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对343例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

2015-07-04 0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干预对343例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不良行为方式干预、起居干预和心理干预,以使被干预对象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几率。结果 经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343例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为2.9%,总有效率为97.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的发生,帮助高危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社区护理干预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人们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防治行为的依从性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现象,研究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1]。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2]。国内外研究表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3]。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所在辖区范围内随机筛选了343例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影响,为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社区化干预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本中心于2007年起对辖区内的居民全面建立健康档案,经统计筛查后筛选出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年。WWW.133229.Com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共随机筛选了343人接受本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中男195例,女148例,平均年龄均>45周岁,bmi指数均≥24,均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1.2 资料筛选依据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本中心所筛选的指标为:(1)超重: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kg/m2)为19~24,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2)高盐膳食: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为7~8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3)中度以上饮酒: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计算,我国中年男性人群饮酒率约30%~66%,女性为2%~7%。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4)其他指标:①父母患高血压者;②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③ 从事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④ 吸烟者。

  2 方法

  2.1 干预形式

  2.1.1 设立护理干预小组 护理干预小组由若干护士组成,每位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干预对象,由责任护士完成自己所干预对象的全部干预措施,做到医护了解配合。

  2.1.2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我中心与辖区街道居委会合作,由高年资医师和护士每年下社区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讲座至少2次,干预对象保证全部通知到,具体参与情况不强制。

  2.1.3 定期上门跟踪监测血压 对干预对象定期上门测量血压,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有发病倾向者增加上门干预力度,一旦发现高血压发病者立即转入社区慢性病监控组继续监控。

  2.1.4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 在辖区内大面积发放宣传资料,其中干预对象保证资料到手,做到点面结合。

  2.1.5 组织干预对象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 分居委组织相邻的干预对象在小区的卫生服务点开展座谈会,被干预者可互相交流预防高血压的经验,相关负责护士进行现场记录和指导。

  2.1.6 不定期电话回访宣教 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干预对象进行不定期的电话回访,及时了解干预对象的血压监控情况并释疑。

  2.2 干预的内容

  2.2.1 饮食干预 高危人群的膳食应限盐,每日控制在6g 以下,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猪、牛、羊肉等)<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2.2.2 运动干预 增加运动量,bmi(体重指数,kg/m2)保持在20~24,高血压患者普遍偏胖,高危人群通过降低体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一般来说,每周运动3~5次,每次保持20~60min ,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能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4 ] 。

  2.2.3 不良行为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尽量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量<30g,女性<20g,吸烟饮酒都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2.2.4 起居干预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保证,起居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定时就寝,保证充足的睡眠。(2)注意保暖,冬季室温最好维持在15℃左右。(3)穿着要宽松。(4)居住环境应安静,尽量避免噪声和干扰[5 ] 。(5)居住空气要新鲜。(6)注意季节变化,冬春季及秋冬季是高血压病的高发期,干预对象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由于寒冷是高血压的克星,所以应特别注意在早上起床、如厕、等车、沐浴时尽量避免骤然接触寒冷空气。(7)预防便秘。

  2.2.5 心理干预 许多高血压病病人都具有a型性格特征[ 6 ]。 矫正a型行为,运用放松训练,如音乐治疗、兴趣培养、气功、催眠、暗示等方法可以放松人的紧张情绪,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7 ]。

  3 结果

  343例干预对象在经过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后,至2009年12月共有10人被确诊为发生高血压病,其中男6例,女4人,发病率为2.9%,确诊患者随即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监控,社区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达97.1%。

  4 讨论

  在我国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的特点。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通过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持之以恒的社区护理干预, 可改变被干预对象的不良行为方式,提高其对高血压病防治的认知和自觉实施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提高其生存质量,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了因患高血压病而产生的开支,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指数。因此,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切实、可行、积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旋,姜小鹰. 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5 ,20(11):76-79.

  2 黄敬亨. 健康教育学,第3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05.

  3 陈晓华,傅爱瑛.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护理. 中国康复,2002,17(4):249-250.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7.

  5 马桂芬,罗薇,张华平.对高血压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421-422.

  6 陈梅. 社区高血压病人综合护理干预研究. 护理学杂志,2003,18(3):207-208.

  7 邹新花,赵瑞英.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 护理学杂志,2003,18(5):382-38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