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最终可引起肝功能衰竭。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将52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其中男8例,女44例,年龄31~69岁;所有患者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查结果都呈阳性,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反映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均异常升高,B超检查显示胆管正常,完全符合2000年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关于PBC的诊断标准[1]。入组病例均排除以下情况:①有治疗禁忌证的患者。②临床分期为Ⅳ期的PBC患者。③PBC/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④PBC合并其他肝病或肝损害的患者。⑤长期酗酒和接触化工毒物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将52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片口服,每日剂量15 mg/kg,分2~3次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①茵栀黄注射液,20 ml/次,静脉滴注,1次/d。②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均按常规方法进行。1个疗程为1个月,两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下;无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恶化,甚至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经疗效评定,观察组中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中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免疫耐受丧失,从而启动了针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3]。该病常见于30~65岁的女性,患者常伴发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免疫性疾病。PBC早期往往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以前常常被误诊。抗线粒体抗体(AMA)是PBC的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AMA检查普及推广后,PBC的早期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中期PBC患者一般有进行性黄疸、肝脾肿大、内眦黄斑瘤等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晚期患者则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至今为止,熊去氧胆酸(UDCA)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PBC的唯一药物,推荐使用剂量为13~15 mg/(kg?d)。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联合细胞保护、免疫抑制作用、抗凋亡和促进胆汁排泄[4]。为了充分发挥药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用UDCA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同时服用考来替泊、考来烯胺、氢氧化铝等药物;如果必须使用以上药物,应与UDCA至少间隔2个小时以上再服用。茵栀黄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芩甙、栀子素和茵陈。黄芩苷具有通泻胃肠郁热之功效,可以增加胆汁流量,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栀子素能够清湿热,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茵陈有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利胆的作用。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制剂,与前三代甘草酸制剂相比较,该药具有以下特点:①是甘草酸的纯反式优势构型,纯度高,安全性好。②具有特异的靶向作用,静脉滴注后呈特异性的肝脏分布。③能在体内迅速转化为甘草次酸,具有很强的抗炎、抗生物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④药物清除半衰期可长达24 h,每日只需给药1次即可。⑤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为了探讨PBC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将5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经疗效评定,观察组中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中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Heathcote EJ 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practice guidelines Hepatology,2000,31(4):10051013.
[2] 常廷民,韩宇,杨承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茵栀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10):800.
[3] 贾继东,段维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5):321322.
[4] 高峰,贾继东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5):56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