
而这亦是在《红死魔的面具》中所要表达的终极命题。
《红死魔的面具》的多数评论家解释这篇小说为一种寓言。
并且认为,就其本身而论,它指的是道德的真实。
但是这种真实是存在主义的,不是道德的。
作为叙者的坡描绘人物,要求人物以各种可能的手段去对付死亡。
通过其艺术手法,比起王爷来,作者是一个更令人敬畏的反对死亡的人。
王爷失去控制且要面对失败,但是坡则远离失败。
他不赞同人物的种种表现,但是他也不同情他们命运中的遭遇。
他的情调显露出他所描绘的东西极其特殊,尽管软弱无力,但是却只是以一个漠视死亡的完美面具去对付死亡。
《红死魔的面具》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短篇小说以红死病大规模爆发的某国为背景,无疑爱伦·坡借鉴了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诸如中世纪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以及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在费城流行的霍乱等。
然而,在小说中,疽疫以一种非同寻常的形式爆发,并非人们所熟知的黑死病,而是红死病。
虽然这是坡杜撰出来的一种病,但红色——鲜血,本是生命之源,在小说中却成为了死神的面具,颇为耐人寻味。
贯穿作品的整个基调是阴森恐怖,神秘诡异的,坡将情节与背景合二为一,最终将故事推向那预定的可伯的结局,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舒适的的恐怖和激动”。
亲王本该可以采取行动,本该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同红死魔抗争,帮助他的人民,但王爷和他的侍臣们抛弃了他领土的臣民,封死了铁门,没有人能从外面进来,统治者对人民的不管不问,从而注定要灭亡。
从另一个方面说,亲王傲慢地相信他能用自己的财富与自然对抗, *** 生命的悲剧进程,这是对他的惩罚。
亲王的傲慢与他对其不幸地陷入团境的国民的忽视与淡漠结合在一起,尽管他拥有的财富可以帮助需要的人,但他把自己的财富用于保护自己和堕落的纵欲,他举办的假面舞会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笼中的因兽,无法逃脱。
爱伦·坡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财富在统治者手中而农民只能受苦。
因此,“红死魔”蕴含了一种主张人人平等的观念,因为“红死魔”对待穷人和富人都是一样公平的。
小说中舞台场地是由七间屋子所构成,这是爱伦·坡花费浓重笔墨渲染的场景,也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
“窗子都是彩色玻璃的,色彩各个不同,和打开的各间室内装饰的主要色调一致。
七个房间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紫红,绿色,橙黄,白色,紫色及黑色。
而这所由七个屋子组成的曲折奇特的行宫,正是人生不同阶段的隐喻。
七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了人的一生中由幼年到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不同的生命时期。
房间的排列方向为由东至西,这个顺序也非无意为之,而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每日,太阳都会东升西落,而太阳的东升象征着生命的初始,西落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即死亡。
因而在这个寓言中,这七个房间的排列便代表了生命的轮回。
这个轮回可以看作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一个循环,亦可以看作人的一生由生到死的轮回。
在故事的 *** 也是将近尾声的时候,王爷紧随红死魔,穿过了六个房间,来到了最后一间黑色的屋子。
显然,王爷从东到西,匆匆芽越六个房间,象征了生命旅途如白驹过隙,由生到死,转瞬即逝。
王爷最终毙命的第七个房间是坡在七个房间里描写最为详尽的一间,这也是最非同寻常的一间屋子,在小说中有特殊的含义。
“第七间从天花板到四壁壁脚都密密层层罩着黑丝绒,层层叠叠的拖到同色的地毯上。
只有这一间的窗子,色彩同室内装饰不一致。
这里的渐玻璃是猩红色的——红得同浓浓的血一样。”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人在视觉上造成浓烈的冲击,在心理上产生强大的压迫,读者难免会和小说中的宾客一样,对这个阴森可怖黑屋子产生莫名的恐惧,而这正是坡想要达到的效果。
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坡在小说中,通过对黑屋子的详细刻顾将这种恐惧的虚无对象具体化,并将其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人们对这间黑屋子的恐惧,实际上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而王爷最后倒毙在这间恐怖的黑屋子里,也让宾客及读者对黑屋子即死亡的恐惧提升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