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 40℃、偏碱性(pH 值 ~ )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在pH 5 以下或 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经后接近中性,故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于月经前、后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滴虫能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使阴道pH 升高。滴虫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 值为5 ~ 。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可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盂以及男性的包皮皱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1)传播方式
①经性交直接传播。由于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
②间接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服、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
(2)临床表现
25% ~ 50% 患者感染初期无症状,潜伏期为4 ~ 28 日。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
①外阴瘙痒。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②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③其他症状。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致不孕。
④体征。妇科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宫颈甚至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穹窿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黏膜无异常改变。
(3)诊断
典型病例容易诊断,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最简便的方法是生理盐水悬滴法,显微镜下可见到呈波状运动的滴虫及增多的白细胞被推移。此方法的敏感性60% ~ 70%。对可疑患者,若多次悬滴法未能发现滴虫时,可送培养,准确性达98% 左右。取分泌物前24 ~ 48 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取分泌物时窥器不涂润滑剂,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否则滴虫活动力减弱,造成辨认困难。目前国外有报道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滴虫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与培养法相似。
(4)治疗
因滴虫阴道炎可同时有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滴虫感染,治愈此病,全身用药为主,辅助局部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
①全身用药。初次治疗可选择甲硝唑2g,单次口服;或甲硝唑400mg, 每日2 ~ 3 次, 连服7 日。口服药物的治愈率为90% ~ 95%。服药后偶见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此外,偶见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发现应停药。甲硝唑能通过乳汁排泄,若在哺乳期用药,用药物间及用药后24 小时内不宜哺乳。
妊娠期滴虫阴道炎能否口服甲硝唑仍存在争议。但国内仍将甲硝唑列为妊娠期禁用药物,多主张局部用药。
②局部用药。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或不适宜全身用药者,可选择阴道局部用药。单独局部用药疗效不如全身用药,局部用药的治愈率≤ 50%。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mg,每晚1 次,连用7 日。
③随访。部分滴虫阴道炎可于月经后复发,治疗后检查滴虫阴性时,仍应每次月经后复查白带,若3 次检查均阴性,方为治愈。
对治疗失败者增加甲硝唑疗程及剂量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