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43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断的临床效果

2015-07-28 18: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11月我科收入的43例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43例患者均于17内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半年内无复发,一年内7例复发,处理后痊愈。结论:积极的临床诊治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盲率;但应警惕并发症及反复复发可能。
  【关键词】前葡萄膜炎、临床诊断、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
  前葡萄膜炎是指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我国其总数的50%[1]。一些患者因诊治不当或治疗不及时,病情会反复发作,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视力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对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为12-67岁;双眼发病30例,其中同时发病12例,双眼间隔2周以上或交替发病者18例;单眼发病13例。
  1.2、临床诊断[1,2]前葡萄膜炎一般起病急,患者常有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减退等症状。眼科检查可见患者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前房闪辉、前房细胞、虹膜粘连及瞳孔、玻璃体及眼底等改变。通过这些不难诊断,但是慢性性前葡萄膜炎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多在严重并发症或视功能损伤后就诊转自第一论文网www.dylw.net,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可单独出现,亦可合并Reiter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或炎症性肠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前房内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
  2、临床治疗原则是立即扩瞳以避免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眼组织遭到破坏及发生并发症。
  2.1、睫状肌麻痹剂目的是散瞳,是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必需药物,一旦发病应立刻给药;散瞳是所有治疗的首要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常用药是浓度为1%、2%及4%后马托品眼膏或1%-2%阿托品。后马托品主要用于急性期,对于严重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应涂抹1%-2%阿托品眼膏1-2次/d,待炎症有所减轻时可换用2%后马托品眼膏点眼,1-2次/d;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阿托品滴眼药后须压迫泪囊区5分钟,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吸收中毒尤其是小儿,遇老年人、浅前房者须排除青光眼。若瞳孔散大不够充分,虹膜后粘连不易拉开时,可在球结膜下注射含1%阿托品、1%可卡因、0.1%肾上腺素等量混合的散瞳合剂0.2-0.3ml,双眼同时注药时总量不超过0.5ml。炎症恢复期可用浓度为0.5%-1%托吡卡胺滴眼剂进行滴眼,1次/d。
  2.2、糖皮质激素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消炎剂以滴眼治疗,伴随视乳头或囊样黄斑水肿时,应依据具体情况口服或静脉滴注大、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之后口服剂量逐渐减少直至局部滴眼治疗[3]。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常用0.5%醋酸考地松、0.1%地塞米松眼液点眼,也可用碘必殊(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百力特眼液滴眼,1-2h/次。亦可眼周或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次,可重复注射。重症者应全身给药,晨起顿服强地松30-60mg,一周后递减,静脉滴注多用地塞米松10-15mg+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6-8h滴完,QD,7-9天后减半量,然后用口服激素维持。
  2.3、抗生素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是对于因感染引起者,可用抗生素。
  2.4、NSAID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而抗炎。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普拉洛芬及双氯酚酸钠等。可口服消炎痛25mg/次,tid。
  3、治疗结果经过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43例患者均于17内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半年内无复发,一年内7例复发,处理后痊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