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医药院校构建一流中医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中医人才的背景下,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下,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从立德树人、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临床教学改革、学风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综合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保障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医教协同,提升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医教协同;中医学;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系统的根本问题[1]。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是如何培养有高尚医德的优秀中医人才。在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人们对本科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各类高校都要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要创建一流本科教育就必须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程、一流的课堂作为支撑[3]。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医药特色鲜明。在“中医学”被确立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多门中医临床课程进入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名单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已与附属医院充分融合,为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导下[4-5],本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加强医教协同,提升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一流中医学本科教育,助力“双一流”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医教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1.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医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制度规范,系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授课老师、临床带教老师、辅导员、学业指导老师、教学管理人员、本科生导师的育人主体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的全过程,深度挖掘思政资源,尤其是中医临床的思政资源,将思政融入临床,着力彰显临床教学的思政元素,推动专业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提升立德树人成效[6]。
1.2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不断加强教学办公室的教学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督学办公室对教学的监督、指导作用。合理优化学院、学系、教研室的分层管理体系,在各临床科室设立教学主任,加强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7]。学院制定教研室评级制度,根据教研室建设情况定期评级,按照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和资源调配。同时,加大对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的考核,各教研室定期开展试讲、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前期成立了中医学部,本院院长任中医学部主任。同时,本院还牵头成立了附属医院教学联盟,制订了统一的教学规范,发挥本院在各相关学院及附属医院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1.3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流师资
坚持外引内培、引培并举的原则[8],不断充实和加强本院师资力量,积极打造名师工程,定期进行院级名师评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表彰与宣传。根据职称、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结构要素,在临床科室、教研室分别建设临床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本院要求新老师从事课程教学前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并且需完成非课堂教学工作如听课、集体备课、教研室日常工作等20课时以上。除此之外,本院还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提升老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1.4加快课程和教材建设,培育一流课程与高水平教材
按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总体要求进行中医学课程建设。本院紧密围绕国家最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同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及虚拟仿真项目等一流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本院在对包括中医内科学在内的重点课程内涵进行提升和优化的同时,提前培育一批校级一流课程,制定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在此基础上,本院积极开展床边教材和符合案例式教学特点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建设,启动“新摇篮”教材建设计划,编写中医学高水平教材,为培养中医学本科人才服务。
1.5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临床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本院以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优化相关课程实验实训、临床综合实训的模块设置,将原先较为分散的实验实训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了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开展虚拟仿真系统训练和动物临床实训,高度模拟真实临床情境,形成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从入校开始,本院即为中医学本科生配备校内本科生导师,进入床边教学期间配备床边教学导师,进入实习阶段配备实习生导师,实现了中医学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充分发挥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优势。医院各临床科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开设专门教学门诊,积极引入注重中医思维训练的案例式教学,不断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中医人才培养“蹊径”,切实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1.6深入推进学风建设,打造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学生的严管、厚爱和激励,厚植“热爱中医、学习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成就中医”的卓越信念,培育“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良好学习风貌,塑造“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崇高人文情怀。开展学风建设提升计划,把学生优良学风的培养从学校延伸到附属医院,严格过程管理、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效果,提升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综合评价体系
本院设计了科学的教學质量监控方案,对教学全程进行监控,做到有监管、有反馈、有改进。设立课程教学督导和临床带教督导,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和督导制度,不定期抽调教学录播视频,监测课程教学过程和临床带教过程,并及时进行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加大对教研室和科室的教学台账的检查和督导力度。规范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对床边教学期末考试采用考教分离和集中阅卷方式,并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由学生、同行和督导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采用课程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毕业考核等多种方式,落实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
1.8加大教育教学保障力度
本院积极推动医教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在附属医院层面,不断增加教育教学的专项经费投入,并制定相关措施规范经费合理使用。同时,进一步细化落实《系主任工作职责》《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将教育教学作为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绩效考核,增加教学考核在个人年终考核、职称评审、职务聘任等工作中的权重。加强附属医院老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教学相长。对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的科室、个人予以表彰,并对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进行大力推广,积极推动学院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贡献度。
2小结
作为中医学教育的主体,本院不断深化医教协同,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中医人的专业自信,培养适应临床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中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