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提高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培养质量的措施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该专业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临床医师。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培养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的、方法及实施环节中存在着指标不明确,培养质量难以把握等缺陷,导致部分导师在培养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技能,重科研、轻临床,学生存在高学位、低工作能力的弊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作者认识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提高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呼吸内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1临床基础参差不齐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的相关医务人员在入学前的临床工作经历和工作的医疗单位水平相差较大。由于基础、资历和工作经历不一样,理论基础与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且总体临床水平较低。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偏重于理论考试成绩,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来源于基层医院,缺乏良好的师资教学力量,教学条件有限,带教不规范,平时对临床能力的训练不到位。
1.2临床实践时间较少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临床研究生要达到一定的临床能力,必须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临床实践,但实际上在结束一个学期的课堂理论学习后,转入临床工作至毕业,总共也只有两年半时间,期间还要完成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等,时间非常有限。必要的轮科对于拓宽全科领域的知识面,培养专业综合技能,养成全面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少研究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轮转,导致临床工作中往往“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对临床知识缺乏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对临床资料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对少见病疑难病易误诊、漏诊。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各门学科不断融合的当今,这将不利于研究生的培养与发展。
2提高呼吸内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措施
2.1加强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
优化学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明确学术型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类型和专业,按需设课,建立学术型和临床型两种课程体系。由于临床型侧重于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要进一步优化,要紧密联系临床,结合呼吸内科特色开设相应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课,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如开设临床基本医技和技能训练课程,采取临床讲授、示教及分组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培训,为进入临床做准备。增加本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的诊疗技术为选修课,以开拓研究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扩大研究生在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面。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会、全院疑难病例会诊是培养年轻医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所在单位每周三上午进行院士疑难病例大查房,放射科、病理科及相关科室均参与讨论,帮助研究生认识影像学的征象,提高影像学诊断技能,加深其对呼吸系统各类疾病病理表现的理解。坚持每周1次小讲座,如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雾化治疗、血气分析、难治性哮喘、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胸部影像学等组织专题学习。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研究生论坛等,调动广大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查找文献的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
2.2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实行临床准入考核制度。研究生进入实习前,必须通过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临床实习。①入学前曾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3年以上,并已取得第一或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证书的研究生,经审查考核后可直接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②应届、入学前未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的研究生,经大内科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③进入呼吸内科培养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经我所导师组及医务科处方权考核批准后,可参加一线值班。
进行岗前培训。对进入临床前的所有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培训和科室培训。医院层面的培训由人事培训科组织,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涉及急救技能、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医疗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科室的岗前培训则安排专项带教教师对氧疗、吸痰、手术无菌技术、胸腔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呼吸内科的常规诊疗技术及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等常见病的诊治流程进行讲解。培训目的让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学习前就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初步具备开展临床工作的技能,规范研究生的临床工作。
制定并细化培训方案。作者所在单位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大内科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到呼吸内科培养,着重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思维和救治能力的强化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对于内科学进行选择性轮科,不可少于3个三级学科,其中心内科和消化内科各3个月,急诊科两个月,对内科的基本功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②在呼吸内科各亚专科,如呼吸危重症医学、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亚专科进行轮转,时间不少于1年。③结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地在放射科、肺功能室、麻醉科、纤支镜室、睡眠监测、胸外科、细菌室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时间为1一3个月。④每周跟导师出1次专家门诊。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对研究生临床培训制定量化指标,如对所管床位数,收治病人人数和病种的要求,操作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等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不但要求研究生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大咯血、自发性气胸、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治,还要熟悉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着症、Wegerner肉芽肿、少见肺部真菌病等少见病。要求熟练掌握呼吸病学、危重症医学常用的临床操作与技能,包括气道廓清技术、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胸腔穿刺置管术、胸膜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与呼吸功能监测、循环支持及循环功能监测等。
完善考核标准与方法。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与积累的过程,必须格外注意对平时经常性考核的监督管理与落实。临床科室成立考核小组,制定研究生出科考核程序。每位研究生手持一本培养手册,详细记录轮科期间的临床实践情况,如收治病例数,书写病历的情况,诊疗操作次数,参加病例讨论、学术活动、临床科研的次数及带教的人数等,进行自我鉴定,多方面综合评估的方法,力求客观和公平。
2.3加强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
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重点是让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的流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等。导师在教学查房中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带着科研的思维去思考,培养其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在临床实践中,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热点、难点的探索热情,在临床中寻找课题,如非免疫缺陷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的研究4等。通过完整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临床型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尚不能满足学术交流的需求,在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等活动中仍存在许多语言障碍。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术英语能力为目标,实现从英语的学习者到使用者的过渡。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Instruction)对研究生进行英语水平的培养,即让学生从分析英语学术论文范文入手,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选题、构思、写作,并按照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的语境结构制作成演讲稿以及所需幻灯片或讲解版,最后在“模拟学术论坛”进行口头陈述和回答问题。
