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23例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临床治

2015-08-04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23例持续胃肠减压,温开水洗胃抽空胃内容物,全身支持疗法,应用胃复安、吗叮林等胃动力药。结果:23例经保守治疗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后均治愈。结论: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为一种功能性疾病,诊断明确后应行保守治疗,避免再手术。

关键词:胃无力症;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持续性胃肠减压术
    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是指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近些年来关于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容易误诊误治,严重者会导致有反复手术的发生。1998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对收治的23例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收治残胃无力症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0~74岁,平均53岁。均为胃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包括胃癌19例,胃恶性淋巴瘤4例,其中胃远端切除、近端切除例数分别为16例和7例,行毕Ⅰ式、Ⅱ式吻合的例数分别为15例和8例。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4 d肛门排气,此时可小心把胃管拔除,饮食方面宜让患者进流质饮食。术后5~8 d,由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在此后1~2 d,有上腹饱胀、恶心、溢出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行腹部检查时结果显示上腹胀,无胃型,可闻到有胃震水音。减压后1周进行了泛影葡胺或稀钡X线检查5例,行胃镜检查4例。

1.2  方法:①常规治疗:先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持续性胃肠减压、输液、合理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相关抗感染的对策。采用胃管留置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第1~3天胃液可达1 000~2 000 ml,以后每天平均500~1 000 ml,有5例中途放弃胃肠减压后,后有复发再次行胃肠减压。每天需要用约1 500 ml的3%温盐水洗胃,并及时抽空胃内容物,达到减轻胃黏膜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的目的。采用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防止低蛋白血症[2];②药物治疗时药物选择主要包括胃复安、吗叮啉、莫沙比利和红霉素等促胃动力药, 促进胃蠕动,以及质子泵抑制剂降低残胃pH值,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③精神治疗:患者自身对手术的恐惧、紧张和重重顾虑这些负性情绪容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终会使得胃肠反射性抑制延长[3]。可向患者详细、耐心地介绍病情,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不安情绪,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量采用镇静药。

2 结果

对23例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采取保守治疗、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后, 结合促胃动力药应用后,患者全部治愈,没有行2次手术的病例发生。

3 讨论

胃术后无张力是胃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胃排空有着重大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到液体食物和固体食物的排空能力。选用胃复安这种药物可有效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但长时间用药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吗叮林是一种外周型多巴胺拮抗剂,不会发生这种不良反应。红霉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胃动力药,一方面对胃有明显的促动力功能,使得胃排空的速度得以加快,另一方面使得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不会有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红霉素对糖尿病胃无力和胃手术后,特别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无力症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胃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为一种功能性疾病,诊断明确后应行保守治疗,避免再手术。

4 参考文献

[1] 薛英武,董新舒,崔殿龙,等.胃术后无力症35例临床观察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61.

[2] 黎介寿.对肠功能障碍的再认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29(1):39.

[3] 张建中,林维凯,黄昌明,等.胃癌术后残胃无力症46例病因与治疗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27(1):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