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96年之间,卖血成为了河南省上蔡县农民们的一大收入途径。有村民发现卖血可以增加收入,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石佛村村民们都前去卖血。
可村民们殊不知卖血对身体的危害,有些年轻健壮的小伙子18岁就开始卖血,有些村民一个月卖了28次血,有些人甚至一天卖3次血。村民们卖完血就去喝盐水和糖水来补充水分,喝完再继续卖血。
1996年,有位村民连续多天低烧,使用抗生素或是其他药品都无效。由此,石佛村确认了首例艾滋病,从此整个村庄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石佛村村民感染上艾滋病不是因为采血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是共用针头,而是由单采血浆卖血,回输红血球所导致的。
所谓“单采血浆”,是血站把采到的血用离心机分离,只留下血浆,把红细胞回输给卖血者。
艾滋病病毒就是血站在“单采血浆”回输红血球的过程中,在卖血人员中传播开来的。虽然当时的石佛村村民们知道了艾滋病的存在,但是他们所拥有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严重匮乏。
人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也不知道这种病会以怎样的方式传播,更不知道要怎样预防和治疗这种病。
村内的艾滋病患者又黑又瘦,身上有许多疱疹和溃烂。因为当初没有针对性治疗,一旦发病,患者往往坚持不过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
由于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匮乏,当时的石佛村村民们不敢接触艾滋病患者,担心肢体接触就会被传染上病毒。
艾滋病患者们从而受到了来自其他村民们的歧视,患者用过的碗和杯子都会被其他村民直接扔掉,没有人愿意与其家属和孩子接触交往。患者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和绝望。
由于失去了生存的希望,有些患者开始进行打砸抢等违法犯罪行为,但是政府对于这些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也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当时的社会稳定便受到了危害。
不少村民不得不想方设法逃离家乡。产于上蔡县的农产品也无人购买。
1996至2004这八年间,上蔡县几乎每天都有艾滋病患者去世,有时甚至一天会有十几个患者发病去世。
上蔡县文楼村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43人,其中现症病人331人,服抗病毒药人数270人,曾一段时间内,每天都有人离开,一度被称为“艾滋病村”。
2004年,上蔡县的艾滋病疫情被公开。由此,每个村子都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关注和帮助。河南省共有38个疫情村,上蔡县占了其中22个。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蔡县截至2015年,存有艾滋病感染者6035人,因艾滋病造成的困难家庭4947户,全县1到10月死亡143人。
2004年,河南省政府对全省的的各个艾滋病疫情村都派出了工作队,帮助当地村民防治艾滋病。从美国引进的抗病毒药物逐渐稳定了艾滋病患者的病情。
不少来自德国,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医疗专家都前来石佛村进行调查和宣传。专家们告诉村民们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与患者的日常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一接触到空气就会死亡。
村民们看到这些专家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并且一起吃饭,逐渐打消了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心理。专家们也给予了艾滋病患者们关于新药物和治疗的研发希望,并且鼓励他们与病魔斗争。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血站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摆脱贫困,纷纷加入了卖血者的行列。
由于主管部门疏于管理,血站这一以救死扶伤、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被一些利欲熏心、牟取暴利的人看中。
他们为了赚钱,他们草菅人命,采血时不体检、不化验,有血就抽,来者不拒,抽血器具消毒不利,很多人在抽血时共用一个针头,如此交叉感染,一病百病,在大张旗鼓地卖血中酿成了这场大祸。大祸终于在90年代末爆发。
这是中国史上的一场灾难,真相必须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