教学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临床能力是评价临床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只有针对临床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提升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等医学人才,满足我国经济改革及建设形势的迅猛发展。
作者:叶枫,谢佳星,吴璐璐,陈荣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120)
第2篇:分析呼吸内科临床医学的实习体会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我国近几年医学教育中建立起的长学制教育模式,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使之成为各学科的骨干力量。如何做好八年制教学,为我国医学事业输送优秀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急需解决的问题。临床实习是基础医学教学的延伸,是医学生到医师转化的桥梁,在此期间,医学生要学会将前期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呼吸内科作为内科基础学科,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危重急症病人多,临床实习非常重要。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调动大家积极性,让每个实习医生都能轻松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从而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份艰辛重要的工作,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中有一些分析和体会,现在总结如下: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形成教学梯队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
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
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
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
6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增加医疗环境适应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从单纯的学校环境进入复杂的医院环境,往往会出现许多不适应,他们面临人际交往的压力,要学习如何与老师、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学校等多方面的沟通,同时又面临着医疗工作本身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增加医疗环境适应能力。一是八年制医学生下科前必须经过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清楚自己该承担的角色。二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患者和家属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问诊、查体、诊疗操作中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注意培养医学生的医疗沟通能力,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孟莹1李旭2蔡绍犧1佟万成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呼吸内科;2急诊科,广东广州510515)
第3篇:提高神经内科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改革措施
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临床医学七年制医学生是医学院校学生中的佼佼者,基础知识扎实,外语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医学模式条件下,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是衡量各医学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神经病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出的一门临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但由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掌握不足,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学生简明、透彻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提高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七年制医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和临床教学难点
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在以往研究生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新型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其循序渐进的培养,使该类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然后,七年制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校园生活经历与常规学制医学生基本相同,出现“上课-考试-过关”的循环往复,其内部闪光点尚未发挥;并且在“五年制本科教育”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这将会严重影响其后续发展。因此,在存在“目标高、要求高而时间相对紧张等问题”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中如何“既体现五年制本科教育共性,又突出七年制教育特性”是七年制医学生教学的重要课题。此外,七年制学生由于其高考成绩优秀,部分学生存在盲目自信的心态,如果引导不佳,极有可能发展为盲目自大,这也是制约七年制学生良好发展的因素。
2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的特点
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神经病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多数内容抽象,很难理解。涉及的内容广泛,以神经解剖为基础,还需掌握诸如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等内容。而且病种多,临床病例又复杂多变,学生一时难以掌握复杂抽象的神经解剖及逻辑性极强的“定位定性”临床诊断思维方式,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神经病学的惧怕心理,影响了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注意带领学生复习神经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3.1扩大实习课学时,增加临床实践机会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被忽视,目前部分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后,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多采用集体进行实习课的方法,甚至取消了实习课,这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对七年制医学生的神经内科实习,我科一直采用小班上课的方法,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此外,我科还将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机会,在相对较充裕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兴趣,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神经病学相关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2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又称诊断思维,是医师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进行诊断思考过程,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初步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的过程0。在七年制临床实习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我们实习教学的关键。
3.2.1加强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复习和强化神经解剖学基本理论知识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手法是七年制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关键。临床思维的训练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支撑,熟练掌握问诊和体格检查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前提。神经病学诊断思路主要分为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所谓“定位诊断”是指根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运用神经解剖学知识来分析确定病变的部位“定性诊断”是确定疾病的性质,与起病急缓、病程特点等因素有关。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具备较扎实的神经解剖学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神经解剖学属于医学教学基础内容,学生多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与临床实习的时间距离过长,学生多数记忆不深,因此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前应安排学生自行复习相关内容,在授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3.2.2病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和典型病案分析讨论是有效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途径。通过典型病例进行示教,将理论知识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将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标准、诊治过程及预后在病人身上得以印证,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解,达到掌握该疾病相关知识的目的。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相比,
