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浅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78例临床分析

2015-07-04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及恢复期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病情基本相同的同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舒血宁10 ml,1次/d静脉滴注,共10 d。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20 mg静脉滴注,1次/d,共10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日趋老龄化,三高患者及老年人增多,脑梗死的发生率比以前有所增加,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急性及恢复期脑梗死78例给予舒血 宁10 ml静脉滴注,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共15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8~76岁,其中男86例,女70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的占79%,随机分成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舒血宁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10 d。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10 d。(如有糖尿病者改用生理盐水)。wwW.133229.coM两组均不用其他扩血管药,急性期用甘露醇3 d,恢复期加用脑活素7~10 d。
  1.3 疗致评定标准 偏瘫、失语明显恢复、肌力恢复2级以上或能下地行走,神经系统体征大部分恢复,生活部分自理为显效;偏瘫、失语有改善,神经系统体征有缓解但不能下地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为好转;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也高的疾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脑动脉内血液在血管内自凝(脑血栓形成)或被脑外循环系统血凝块进入脑动脉(脑栓塞)而受阻,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供血的血管中心区脑组织急性坏死。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治疗急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是及时溶栓和脑保护的应用;溶栓的最佳时期是发病后3~6 h,超过6 h则溶栓疗效较差,而且增加颅内出血的几率[1]。临床上适合溶栓的病例只占少数,如何使大多数脑梗死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银杏叶制剂是银杏叶的提取物,其含有24%的黄酮苷,6%特有的萜烯(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和17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2],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制剂的一种,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的作用,能改善循环,促进心、脑组织代谢,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有萜烯类和黄酮类化学成分[3]、银杏内酯具有很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阻断作用,可拮抗paf、降低全身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微血栓形成。白果内酯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黄酮苷类化学成分能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脏器血液循环及末梢循环,同时银杏叶提取物又是一个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抑制细胞膜脂质氧化,保护细胞膜,防止血栓炎症、动脉硬化等一系列损害。本文应用银杏叶制剂舒血宁注射液1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有糖尿病者改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为91.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8.2%比较,优于对照组。因此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祖舜,高俊风,冯美江,等.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治疗时间窗的深栓(尿激酶)疗效分析.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2,2(3):1-4.
  [2] 方思伟,李麟仙,王子灿,等.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实验治疗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997,18(9):5-8.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4-3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