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病毒载量检测的运用

2023-12-09 2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探讨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病毒载量检测的应用价值,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例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将其标本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再次获得血清标本进行WB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随访后50例WB检测结果中共有21例阳性标本、27例阴性标本、2例不确定标本,分别有20例、0例、2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大于检测限,分别有1例、27例、0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小于检测限;病毒载量检测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95.24%、100.00%。结论病毒载量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辅助诊断依据,此检测方法能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者,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病毒载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确定标本;蛋白免疫印迹法;


  作者:罗小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据统计,全球HIV感染者已经多达(3590~4430)万人,每年约有(430~640)万新发病例,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口约为(280~350)万[1]。在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临界点,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实验室一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作为HIV抗体的确认试验。WesternBlot法结果有三种:HIV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HIV抗体不确定。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病毒载量的测定已被应用于多项临床研究和观察中[2]。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的实践应用成效和价值,本研究选取了50例首次WB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标本和患者展开临床试验,通过病毒载量检测是否可以辅助诊断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各初筛实验室2015年2月~2018年2月送检的50例经WB检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高危HIV感染患者,均对其血清进行WB检测,结果均显示为不确定,患者均方便跟踪随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WB检测结果确定者,近1个月内存在抗HIV治疗史者,存在其它可能影响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的行为者,依从性极差或者拒绝跟踪随访者。50例患者均有HIV感染的高危行为,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18~63)岁,平均(32.9±5.4)岁。


  1.2、方法


  主要试剂和仪器:病毒载量检测所用的EasyMAG提取试剂、EasyQ检测试剂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WB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确证试剂均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蛋白印迹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EasyQ病毒载量检测分析仪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WB检测:采用WB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断结果。检测结果为不确定标本的患者需要随访4周,并在随访结束后再次抽取外周血,经过离心分离处理后取血清按照上述操作方法进行检测。病毒载量检测:将标本利用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以及分子信标技术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即检测HIV-1的病毒载量,注意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随访后WB检测结果。将随访后WB检测结果作为标准,统计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根据上述结果,计算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00%。


  2、结果


  2.1、随访后WB检测结果统计


  在50例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患者中,随访4周后再次经过WB检测发现分别有21例阳性标本、27例阴性标本、2例不确定标本。


  2.2、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统计


  在二次WB检测结果中,21例阳性标本、27例阴性标本、2例不确定标本患者的首次标本经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分别有20例、0例、2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大于检测限,分别有1例、27例、0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小于检测限,统计结果见表1。


  2.3、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病毒载量检测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准确度94.00%(47/50)、灵敏度95.24%(20/21)、特异度100.00%(27/27)。


  3、讨论


  参照2009版年《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HIV抗体不确定标本只能做出“三个月后复检”的处理,连续复检两次,时间长达6个月,很容易导致不能及时阻断“窗口期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播。病毒载量检测是指根据病毒载量是否超过检测限,确定HIV抗体的水平,进而判断HIV感染的情况[3]。很多感染者在感染初期,不清楚自己的感染情况,并有可能继续从事高危行为,增加传播风险和献血风险,对社会和个人造成更大的危害[4、5]。因此,应当积极探讨理想的检测方案。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HIV抗体检测过程中,WB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容易出现不确定标本。而在二次WB检测结果中的21例阳性标本、27例阴性标本、2例不确定标本患者中,病毒载量检测法对首次血浆标本的检测结果中分别有20例、0例、2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大于检测限,分别有1例、27例、0例首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小于检测限,且病毒载量检测HIV抗体不确定标本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95.24%、100.00%,可知病毒载量检测方法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实验室进行HIV检测最常用的是WB法,灵敏度稍差。处于窗口期感染者、临床期患者以及处于某些特定时期的正常人群等都有可能导致HIV抗体检测出现不确定结果。虽然参照2009年《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相关资料可知,WB检测HIV抗体后出现不确定标本者需要每4周随访1次,并且再次进行WB检测,也可根据带型进展情况判断HIV的感染情况,但是随访后仍有难以确定结果者,很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因此,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病毒载量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做出准确的诊断。


  病毒载量是指单位血液里面的病毒数量,HIV病毒载量检测主要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和原理完成的,相较于WB检测,病毒载量检测更为准确,并且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6]。在既往田永芳等[7]关于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中显示,病毒载量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99.6%,与本研究结果相近。且在其报告中,所有受检者后期的随访结果也与病毒载量检测诊断的结果完全相符,证实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相较于随访后再次进行WB检测,前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更高,早期诊断优势更为明显。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有2例不确定标本的患者,且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大于检测限,需要继续跟踪随访,并加强对其关注力度,以便及时发现病情,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研究表明,建议在HIV抗体经WB检测结果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采用病毒载量检测技术,判断机体HIV的感染情况,做为HIV感染早期不确定标本的诊断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并且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依据,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有条件开展HIV病毒载量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病毒载量检测,有利于临床尽早诊断。本文来自《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