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糖尿病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729例病例根据血脂是否异常将人群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分别对两组糖尿病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脂正常组患者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5.5%,血脂异常组总患病率为74.7%,两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糖耐量异常(包括IFG及IGT)检出率和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脂异常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异常;危险因素
中国人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居世界前列。研究显示血脂异常造成胰岛细胞的“脂毒性”,使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抑制而加速糖尿病的进展[1]。通过对血脂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对糖尿病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颜料:从2011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但从未诊断过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7例,记录每例患者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患者血脂异常与否分成血脂正常组368例与血脂异常组359例。
1.2 观察记录内容: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不良嗜好;饮食习惯;定期锻炼身体的习惯;患者的职业和学历等。
1.3 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患者临床资料定义为同的变量,然后编码这些变量,将是否确诊过糖尿病作为因变量,其余因素作为自变量,对血脂正常组、血脂异常组两组分别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作为筛选危险因素的显著性界限。根据回归系数β的意义,将Logistic回归分析输出结果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的数值×10作为各变量积分的分值,分值越高,该因素的危险性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病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糖耐量异常(包括IFG及IGT)检出率和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正常人群 | 糖尿病 | 糖耐量异常 | 总患病率(%) |
血脂正常组 | 368 | 311 | 23 | 34 | 15.5 |
血脂异常组 | 359 | 91 | 100 | 168 | 74.7 |
2.2 危险因素及积分
2.2.1 血脂正常组患者危险因素及积分:见表2。
表2 血脂正常组患者危险因素及积分
因素 | 年龄 | BMI | WHR | 家族史 | |||
<40岁 | 40~50岁 | 51~60岁 | 超重 | 肥胖 | |||
β | 0.927 | 1.723 | 1.886 | 1.305 | 1.978 | 1.425 | 2.234 |
P | 0.043 | 0.014 | 0.002 | 0.035 | 0.001 | 0.003 | 0.000 |
积分 | 9 | 17 | 19 | 13 | 20 | 14 | 21 |
2.2.2 血脂异常组患者危险因素及积分:见表3。
表3 血脂异常组患者危险因素及积分
因素 | 年龄 | BMI | WHR | 家族史 | 舒张压≥90 mm Hg | 收缩压≥140 mm Hg | 体育锻炼 | |||
<40岁 | 40~50岁 | 51~60岁 | 超重 | 肥胖 | ||||||
β | 1.257 | 1.878 | 2.213 | 1.506 | 2.412 | 1.649 | 2.704 | 0.843 | 0.716 | -0.682 |
P | 0.015 | 0.001 | 0.000 | 0.015 | 0.000 | 0.002 | 0.000 | 0.035 | 0.025 | 0.029 |
积分 | 12 | 19 | 22 | 15 | 24 | 16 | 27 | 8 | 7 | -7 |
注:1 mm Hg=0.1333 kPa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2型糖尿病患者常多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即所谓的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诊断标准中包括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2]。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脂肪组织增加与胰岛素抵抗相关[3]。肥胖患者体内多存在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异常造成胰岛细胞的“脂毒性”,使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而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另外,肥胖患者脂肪代谢发生紊乱时,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和因子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也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