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中国药理学报2010年6月31期 746-752页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范云,李能明,马胜林,罗吕红,罗芳,黄志宇,于海峰,吴凤琴摘要目的:对未接受过化疗的III期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d1、d5,顺铂 d1,以研究吉西他滨(dFdC)的药效学药和药代动力学。方法:一个联合治疗周期,吉西他滨1250 mg/m2,静脉输液30 min,d1、d5,每三周静脉输液一次顺铂75mg/m2,d1。两次注射间隔1hr。观察该方案的毒性反应。此外,第一次输液周期中监测不同时期的吉西他滨(dFdC)及其代谢产物(dFdU)的血药浓度。使用药代动力学软件(PKS)评价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共有28名患者参与此项研究,平均年龄54岁(介于27~75岁之间),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良好。27名患者接受了2个或以上的治疗周期。临床总有效率为。中位生存期13个月。估算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中位天数为个月,1年生存率为。毒性反应总的较轻。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的病人出现3/4度血液学毒性,而的病人出现3/4度非血液学毒性——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药代动力学参数在注射吉西他滨d1、d5前后无差异。在注入吉西他滨d5前,dFdU(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的最低浓度为± μg/mL,而吉西他滨未检测到。结论:该方案是治疗未接受过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的有效方案,总体临床耐受性良好。在静脉滴入吉西他滨,d1、d5后,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药代动力学参数较之前无差异,而在注入吉西他滨d5前,dFdU(2,2'—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浓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