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肿瘤学论文

奈达铂+5—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2015-07-28 18: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宫颈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或放疗取得良好的疗效[1],因此,放疗一直是治疗宫颈癌的经典方法。但仍有30%~50%的宫颈癌患者放疗失败[2]。近年来,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成为临床的热点,同步放化疗方法的提出,理论上讲可以更好地控制癌细胞的转移,降低复发。为了证明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疗基础上结合奈达铂+5-Fu联合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疗基础上结合奈达铂+5-Fu联合化疗,本组患者为观察组,年龄34~69岁,平均 (50.5±19.5)岁;同时选择同期调强适形放疗的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34~68岁,平均(49.5±19.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分型、病理分期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初治患者,经本人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实验室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正常的患者;同时排除已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本组46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患者仰卧位,双手交叉置于前额,以腹臀部热塑膜固定体位,螺旋CT 模拟定位机下,自L3 椎体上缘扫至坐骨结节下缘下5 cm 增强扫描,层厚5 mm,CT影像通过局域网传输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医师在CT图像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OAR),靶区勾画以ICRU50号报告为依据,逐层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临床靶区:GTV:CT 上可见肿瘤,包括子宫颈病灶及宫旁受侵范围;GTVnd(gross tumor volume lymph nodes):CT 上可见的肿大盆腔淋巴结。CTV:临床靶区包括GTV 以及GTV 周围的镜下可见的亚临床病灶;即 GTV 外放0.5 cm 的范围、子宫体、宫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腹股沟深组淋巴结、骶前淋巴结及髂总淋巴结; 上界至左右髂总血管分叉处,下界至闭孔下缘;PTV:CTV外扩5 mm,考虑到器官运动、机械误差和摆位误差,为确保CTV 得到规定的处方剂量而需要扩大的照射范围。并将周围重要器官勾画出来,包括膀胱、小肠、直肠股骨头等。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设立5~7个共面照射野,给予靶体积处方剂量: GTVnd、GTV、CTV 分别为60~64 Gy、56 Gy、50 Gy,分为28 次。治疗前对每一病例于模拟机下进行治疗计划的验证。IMRT 实施通过德国西门子公司Primus 加速器静态多叶调强准直器照射。腔内照射治疗: 本院采用192Ir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腔内后装治疗: 2 次/周,每次A 点5 Gy,总剂量25~30 Gy。
  1.3.2 观察组 本组46例放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奈达铂+5-Fu化疗。化疗前均给予地塞米松10 mg + 雷尼替丁150 mg静滴,同时肌注胃复安 20 mg,防止胃肠道及过敏反应。奈达铂 80 mg/m2 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稀释至500 mL静脉滴注1~2 h,输注完成后,继续输入1 000 mL液体,予5-Fu:4 g/m2(96 h持续静脉滴入),放疗第1和29天。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同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自觉不良反应症状;各个周期结束后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及体检,对肿瘤变化进行观察。
  1.5 疗效判定
  疗效评价采用WHO统一的评价标准[3],所有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治疗前后CT影像资料评价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CR+PR;远期疗效观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毒副反应根据WHO统一的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治疗观察
  评价患者近期疗效显示,观察组CR22例,PR19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CR16例,PR13例,总有效率63.04%;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远期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80.43%、65.22%;对照组分别是97.83%、63.04%、43.48%;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37例白细胞计数下降,恶心、呕吐26例;对照组分别为35例与27例,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处理后未影响治疗,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病例。
  3 讨论
  宫颈癌与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相似,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由于癌细胞已扩散转移。
  但从大量文献对于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报道显示为30%~40%[8],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主要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大,放疗不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导致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播散[9]。随着临床对于宫颈癌研究的深入,加之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使宫颈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奈达铂抗肿瘤机制与顺铂相同,属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本品进入细胞后,与DNA结合产生多种离子型物质,从而产生抗癌活性,抑制癌细胞DNA复制。而且从临床使用情况显示,具有治疗指数较高、抗瘤谱广、胃肠道毒副作用及肝肾毒性较低的优点[10]。因此,本研究选择奈达铂+5-Fu联合IM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从近期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 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是100.0%、80.43%、65.22%;对照组分别是97.83%、63.04%、43.48%;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放疗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观察两组毒副反应,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计数下降,恶心、呕吐等,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通过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奈达铂+5-Fu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但本次研究病例较少,疗效的评价还需要放大样本量,作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戴丹菁,喻世华,魏敏,等. 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811-2813.
  [2] 夏怡,李云海,赵森,等. 宫颈癌术后适形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对比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2012,22(2):143-148.
  . Journ 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0,92(3):205-216.
  [4] 刘桂荣,王忠明,赵成,等. 奈达铂联合5-Fu治疗中晚期宫颈癌32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223-224.
  [5] 余健,张国楠,樊英,等.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87-289.
  [6] 刘国燕,许倩,郜智慧,等. PCF方案化疗与放射治疗同步进行治疗Ⅱ/Ⅲ期宫颈癌[J]. 中国癌症杂志,2007,17(4):333-335.
  [7] 朱军,罗剑钧,张雯,等. 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194-197.
  [8] 张晓兰.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2例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3):228-229. [9] 常桂霞,崔建男,吴才凤,等. 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放疗对Ⅰb~Ⅱa期宫颈癌疗效的对比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98-99.
  [10] 毛小刚,刘琼. 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600-26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