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抢救和实验检查的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对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从老年患者静脉特点、护士的心理状态、如何根据不同患者正确选择血管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极大地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并且为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运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是否及时,尤其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意义。静脉输液是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据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1]。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特点,从而造成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现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术的体会总结如下。
1穿刺前的准备
1.1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穿刺前充分评估病人,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静脉穿刺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等。做好沟通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
1.2术者的心理状态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wwW.133229.cOM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情绪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和思维状态[2]。护士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以及繁重的学习需求,常常身心疲惫。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上岗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做穿刺,这样有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
1.3环境因素环境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可以干扰护士,如:喧哗、围观者、开关门窗声、脚步声、室内光线的明亮度、光线的照射角度等都对护士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静脉穿刺最理想的环境是安静、宽敞,明亮和谐的自然光线,这样可以安定和保持护士的心理平衡,使护士顺利完成静脉穿刺。
2静脉的预选择要点
2.1一清洁老年人由于皮肤干燥,皮肤上有较多皮屑,妨碍选择血管的视觉。对此类患者在选择血管前可以先用蘸有酒精或生理盐水的棉签擦拭皮肤,然后再扎止血带选择血管,这样血管就容易看清。
2.2二看看一看患者浅静脉整体分布情况,局部血管的充盈程度、血管的走向,尽量避开静脉结节及有损伤和炎症的静脉。
2.3三摸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血管,以了解静脉管壁的弹性状况、深浅度、皮肤的粗糙程度、皮下脂肪厚薄等[1]。
3区别对待患者[2]
3.1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其优点是肢体固定,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3]。
3.2肥胖病人及静脉暴露不明显的病人要熟悉静脉的解剖结构,在扎好止血带后,先拍打穿刺部位3~4次,然后用右手食指沿血管解剖走向触摸,静脉的感觉是柔软且富有弹性,并显条索状。
3.3水肿病人对水肿病人因无法感觉静脉的深浅度,先可以不用扎止血带,而是用手指沿血管解剖走向挤压,使组织中的水分挤向周围,即可看见静脉,然后扎好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和操作者左手拇指或食指后,用拇指或食指在选好的穿刺静脉处沿血管走向垂直按压,使隐藏的血管充分暴露出来,再从静脉的上方进针,较易成功。
3.4末梢循环不良病人可在穿刺部位拍打数次或热敷,也可让患者手部下垂低于心脏水平,使血管充盈。在扎好止血带,选好血管后,松开止血带,先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再重新扎止血带进行穿刺。因末梢循环不良病人如扎止血带的时间过长,会使穿刺部位的皮肤颜色发紫,这样血管就很难辨别,从而影响穿刺。
3.5 空虚静脉大失血或失液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但是因抢救的需要,又要求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对这类患者穿刺时不要心慌、着急,穿刺时可以将头皮针直接接于带有生理盐水的针筒上,然后边抽回血边进针,这样成功率高。
3.6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静脉 如:慢支肺心病、严重感染等病人要在选好静脉、消毒、扎好止血带后,迅速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打开输液调节器,再松止血带。并且调节器的位置要放低一些以减少回血量,减少血栓阻塞针头的机会,以保证输液通畅,从而不耽误患者的治疗。
3.7 硬而滑的静脉可选用较锐利的针头,用消毒过的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要穿刺的血管两端,在血管正上方以40°~45°斜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头稍挑起,沿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4皮肤消毒和进针的技巧
4.1皮肤的消毒老年人的皮肤消毒与一般人不同,必须绷紧皮肤后再消毒。因为老年人皮肤老化皱褶较多,污垢容易沉积在皱褶里,因此消毒时面积应比一般人大一些,污垢较多者,可反复多次,以真正达到消毒目的。
4.2进针的手法根据进针点与血管的位置,一般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血管上方,针头与皮肤呈一定的角度,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血管旁侧,通过皮肤将针头刺入静脉。对于老年病人最好采用直刺法,其优点是不容易穿破血管,针斜面不宜从血管滑出。
4.3进针的角度一般情况下,进针的角度不易过度大,为35°左右,也要根据患者血管的特点而定。管壁厚、硬、滑者,角度要大些,以40°为宜,这样针尖锐利部位充分接触血管壁,使滚动血管不易滑出[3]。对表浅、脆性较大的血管则要保持角度低,力度小,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一般不宜继续进针,以防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5妥善的固定
妥善的固定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保证。头皮和腹部表浅静脉在老年患者中也常使用,头皮静脉较细,暴露明显,穿刺后不易滑出,易固定,腹部静脉穿刺后要绷紧皮肤再固定,否则不能固定牢固容易滑出。有些老年病人由于烦躁、不配合,对此患者四肢静脉穿刺后可采用夹板、弹力绷带固定,必要时可以用约束带固定穿刺侧的肢体。总之,只有正确了解老年患者机体特征,血管特点,采用合理的穿刺方法,才能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从而为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厚玲.触摸定位法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4):561.
2王亚丽.护士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09,7(4):157-158.
3张景芳.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特点、穿刺方法及静脉保护措施,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