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尿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人巨细胞病毒的问

2015-07-21 08: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在婴幼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人巨细胞病毒-DNA、人巨细胞病毒-IgM,并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尿液中的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 结果 治疗后,人巨细胞病毒-DNA、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其阳性率均>90%。治疗后晨尿、上午随机尿液及下午随机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低于治疗前同时段(P<0.05)。 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在早期诊断婴幼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a)-0097-03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疱疹病毒,在人群中分布极为广泛,其主要引起先天性和围生期的感染而出现严重并发症,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垂直传播[1],另外婴幼儿时期因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等抵抗力低下原因亦会出现感染[2]。一旦感染,其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脏器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其智力障碍、肝肾功能受损等。据调查发现[3],我国每年因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患儿超过4万,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故有效预测和诊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提高新生儿及婴幼儿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十分重要[4]。目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潜伏期较长等,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主要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婴幼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检测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5.1±0.3)岁。
  1.2 方法及仪器
  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抗病毒治疗,联合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使用干扰素增加抗病毒治疗效果,并针对患者发病部位,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如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人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用反对数形式表示。使用仪器:采用人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广州达安基因诊断有限公司),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试剂盒(美国Chemicon公司)以及UF-100尿沉渣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和AB7500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美国AB公司)。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留取晨起中段尿清洁尿液15 ml,放置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本院检验科,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巨细胞病毒-DNA及人巨细胞病毒-IgM结果,并分析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的不同时间段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人巨细胞病毒-DNA、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的比较
  治疗后,人巨细胞病毒-DNA、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表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其阳性率均>90%。
  2.2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晨尿、上午随机尿液及下午随机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段(P<0.05)(表2)。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能有效区分不同时间段尿液内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
  3 讨论
  人巨细胞病毒是普通人群常见感染源之一,尤其是孕妇和婴幼儿居多,婴幼儿感染后容易导致其出现多器官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严重的临床危害[5],所以目前急需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临床检测方法,以更好地提高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作为预后判断指标[6]。鉴于人巨细胞病毒以侵犯婴幼儿的管道上皮细胞,尤以肾脏及肝脏为主,故其尿液中存在有大量的人巨细胞病毒-DNA,所以其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测定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7],而以往针对尿液人巨细胞病毒的测定方法主要以定性为主,且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其人巨细胞病毒-IgM性质,该方法虽然效果可靠,但是对于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则是在以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础上加入荧光染料,以检测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情况对底物进行定量测定[8],其能对密闭的反应产物进行实时检测,避免了产物的交叉污染,具有更快速、更准确的优点[9]。
  本研究发现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其阳性率均>90%,而且治疗后人巨细胞病毒-IgM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对于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机体IgM抗体产生的滞后性,其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需要2周左右体内的IgM抗体才会被检测到,所以血清IgM检测受时间窗、机体免疫状态等影响而不能达到有效的早诊断、早治疗[10]。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的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在人巨细胞病毒的检测中,越来越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1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则是以常规的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可以对人巨细胞病毒-DNA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12],不但具有常规聚合酶链反应的高灵敏性,同时还具有对DNA杂交测定的高特异性,并且结合光谱技术,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精确定量[13]。同时治疗后晨尿、上午随机尿液及下午随机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提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测定能有效区分不同时间段尿液内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14]。临床操作上,注意选择留取标本时机的重要性[15],建议采取晨起中段尿,因人巨细胞病毒主要侵袭靶器官为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而患儿一般夜间无排尿情况下,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DNA更多,以便于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的拷贝数能有效反映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及其复制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可早期检测并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针对无明显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症状较轻和治疗后病情好转者,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正强.尿巨细胞病毒检测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2):301-302.
  [2] 金艳,邓松华,王明丽.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3):282-285.
  [3] 陈倩,钟天鹰,张其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 13(11):42-43.
  .J Clin Virol,2012,55(3):270-273.
  [5] 祁春茹,武坚锐.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人巨细胞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4):286-288.
  [6] 张双红,黄发源,万盛华,等.母乳人巨细胞病毒定量检测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9):70-74.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5):109-110.
  [8] Chevillotte M,Schubert A,Mertens T,et al.Fluorescence-based assay for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polymerase mutations regarding drug susceptibility and viral replicative fitnes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9,53(9):3752-3761.
  [9] 赵巍松,刘伶,杨飞.母乳及婴幼儿血液、尿液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婴幼儿HCMV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1059-1061.
  [10] 陈梅.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2):107.
  [11] 齐莹,何蓉,毛志芹,等.定量检测婴幼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的临床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4):335-338.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6, 54(2):115-1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