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IMRT+CT)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RT+C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经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RT+CT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CT方案治疗,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1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对照组1年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9.1%、90.6%、89.1%和79.7%、82.8%、79.7%,观察组为100.0%。98.4%、98.4%和98.4%、95.3%、98.4%,观察组2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联合化疗治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优于常规的放疗联合化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化疗;晚期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后壁,位置较隐蔽,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出现较严重症状时大多已到后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通过改变照射技术,实现了对不同靶组织区域按照按照需要控制照射剂,克服了常规放射治疗的种种缺点[1]。文章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进行治疗的12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28例。观察组男44例,女20例,年龄21~63岁,平均(47.8±16.8)岁;对照组男45例,女19例,年龄20~61岁,平均(48.4±1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RT方法:患者利用6MV-X线实施根治性外照射,等中心剂量常规剂量分割,先划分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前者照射量DT 36 Gy,注意避开脑干和脊髓后在后上颈改电子束补量照射。IMRT方案:患者下颈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技术进行治疗,鼻咽部和上颈淋巴引流区域采用IMRT方案治疗,设定照射区域并按各自处方剂量进行照射,总照射量与常规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方案:在放疗的同时采用顺铂(DDP)甲酰四氢叶酸钙(CF)加5-氟脲嘧啶(5-Fu)化疗方案,其中DDP 30 mg/m2,连用1~3 d,CF 100 mg/m2,连用1~3 d,5-Fu 500 mg/m2,连用1~3 d。1次/4周,共4个周期。
1.3 统计学方法: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1年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见表1。对照组1年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9.1%、90.6%、89.1%和79.7%、82.8%、79.7%,观察组为100%、98.4%、98.4%和98.4%、95.3%、98.4%,观察组2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1年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1年 | 2年 | ||||
控制率 | 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 总生存率 | 控制率 | 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 总生存率 | ||
对照组 | 64 | 89.1 | 90.6 | 89.1 | 79.7 | 82.8 | 79.7 |
观察组 | 64 | 100 | 98.4 | 98.4 | 98.4 | 95.3 | 98.4 |
2.2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高压、放射性脑水肿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口干、急性黏膜炎,观察组出现1例口干,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鼻咽癌大部分为低分化鳞癌,单纯放疗作为传统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鼻咽癌对虽然放疗的敏感性高,但与照射面积、方法和剂量的控制要求较高,传统常规治疗都在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2]。林少俊等人发现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单纯放疗的,单纯常规放疗的严重口干的发生率近100%,而且口干程度与唾液腺受照射程度有密切关系[3]。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放射治疗新技术,它利用影像学资料和三维体系的重建,准确定义靶区和危险区域范围,采用逆向的放疗计划,使放射剂量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靶区内的剂量也能按处方剂量的要求分布,具有照射剂量大、定位靶区准确、剂量分布均匀和保护正常组织等优点,治疗鼻咽癌患者时能够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显著减少患者放射性黏膜炎、口干等副反应的发生率。阎超等人发现IMRT技术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时能将放射剂量最大限度的集中于靶区域,同时减少或避免对靶区周围重要器官的损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正常组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4]。
本研究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患者128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证且严格纳入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RT+CT方案,观察组给予IMRT+CT方案,治疗后随访中位时间为16月,结果发现对照组1年后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9.1%、90.6%、89.1%,观察组分别为100%、98.4%、98.4%,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2年后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9.7%、82.8%、79.7%,观察组为98.4%、95.3%、98.4%。两组比较,观察组2年后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时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这与李桂生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根据其研究结果,IMRT+CT方案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时,口干、急性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5]。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传统方法是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加上化疗,尤其是与放射治疗同时进行的化疗,对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同期放、化疗之后的辅助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也很显著,美国已将同期化疗加辅助化疗作为Ⅲ期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总之,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时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苏 婷,陈海辉.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进展[J].重庆医学,2011,34(1):29.
[2]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
[3] 林少俊,陈传本,韩 露,等.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2.
[4] 阎 超,王中和,胡海生,等.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多序列平面剂量仪(Mapcheck)验证[J].肿瘤,2009,29(1):5.
[5] 李桂生,陈绍俊,黄海欣,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肿瘤,2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