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亚甲蓝染色对早期胃癌的诊断

2015-11-23 10: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亚甲蓝内镜下喷洒染色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下对317例糜烂性胃炎者用5%亚甲蓝染色后,取病检。结果:31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中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0例,异型增生者18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5例,重度5例。结论:常规内镜下喷洒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亚甲蓝染色;内镜;早期胃癌


    胃癌病死率在世界上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每年有8.5万人被诊断为胃癌,65万人死于此病。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居前列(平均每10万个中国老年人中就有41名胃癌患者)[1]。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吸烟、Hp感染、家簇等有关。胃癌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临床缺乏典型症状、体征,而普通胃镜下的检出也因镜下表现不典型、活检靶点不准确及内镜医师的个人经验等因素而难以确诊。用稀释的亚甲蓝对可疑病变区直接镜下喷洒,染色后微小病灶的范围和轮廓突显,病变的一些微细结构都能比较清晰地显现,为活检指示了明确的目标。胃癌患者早期一般无典型临床症状,病灶小,普通胃镜不易发现,易漏诊和误诊,有资料表明70%胃癌患者出现症状时内镜检查已属进展期,早期胃癌是指肿瘤细胞仅侵犯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率[2-3]。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前病变的诊断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者共31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反酸等。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其中男161例,女156例,年龄21~86岁,病程1个月~5年,病变部位以胃窦部为主者317例,胃窦合并胃体部者2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Olympus  GIF-240胃镜进行检查,由同一位内镜医师操作,先在内镜下观察,进境到十二指肠降部后退镜回到病变部位经胃镜活检孔插入喷洒管,用0.5‰亚甲蓝3~5 ml对准病灶部位喷洒染色,5 min后再用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仔细察黏膜染色情况,亚甲蓝为吸收性染料,喷洒于胃黏膜后,正常胃黏膜、溃疡或糜烂等炎性病变组织不吸收,不着色。而发生肠化、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胃黏膜吸收亚甲蓝后呈蓝色。在着色区取3~5块组织送病理检查。患者接受亚甲蓝检查后,可能出现尿和粪便变绿,有报道长期接触亚甲蓝会损伤细胞DNA导致细胞癌变,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短期内接触亚甲蓝检查会导致癌变。                                                        

2 结果

    本组对317例在着色区取3~5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糜烂性胃炎患者行亚甲蓝染色送病检后轻度炎性反应34例,中度炎性反应73例,重度142例。萎缩:轻度2例,中度5例,重度6例。肠上皮化生:轻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20例。异型增生:轻度8例,中度5例,重度5例。

3 讨论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前列,以中老年人多见,青年人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青中年女性发病明显增高,临床上胃癌的诊断多已至中晚期,预后和生活质量很差[4]。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并进行干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5]。决定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前胃镜下有很多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如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内镜。色素内镜的临床应用也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系指通过各种途径将色素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该法于1966年由日本学者Yamakawa倡立[6]。在内镜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辅助使用色素,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增强黏膜表面细小凹凸改变的立体感,使病灶的形态、范围更为清晰,从而提高肉眼识别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取材,提高病变检出率的方法,对肉眼难以识别的直径小于4 mm的病灶及胃炎型早期胃癌尤其具有诊断意义[7]。本研究采用亚甲蓝染色,胃黏膜亚甲蓝染色后正常黏膜、溃疡边缘瘢痕、糜烂、良性息肉及无肠上皮化生的胃炎均不着色,而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胃癌的黏膜均着色。肠上皮化生呈淡蓝色,呈多发性弥漫分布;不典型增生呈浅蓝色,分布较肠上皮化生更为不规则;胃癌着色率高,病变呈黑色或深蓝色[8]。普通胃镜检查多点多处活检可提大大提高了癌前病变和早癌的检出率。病理证实凡浅着色均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深着色早期胃癌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内镜下美蓝染色指导黏膜活检将使早期胃癌及癌前变检出率大大提高。当今,窄带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相继问世为其诊断提供了更多途径。而窄带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等价格昂贵,基层医院难以普及,而色素内镜检查无需特殊昂贵的专用设备,只要细致观察就可以大大提高诊治水平,不但大医院可用更适用于中型及基层医院,亚甲蓝染色成本少,操作难度不大,对设备要求不高,值得推广,鉴别癌、癌前病灶与炎性病灶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 参考文献

[1] Tan YK,Fielding JW.Early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18(5):821.

[2] Boldy H,Marek TA,Wanczura P,et al.Even young patients with no alarm symptoms should undergo endoscopy forearlier diagnosis of gatric cancer[J].Endoscopy,2003,35(1):61.

[3] Ono H.Early gastric cancer:diagnosis,pathology,treatment,techniqu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18(5):863.

[4] 骆  泉,罗文文,潘柏森.十年前后胃镜检出的上消化道肿瘤资料对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71.

[5] 徐雷鸣,陈惠芳,李定国.对照比较放大染色胃镜与普通胃镜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2):119.

[6] 罗和生.色素内镜的临床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1,24(7):12.

[7] 夏玉亭,吴云林,房殿春.胃病诊治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118.

[8] 寇继光,袁岸龙,钟碧波,等.染色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1):7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