近年来更提倡应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1994^(117CmnaAcademicJournalElectromcPul问题式教学,如应用PBL(problembasedleming)教学法在七年制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3.1现代化教学平台的应用虽然临床实习应以实例教学为主,让学生多接触病人,向病人学习。不过神经系统疾病病种多,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许多病例具有典型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这些如果只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在短短数天的临床实现中没有条件让学生接触具有各种典型体征的临床患者。因此利用数字化、可视化的教学平台,进行直观教学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若从视频上看到了静止性震颤、慌张步态等可使学生记住帕金森病的典型特点;若从音频中听到小脑性语言、构音障碍和运动性失语等典型言语表现可使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鉴别各种语言障碍的主要特点。
应用大量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这样既增加了信息量又降低了理解难度,以便于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3.2采用PBL教学法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和设置病例和问题。选择病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如“面神经麻痹’、“吉兰芭蕾综合征“脑梗塞”和“脑出血”等,针对疾病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思路以及治疗和预后等设置问题,以求以点代面,拓展学生思路,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扩展知识面。其次是学生知识的准备,进行临床实习前,应嘱托学生复习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安排学生观看神经系统专业查体的录像,回顾神经系统总论和神经病学第三章的相关内容等,讲解神经内科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意义和方法。第三,教师组织学生实施PBL教学,向学生公布所设置的临床病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询问病史、查体、阅片及查看化验结果,对所涉及问题查阅教科书及互联网。督促学生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设置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对回答不完善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应针对本次PBL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遗漏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学mgHouse.Allnghtsreserved,htxpv/www.cnki.net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分析补充,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PBL教学法在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当然在提高见习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激励教师勤于钻研,时刻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开展医德教育,培养服务意识
—个好的医生不仅应具有过硬的医学科学知识及医疗技术经验,同时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医德是医务人员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不断培养而形成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开始体验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适时地开展医德教育将有益于学生曰后的学习工作。临床医学是实践科学,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的很多知识直接来自于患者,可以说每一位患者都是我们的老师,因此要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同时在临床实习中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除认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应注意实习生医德的培养。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医学伦理道德的教育,使同学们意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神经内科病人由于疾病的关系多半都有身体上的残疾,老师示范时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蔼,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病人是我”那我该怎么办,理解患者身心上的痛苦,不可以讥笑、嘲讽患者,更不可以歧视患者,树立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理念。
总之,在七年制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生的带教中,要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改良教学方法,认真准备教学中需要设置的病例分析内容;同时也要加强临床实习学生的医德教育,为祖国医学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作者:杨宇,孙欣,吴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长春130012;六通讯作者)
第4篇:阐述消化内科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于1992年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MOtrUnVesiy学者DOiSake吸同事首次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循证医学己深入到临床实践、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等各个方面。本文就循证医学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作一阐述。
1循证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1.1循证医学及其核心思想循证医学(Evdenebsdmdi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在2000年新版《循证医学》中,其主要创始人DaVdSaket将它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宄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建立在最佳研宄证据的基础上。而目前的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doiedcntoldti,lRCT)和系统性评价(没somaticreview)或荟萃分析(Meaanalysis)。
1.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循证医学教育(EvdencebsdmedicaleducatiOiEEME)的提出改变了以往单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和惯性临床思维方式,开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医学教学强调遵从上级或高年资医师的意见,遵从参考来自教科书和医学刊物的资料,以个人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这不可避免地对临床实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情况时有出现;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少,被动接受多,缺乏独立诊疗患者的机会,从而难以积累临床经验。而循证医学教学强调将最佳临床证据、熟练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三者紧密结合,其目的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医学观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不被较成熟的临床理论所束缚,学会查阅最新文献,学会尊重患者的价值和选择,从根本上实现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国外十分重视循证医学教育,己将循证医学作为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最近,ItD等对医学院校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宄,了解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体会及其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帮助等,调查研宄表明,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应用对来的研宄需要确定如何将循证医学纳入医学生临床实习,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提高临床能力。国内研究表明:循证医学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尤其应该注意学生的技能获取。
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1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包括以下5个步骤:(1)提出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2)寻找有用的临床决策依据;(3)评价和判断文献所提供的决策依据是否可靠或可靠程度如何;(4)将有用的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中;(5)效果的评价。这就要求临床带教老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通过进修,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以及阅读该专业的相关文献等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获取最佳的研宄证据,才能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在消化内科临床研宄生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具体实施步骤为:(1)结合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该病例提出相关诊断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万方数据库,PubMed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的证据,鼓励学生博览、精读文献,拓宽视野;(3)指导学生参照循证医学方法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宄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并结合具体病例,阐述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思路;(4)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集中进行点评和小结,提出最终的临床处理原则;(5)密切观察和随访患者,及时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评价已经进行的临床实践。
