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外科学论文

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康复

2023-12-08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创伤;护理;心理;康复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创伤骨科手术患者956例,对其实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及康复,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56例手术患者,男710例,女246例,年龄15―81岁,30岁以下占40%,30―40岁占30%,40―50岁占25%,50―81岁占15%。平均34.3岁,病因:交通伤262例,挤压,切割伤282例,坠落伤132例,其他伤32例,其中自伤30例。四肢和脊柱骨折480例,合并重要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158例,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68例,一般软组织损伤270例。术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80例,神经,血管,肌腱修复术16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43例,截肢术68例。68例因其他脏器损伤经他科手术后转入本科手术。


  1.2方法①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实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及急诊、定期手术。②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会对手术产生不同顾虑,尤其对截瘫,肢体丧失及其他影响生活能力的并发症,更是彷徨,焦虑,痛苦,愤慨甚至心理扭曲,轻生。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因,根据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工作家庭背景等因素施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认真解释病情,让其了解手术方式方法及结果,向患者解释各种康复治疗会使患者的各种功能得到补救和改善。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1.3结果.956例手术患者中,1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1例再骨折,6个手指关节强直,4个肢体感觉减退,3个肢体肌力减退,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4例截肢后残断痛,其余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


  2.分析


  创伤骨科患者因肢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暴力打击,出现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伴有疼痛,出血,甚至创伤失血性休克。意外受伤患者,不敢想象受伤的情景,如同梦魇一样,极其恐惧、烦躁;轻生患者,表情冷漠,拒绝治疗;酒后受伤患者,出现激动、躁狂等情绪,均给护理及康复工作带来困难。正确认识个体应激是心理康复的基础,创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急反应,lazarus,selye关于应急的研究成果,janis的术前焦虑与术后情绪状态的曲线理论,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反映,病人由于手术引起的心理应急反应,在手术前后显示不同的特点①。术前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增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应急反应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水平较术中有所升高,手术患者心理应急水平的时间特点,反映了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应急对手术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②③。做好心理康复的各种措施,为提高创伤患者的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打下良好基础。上述措施分为以下三点:①术前心理康复。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细致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陈设景观、病房的治疗生活满意度。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及修养,由浅入深的向其解释病情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与医生配合向其解释手术的过程及方式,所需要的材料,告知有关术后的效果。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各种治疗的方式方法,因此这些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比较顺利。本组轻生患者术前30例,术后3例,共33例,占统计数的3.45%。对轻生患者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其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要尊重患者的感情和志向,不伤害其自尊心,与其进行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尽量减轻其痛苦,提高舒适性。通过询问其感觉,握手等方法接近患者,避免其产生新的心理压力。不仅通过语言直接交流,还可进行幻灯或图片来宣讲,也可让其与手术后病人同室,可减轻其焦虑。积极与患者有关的亲属,朋友及单位同志联络,不可忽视社会支持力量,共同关注其护理保障及经费支持。


  ②术中心理康复。术中因紧张出现生命体征较大波动的有164例,占17.1%。让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消除其紧张情绪,向其介绍手术过程,争取良好配合,通过语言,抚摩来稳定其情绪。避免大声讲话,聊天及其他噪音,让其感到医护人员在认真负责地为其治疗。③术后的心理康复。手术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将患者置于舒适体位,抬高患肢,仔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要含糊其词或言过其实。医护人员不要表现出忧虑,惋惜,嘲笑等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否则会给患者留下不良心理暗示。截肢患者可出现幻觉痛,设法让其分散注意力.告知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功能练习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指导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练习。


  了解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患者与医护人员及社会有关人员充分配合,积极调整其适应状态,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保持稳定情绪,在疾病状态下掌握自我护理,能促进康复,提高治愈率。作者: 李晓黎,本文来自《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