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肿瘤学论文

胃癌早期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作用探讨

2015-07-22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全球每年约有1万例胃癌新发病例, 居癌症最常见死因的第二位[1]。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 早期发现和早期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2]。为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我国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进行血清PG水平检测, 通过血清PG检测分析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9例, 其中胃癌组17例, 男10例, 女7例, 平均年龄(48.6±11.8)岁;胃溃疡组29例, 男19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46.3±10.6)岁;萎缩性胃炎组23例, 男16例, 女7例, 平均年龄(47.8±11.2)岁;浅表性胃炎组20例, 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45.9±10.4)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学诊断确诊。健康对照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51.7±14.2)岁, 为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 均无肝、肾、胃等疾病及病史。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受检者清晨空腹抽血并分离血清, 提取0.5 ml血清于-20℃冰冻保存备用。血清PGⅠ、PGⅡ含量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 试剂盒、校准品和质控品均由北京万泰公司提供。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比较,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显著增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胃癌阳性检出率 联合检测PGⅠ和PGⅡ, 胃癌阳性检出率为88.23%, 萎缩性胃炎阳性检出率为73.91%, 胃溃疡阳性检出率为13.79%, 浅表性胃炎阳性率为5.00%, 而健康对照组检出率仅为2.50%。在这五组中胃癌阳性检出率最高, 萎缩性胃炎次之, 浅表性胃炎阳性检出率最低。见表2。
  3 讨论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 分为PGⅠ和PGⅡ。PGⅠ和PGⅡ由胃体黏膜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 但PGⅡ也可由胃窦的幽门腺和十二指肠的Brunner腺分泌[3]。胃黏膜发生病变时, PG分泌细胞受累, 血清PG水平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 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4],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 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 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黏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黏膜), 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值有关;PGⅠ/PGⅡ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黏膜萎缩进展相关。因此, 联合测定PGⅠ和PGⅡ比值可起到胃底腺黏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5]。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与指南中第15条:低血清PGⅠ水平和低PGⅠ/PGⅡ比例反映了胃萎缩, 低血清PG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替代标志物。第16条:低血清PGⅠ水平和低PGⅠ/PGⅡ比例可作为鉴别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6]。而在前面的检测中萎缩性胃炎阳性检出率仅次于胃癌的阳性检出率, 据报道有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 而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7], 检测PG含量可反映胃黏膜状态及功能情况。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血清PG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已被纳入胃癌的筛查项目中, 结果显示PG检测有利于检出早期胃癌。
  近几年来, 国内外大量资料报道。可见在慢性胃病患者中PGⅠ≤60 μg/L和PGⅠ/PGⅡ≤6.0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一项比较特异的指标, 而其作为胃癌筛查临界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所以单纯检测PGⅠ即可较好地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筛查。
  综上所述, 血清PGⅠ、PGⅡ及PGR检测方便、快捷, 适合大范围人群。筛查出阳性患者, 通过PG水平的检测可反映胃黏膜变化, PGⅠ<60 μg/L可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重要筛查指标, 再结合胃镜活检的金标准, 将给临床检测胃病提供更有价值指标。
  参考文献
  [1] 汪畅, 王凤超.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及其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8):1280-1281.
  [2] 费凤英, 王金金, 祝新华, 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检验医学, 2012, 27(1):57-59.
  [3] 余苗苗.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3):93-94.
  [4] 巫开文, 李国春, 徐巧莲, 等.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部疾病筛查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12)1515-1517.
  [5] Miki K, Morita M, Sasajima M, et al. Usefulness of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using the serum pepsinogen test method. Am J Gastroenterol , 2003, 98(4):735-739.
  [6] Fock KM, Talley N, Mouyyedi P, et al.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 钱本余, 译. 胃肠病学, 2008, 13(4): 235-236.
  [7] 张卫东, 孙晓, 牛爱军.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应用价值.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 24(4):12-13.
  [8] 杨瑞生, 石贞玉, 韩大正.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变化与胃癌相关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1(31):764-765.
  [9] Pomytkina TE. The serum content of gastrin-17 and pepsinogen-1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ative disease in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nitrogenous com-pounds. Klin Lab Diagn, 2009(11):16-19.
  [10] 邱志奇, 温少磊, 谭智毅. 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4):1806-18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