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血脂清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颈动

2015-07-28 18: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EH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占到47%以上[1],其造成的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也越来越复杂和严重,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近期致残和病死的重要病因,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最新研究也表明在降压基础上加用“他汀”能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血管事件。但他汀药物不能全面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且随着剂量增大,肝脏、肌肉副作用明显增加[3]。因此寻找一种能降脂、保肝护肝的中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全面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肝脏副作用,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选择。本研究旨在以中药血脂清加西药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为手段,观察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并最终为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和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符合诊断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8~70岁,平均(50.2±7.5)岁。将9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法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的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高血压病诊断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第3版)[4],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代谢综合征诊断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MS诊断标准(CDS,2004)[5];(3)所有入选者均排除冠心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对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降压、降糖治疗,且保持各组一致性。并严格执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维持正常体重,制定饮食计划等。
  1.2.2?分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30):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030047)10 mg,每晚1次;血脂清组(n=30):血脂清1包,每日3次;联合治疗组(n=30):立普妥10 mg,每晚1次+血脂清1包,每日3次。血脂清(颗粒剂,三九制药现代有限公司)中药组成:山楂12 g,莱菔子15 g,丹参15 g,葛根15 g,内金20 g,天竺黄12 g,黄芪12 g。
  1.3?观察指标
  各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成分、肝功能及IMT的变化。
  1.4?颈动脉超声检查
  IMT测量采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512型彩超机,7.0 MHz高频探头。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在双侧颈总动脉(距颈动脉球部膨大起始处10 mm内)及颈内动脉(距颈动脉球部分叉处10 mm内)等处沿血管长轴进行测量。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垂直距离即为内膜中层厚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TG、TC、LDL-C均降低,HDL-C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中TG降低及HDL-C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之间TG、LDL-C降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降低,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均优于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升高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血脂清组。见表1。
  2.2?治疗前后IMT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IM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降低,联合治疗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血脂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D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与血脂清组、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血脂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组肝功能轻度升高3例,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MS是一组以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引起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合并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靶器官损害明显加重,与非代谢综合征相比,合并MS的心血管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明显增多,近年来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6]。因此,MS的治疗强化调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但是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易引起肝、肌肉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一种能降脂,保肝护肝的中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全面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肝脏副作用,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选择[7]。现代中医理论认为,过食和少动是代谢综合征形成的两大主因,其病机为郁、热、虚、损4个方面[8]。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制备血脂清颗粒制剂,其中药组成主要有:山楂、莱菔子、丹参、葛根、内金、天竺黄、黄芪。方中山楂、莱菔子、内金消食化积,丹参活血化瘀,天竺黄清热化痰;葛根升阳解痉,现代研究还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黄芪补中益气,还有降血糖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清可以有效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且其降低LDL-C的效果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降TC的效果不如阿托伐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治疗时降TC的作用没有减弱,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降TG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单独或联合使用血脂清时,降TG的作用显著,且血脂清还有升高HDL-C的作用,这是单独用阿托伐他汀无法达到的。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血脂清和阿 托伐他汀联合使用还可以显著降低IMT,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已初步提示血脂清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血脂清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与西药他汀降脂药联合使用,不仅能增强调脂作用,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玲,华琦,王玮,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11-143.
  [2] 徐兴森,杨万涛,刘道燕,等.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894-898.
  [3] 焦媛,李宪伦.高血压患者的降脂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01-1904.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161.
  [6] 陈文鑫,刘德桓,苏齐,等.高血压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01):1-3,7.
  [7] 叶靖,陈文鑫,刘德桓,等.化瘀浊益肝肾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生存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5):750-752.
  [8] 陈文鑫,陈国英,叶靖,等.刘德桓教授化瘀浊益肝肾思想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190-219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