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的MRA诊断分析

2015-07-14 09: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是一种少见的、容易漏诊、诊断困难的先天性动脉发育异常, 是指颅内动脉局部行程分叉, 双支走行, 双支血管间形成圆孔状和窗形[1], 是由于妊娠早期血管融合不全所致, 最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2], 以往其诊断、分型主要依赖于脑血管造影和尸检, 而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较少。本文采用MRA 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 分析其影像学特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4年4月本院行头颈部磁共振3D-TOF检查患者1445例, 发现颅内动脉成窗变异38例, 其中男24例, 女14例;年龄34~82岁, 平均年龄58.7岁。头痛、头昏、眩晕者21例, 单侧肢体麻木、乏力者5例, 视物模糊者2例, 健康检查者10例。
  1. 2 检查方法 设备使用德国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仪, 头颈联合线圈采集图像。三维时间飞跃成像(3D-TOF)扫描参数:TR 21~22 ms, TE 3.6~3.9 ms, 矩阵306×384~360×768, 视野175 mm×220 mm, 层厚0.8 mm, 扫描层数1~128层。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MIP)、容积重组(volum reformation, VR)。
  1. 3 图像分析 为排除血管重叠形成的假象, 不同角度旋转MIP图像, 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 分析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合并的其他血管异常、形态、大小、部位及发生率。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发现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共38例, 均为单发, 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6例;位于椎动脉6例;其中左侧椎动脉2例, 右侧椎动脉4例;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大脑后动脉3例;位于大脑前动脉12例。38例成窗变异中有1例合并动脉瘤。此研究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由于是回顾性分析, 仅使用了1.5T磁共振成像仪, 因此可能引起选择性偏差, 结果可能出现忽视较小的颅内动脉血管发育异常。另结合文献, 影像学检查和尸体检查在发现动脉成窗变异上存在差异, 推测可能存在以下因素:①国内相关影像文献报道较少, 影像诊断医师对这一少见变异的认识不足。②头颅3D-TOF扫描范围多局限于以Willis环为中心, 容易出现漏诊。③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血管显示尚不充分, 尤其成窗短小时易被忽视。各动脉成窗变异见图1~4。
  3 讨论
  由于先天性原始胚胎血管发育异常,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最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其次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3]。其中基底动脉好发于基底动脉起始部[4], 大脑中动脉好发于近M1段[5]。本组病例中38例发现成窗变异, 检出率2.63%, 其中基底动脉16例, 检出率1.11%;大脑前动脉12例, 检出率0.83%;椎动脉6例, 检出率0.42%;大脑后动脉3例, 检出率0.21%;大脑中动1例, 检出率0.07%。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的病因尚不清楚, 根据病变形态及大小分为以下3型:①裂隙型:成窗血管长度较短, 长度约为3~5 mm, 局部形态呈裂隙状或小孔状;②凸透镜型:成窗血管长度较长, 长度约为5~10 mm, 局部形态呈梭形或凸透镜形, 血管管腔对称或不对称;③重复型:成窗血管范围较大, 血管长度>20 mm, 呈侧支状, 成窗的分支血管基本相等。本组研究中, 裂隙型5例, 凸透镜型14例, 重复型19例。
  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本身多数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 结合本组研究会出现不典型头痛、头晕、眩晕、视物不清;大多数体检时偶然发现。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临床意义主要在于对神经介入、头颈外科治疗时的提示作用。
  MRA是血管畸形、动脉瘤及动脉硬化、狭窄等头颈部动脉鉴别诊断常用的无创、有效检查方法。原始图像经MIP等处理后获得满意图像, 能清楚显示成窗变异血管两支管径、走行、上下端吻合及其与椎基底动脉、邻近结构关系, 不同角度的旋转可鉴别正常椎基底动脉分支血管, 尤其小脑后下动脉迂曲走行重叠而易误诊为成窗变异血管[6]。3D-TOF可以不用对比剂就能清楚显示头颈部血管异常。
  颅内动脉成窗变异是一种先天血管发育异常, MRA能无创、清晰、直观、多角度显示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的部位、形态及其他伴发血管异常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Lesley WS, Dalsania HJ. Double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JNR, 2004,25(3):425-427.
  [2] Uchino A ,Saito N, Okada Y, et al. Duplicate origin and fenestrat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n MR angiography. Surg Radiol Anat, 2012,34(5):401-404.
  [3] Osborn RE ,Kirk G. Cerebral arterial fenestraion. Comput Radio, 1987, 11(3):142-145.
  [4] 常城, 李文彬, 李明华, 等. 3.0T MR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 28(1):29-32.
  [5] Uchino A, Takase Y, Nomiyama K, et al. Fenestrat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etected by MR angiography. Magn Reson Med Sci , 2006,5(1):51-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