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分

2015-08-01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简介:程胜军(1976—),男,主治医师,硕士,现工作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邮编:541002);方显明(通讯作者),工作于广西中医学院(邮编:530002);李志英、阮威君、罗春蕾、冯雪霞、武艺,工作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精简天麻钩藤饮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中西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和依那普利治疗;中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治疗;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血压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疗程结束后对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作出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 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精简天麻钩藤饮或ACEI类药。
  关键词:高血压病;精简天麻钩藤饮;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4.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0902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1]。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以阴虚阳亢、肝火亢盛两个证型最为常见,分别占47.57%和37.8%[2]。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的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具有降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的作用[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血管紧张素(Ang)Ⅰ向AngⅡ转化而起到降压作用,其降压的疗效早已获得肯定。同时,它可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保护缺血心肌,逆转左室肥大,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重大价值。为探讨两药联合应用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存质量的影响。2010年1月—2011年7月我院对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40例采用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联合ACEI类药治疗,并与单纯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和ACEI类药治疗作随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120例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及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肝火亢盛)证或阴虚阳亢证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西药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55±10.33)岁;病程(4.42±5.03)年;高血压分级1级18例,2级16例,3级6例。中药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4.20±12.72)岁;病程(5.09±5.41)年;高血压分级1级19例,2级14例,3级7例。西药组男23例,男17例;年龄(58.55±10.10)岁;病程(5.50±4.67)年;高血压分级1级20例,2级12例,3级8例。3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各项参数均衡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中西药组予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含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各18 g,桑寄生12 g,川牛膝9 g],每日1包,分3次服;依那普利片5 mg,每日2次,餐前服。中药组予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每日1包,分3次服。西药组予依那普利片5 mg,每日2次,餐前服。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并随访追踪1个月。治疗期间除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药外,一律不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测量 每次测量血压前患者须休息5 min~10 min,用同一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在固定时间由专人测量,选其固定体位右上肢测量血压3次,取均值为当次血压值。
  1.3.2 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测量 临床症状采用半定量记分法,治疗前后每周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变化,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介于中间者分别计1分、3分、5分,填入统一观察表中。生活质量测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与症状观察同步进行,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治疗期间,若出现不良事件(包括药物副反应、并发症)随时记录,严重者及时中止治疗。
  1.3.3 相关理化检查 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检测患者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降压疗效比较 中西药组40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中药组40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西药组40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中西药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
  2.2 血压水平比较 3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西药组SBP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DBP明显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详见表1。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2.4 3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组和中药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而中西药组和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5 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 所有患者均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入选病例120例,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无脱落以及失访病例,完成率100%。3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的生存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而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1] [2]  下一页

>0.05)。详见表4。
  3 讨 论
  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在于阴虚阳亢,进而导致风、火、痰、虚、瘀的产生及气血升降失调,病位主要在肝、肾。精简天麻钩藤饮是根据古方天麻钩藤饮正交配方试验而成,全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川牛膝共5味中药组成。方中天麻性味甘平,平肝熄风,钩藤性味甘凉助天麻平肝熄风,共为君药。石决明与天麻、钩藤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共为臣药。桑寄生补益肝肾以制阳亢,为佐药。诸药配伍平肝熄风、滋阴潜阳作用更为突出。药理研究证实[5],天麻及天麻密环菌菌丝具有降血压、减慢心率、舒张外周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的作用;钩藤及其生物碱能抑制细胞外Ca2+经电位依赖性Ca2+通道的内流,抑制细胞内Ca2+释放,此作用与经典钙拮抗剂相似;桑寄生能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起到降压作用,另外还有利尿、镇静作用,可协同降压;川牛膝苯提取物有显著降压及利尿作用。本次临床观察表明,运用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治疗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方面,比单纯使用精简天麻钩藤饮的效果更显著;在症状改善方面,则比单纯使用ACEI类药效果更明显,提示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是治疗高血压及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两药协同作用的降压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6.
  [2] 陈曦,程广书,王玉民.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流行病学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3,8(24):58.
  [3] 方显明,郭艳艳,朱志华.精简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NO、NOS和DET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9,32(6):505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7377.
  [5] 黄泰康.现代本草纲药(上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080.
   (收稿日期:20120316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