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固定时间皮下肌内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FPG及2 hPG、HbA1C、体重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共有32例完成12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bA1C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如不进行恰当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产生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为了探讨一种疗效确切且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T2DM患者来自本院2007年7月~2008年10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胰岛素治疗,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及严重心、肝、脑、肾疾病。其中初诊患者40例,28例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简称治疗组)和预混胰岛素(简称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3~78岁;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FPG、2 hPG、HbA1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知识教育,治疗前停用所有降糖药物。治疗组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初始剂量1 mg/次,根据餐后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睡前固定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剂量6~10 U,根据次日FPG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调整注射剂量;对照组根据FPG及2 hPG选用合适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起始用量18~24 U/d。根据午餐后2 hPG调整早餐前用量,晚餐后2 hPG和次日FPG调整晚餐前用量。两组均加用二甲双胍口服。两组血糖控制目标为FPG<7.0 mmol/L,2 hPG∑10 mmol/L。出现低血糖症状,血糖<3.5 mmol/L时按低血糖处理,并予以记录。观察16周前后FPG、2 hPG、HbA1C、BMI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共有32例完成了12周的治疗,对照组共有30例完成了12周的治疗。两组间FPG、2 h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HbA1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低血糖3人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6人次,治疗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
组别 | 例数 | FPG(mmol/L) | 2 hPG(mmol/L) | HbA1C(%) | BMI |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治疗组 | 32 | 11.2±2.6 | 6.3±0.7 | 14.3±3.8 | 8.6±1.4 | 10.9±1.3 | 6.25±0.3① | 24.2±2.6 | 24.8±3.1 |
对照组 | 30 | 11.9±2.4 | 6.5±0.6 | 15.1±3.6 | 8.9±1.5 | 11.2±1.1 | 7.26±0.4 | 24.8±2.8 | 25.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