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信息相关性的临床初步研

2015-12-13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探讨不同的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心电信息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得出中医证型和心电信息的初步相关性。结果:心阳亏虚的QTd和QTcd均较其他类型的患者要高(P<0.01),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最为显著(P<0.01)。心肌缺血在气虚血瘀的患者占有比例最大,为62.1%;心阳亏虚多表现为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分别有33.3%和36.7%;气阴两虚会表现为左室高电压和心肌缺血分别为40.5%和45.2%;痰浊闭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肌缺血为61.3%。结论:中医证型与心电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一定临床的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信息;相关性

冠心病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且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其以多见、治疗难、后果严重为特征,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死亡[2]。本文主要是研究探讨不同的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心电信息的临床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证型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共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51岁到73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112人,女性患者106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的有72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有81例。
1.2 中医证型
    根据《中医内科学》将冠心病分为痰浊闭阻、心阳亏虚、气虚血淤和气阴两虚等。气虚血瘀的临床症状为:气短乏力,胸闷心悸、出现瘀斑,脉象细且无力;痰浊闭阻的临床症状为:胸闷窒息感、气短气喘、肩背彻痛,四肢沉重、舌苔浊腻,脉象滑;心阳亏虚:面色苍白,心悸、心胸隐痛,怕冷四肢冰冷,盗汗,精神不济,面容浮肿,脚无力且肿胀,脉象为深沉且迟缓;气阴两虚:乏力口干,烦躁、耳鸣头晕、气短,腰酸腿无力、舌苔红少,脉象为细数或结代。本研究对象中,痰浊闭阻有80例,心阳亏虚有30例,气虚血淤有66例,气阴两虚有42例。
2 研究方法和结果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以及使用心电综合分析系统测定患者的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记录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和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差值的均方差(r- MSSD)和相邻2个R-R间期差大于50ms的百分数(PNN50)。见表1。
         表1 心电综合分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比较

组别

n

QTd

QTcd

SDNN(ms)

r- MSSD(ms)

PNN50

气虚血瘀

66

46.1±16.9

54.4±11.9

107.12±11.2

25.22±10.2

5.91±2.6

痰浊闭阻

心阳亏虚

气阴两虚

80

30

42

37.2±15.2

56.8±12.3

17.2±15.3

39.7±14.2

65.4±18.6

42.3±14.2

105.61±12.3

100.11±17.2

93.22±14.2

23.87±11.7

21.39±14.2

19.87±13.2

5.66±3.0

5.37±1.9

3.92±4.3

         表2 心电图结果和中医各类证型相关性比较

组别

n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左室高电压

左室肥大

气虚血瘀

66

41(62.1%)

13(19.7%)

10(15.2%)

2(3.03%)

痰浊闭阻

心阳亏虚

气阴两虚

80

30

42

49(61.3%)

11(36.7%)

19(45.2%)

17(21.3%)

10(33.3%)

5(11.9%)

6(7.5%)

6(20%)

17(40.5%)

8(8.0%)

2(6.7%)

1(2.4%)

3 讨论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心阳亏虚的QTd和QTcd均较其他类型的患者要高(P<0.01),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最为显著(P<0.01)。QTd和QTcd数值反应的是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缺血约严重,QTd数值越大。心肌缺血在气虚血瘀的患者占有比例最大,为62.1%;心阳亏虚多表现为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分别有33.3%和36.7%;气阴两虚会表现为左室高电压和心肌缺血分别为40.5%和45.2%;痰浊闭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肌缺血为61.3%。临床上由于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心电信息的变化会随病情长度、严重程度而发生变化。因此还需要配合其他检测结果针对性开展治疗。

参考文献:
[1] 马龙. 辨证论治冠心病心绞痛100 例[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23 (2) : 65.
[2] 萨迪克·司依提. 关于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的探讨[J].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维文, 2011, (4): 14-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