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中医药循证治疗分析

2015-11-17 09: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所面临的首要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循证医学与中医学之间存在共同点,因此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循证治疗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
    据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所面临的首要卫生健康问题[1]。针对我国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现状,将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药健康干预措施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综合控制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卫生资源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1 循证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干预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将医生的主观临床经验、临床客观医学证据以及患者的个人愿望三者相结合,从而给予每个患者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以及精确的预后估计的临床医学。
2 循证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干预中的措施
    在日常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可通过医务人员对循证医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控制危险因素、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综合患者意愿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循证治疗干预。
2.1 循证医学知识的学习
  医生应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地学习循证医学理论并予以实践,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应主动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存在的问题,在验证这些证据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之后,再结合患者的意愿将其应用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之中。
2.2 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
  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使医生详细地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从而有利于临床正确决策的确定,其中应包括患者个人基本情况与家庭基本情况等内容,涵盖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密歇相关的危险因素。
2.3 发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糖尿病以及烟龄等6个方面,将上述6个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与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将其与常规诊疗工作中的筛查相结合,筛选高危人群,确定目标群体,旨在确定高危人群进行高质量的干预。
2.4 个体化的综合干预
  依据循证医学的理论,需要对不同的患者个体实施特异性的干预措施。针对健康人群采取普适性预防干预措施,调整日常行为及生活方式,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史、糖尿病、血胆固醇水平、超重、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高钠低钙等危险因素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中医疗法等辅助疗法,让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最佳的情绪。
3 讨论
  中医药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生理上中医强调人体是内、外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相对平衡和统一,保持相对动态平衡,在病理上,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其外因是人与自然和人体内部的失衡,而内因则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多部位、多环节的整体治疗,其关注的是治疗后的最终整体疗效,而不过分强调药物作用机理等复杂的中间环节。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不同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治疗手段以及难以完全客观量化的疗效体现,使得较难对其疗效标准进行量化。EBM是遵循证据,中医药是辨证论治,在疾病治疗策略制定的出发点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从方法学上都忽略中间环节、中间指标,疗效上都关注整体疗效【2】,因此,用循证医学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解释和研究是当前比较科学和可行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辽宁医学杂志,2001,15(5):225—227.
[2] 李幼平,刘鸣.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2):l4—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