2.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估为评估上述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教学的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循证医学教学是否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否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等。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可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有利于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提高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国内杨克虎等为了解医学研宄生对循证医学认知态度和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主要障碍,对2005~2008年兰州大学选修循证医学的1137名医学研宄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科研、提高业务水平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愿意参加循证医学的相关培训和继续学习、关注循证医学、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学生人数的构成比逐年增加;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对循证医学的认识不够、如何检索和评价证据、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和查到有效证据难以应用于临床实际问题等。我们己准备就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的体会首先,我们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循证医学教育其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
其次,循证医学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使学生在尚未走上工作岗位之时即培养良好的医德。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绝对主宰,病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治疗。而在循证医学中,科学化的诊治决策使患者首先获益,其次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良好地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相关知识,做到以理服人,可以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
第三,循证医学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回答,答案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证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立足于学科前沿;而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查找资料探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是向教师的挑战,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实践循证医学不能僵化、绝对化。循证医学的证据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在主要37条推荐意见中,C级(观察性研宄)和D级(专家意见)分别为17条和4条,所占比例达68%可见指南的可靠性不尽如人意,证据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需不断完善。再如,起初临床上应用罗非昔布预防腺瘤性息肉,后经大样本为期三年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证明,与安慰剂相比,服用罗非昔布的病人中发生确定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增加,随后罗
总之,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引入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满足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就具备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成为出色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熙(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第5篇:探索心内科临床医学教学的新途径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是近年来国内外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体系。循证医学在我国迅速发展,促进了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心内科临床教学中,我们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探索心内科临床教学新途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泰山医学院2007级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90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平均年龄和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实验组学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实习结束后,先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随后对两组学生的心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心电图诊断、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考试,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
3.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96%以上的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满意,其中在“外文文献使用”和“英语交流与沟通”方面,满意度达100%。两组学生在心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心电图诊断、病历书写等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适合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教学。(1)心内科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循证模式符合专业特点。从实验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安排与设计”和“教学内容和模式”满意度达到96%,表明学生非常认可和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但“课程安排与设计”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非常满意”仅分别为67%和76%,说明在心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课程和教学的总体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国内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大多集中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研究生,而对长学制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学生如何开展,未见报道2。开展和完善针对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学生心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是下一步重要的课题。(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从实验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文献检索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满意度也达到了96%以上,其中“非常满意”分别为84%、7%和80%,这说明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能力培养上满意度较高。在循证医学教学中,最关键是客观和科学的证据。实验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各种检查结果,积极与患者沟通,结合与老师探讨,获得诊断的证据,从而为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方案,从而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在治疗过程中,还要不断发现患者的特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完善自己的证据,大大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从实验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外文文献使用”和“英语交流与沟通”满意度都达到100%,其中“非常满意”分别为89%和96%,这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中满意度达到最高。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双专业是一种以临床五年制本科为基础,融合四年制英语专业课程的双学位双专业。我们在实验组中,鼓励学生到外文文献中寻找证据,撰写综述,这正充分发挥了英语专业学习的优势,在更容易获得证据的同时,更多是获得成就感,从而对专业了解更加深入。在循证医学带教过程中,针对专业特点,我们安排专职老师带教英语查房和讨论,举办英语学术讲座,营造专业英语学习环境和使用氛围,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出科考试中“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心电图诊断和“病历书写”等四项成绩,实验组都大大优于对照组,显示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心内科专业发展较快,要求医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坚实的临床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医学生只有努力学习,紧跟专业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准确把握治疗证据,达到治病要求。循证医学的发展正好为心内科专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六年制临床医学与英语专业教育要高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还具有深厚的英语专业基础,因此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更能发挥显著效果。另外,循证医学的发展还将有利于医学从生物模式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推动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
作者:赵晓辉\韩子强2,侯晓萌2(1.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