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80例口腔颔面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2015-12-13 1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交通事故伤、工伤是致口腔和面部骨折的主要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1.5年,80例患者牙合合关系、张口度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经疗效考核,治愈率为96.25%(77/80)。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予以尽早治疗,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颌面功能及形态。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
    颌面部骨组织因其特殊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对维持颌面功能、形态具有重要作用。一旦颌面部骨组织发生骨折、移位、缺损,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极易引起牙合合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出现面部畸形。临床资料表明,口腔颌面部骨折多发于交通事故伤、工伤、意外伤害等,而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统计其占全身骨折的3.2%[1-2]。为进一步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原因及治疗效果,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对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系统性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9~53岁,平均24.5岁(以20~30岁为主,共41例,占51.25%);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工伤19例,斗殴伤13例,跌伤7例,其他原因8例;骨折部位:单纯下颌骨骨折45例,单纯上颌骨骨折13例,单纯颧骨颧弓骨折7例,颌面联合骨折15例;合并症:其中合并颅脑轻度损伤2例,颅底骨折7例,四肢骨折15例,肋骨骨折9例,眼球损伤11例,休克6例;以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合合紊乱、面形不对称、张口受限等临床病症;所有病例确诊均结合临床检查、X-ray摄片及CT检查。

1.2  治疗方法:参照术前X-ray摄片及CT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线的部位、数目、类型、骨折段的移位、缺失情况及牙与骨折线的关系,制定相应手术方案。在本组病例中,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行牙弓夹板钢丝结扎颌间牵引固定、口外颅颌绷带治疗37例,固定时间为3~4周;采用手术口内切开复位法治疗12例;采用钢丝、克氏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31例;对于联合性骨折或固定术后有轻微错牙合者,术后予以颌间牵引固定1~2周。手术进路则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选用:下颌骨骨折沿下颌骨下缘1.5~2 cm切口;颧骨、上颌骨骨折沿下脸缘下3 mm切口。

1.3  疗效考核:疗效考核参照术后1~6个月的临床检查及影像学复查结果。显效:患者颌面部外形恢复,牙合合、咀嚼功能及张口度恢复良好,下颌骨无运动障碍,且全景X-ray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有效:患者颌面部外形恢复,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且全景X-ray显示骨折线对位稍差;无效:错位愈合、牙合合关系异常、出现植入排异或磨损、断裂现象、骨折愈合不良,须再次手术,出现上述情况中任一者;治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5年,80例口腔和面部骨折患者咬牙合关系均恢复正常,张口度≥3 cm,伤口及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X-ray显示骨折线对位较为良好者,经疗效考核,显效43例,有效34例,治愈率为96.25%(77/80)。疗效考核为无效者3例,其中1例因应用钢丝结扎,固位不良发生错位;1例因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而出现复位异常;1例单纯行颌间结扎的下颌角部骨折的患者,术后随访,X-ray显示骨折有部分错位,但对张口、牙合合和咀嚼功能无影响。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牙弓夹板钢丝结扎颌间牵引固定、口外颅颌绷带牵引及内固定技术为主[3]。然而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富裕,及正颌外科的长足发展,患者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目的不再仅限于单纯牙合合关系的恢复,而是从美容的角度考虑面部外形的恢复[4]。因此,我们对口腔和面部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切口部位的选取等方面,需要有新的认识,结合本组80例该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笔者有以下临床体会。

3.1  急救处理:全面了解患者的损伤部位、时间及原因,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确认是否伴有休克、呼吸道梗阻、颅脑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本着“先抢救、后治疗”的原则,及时处理患者严重的合并症,以免延误治疗时机[5]

3.2  手术方法选择:参照临床检查、X-ray线或CT所示患者的骨折移位、错位程度、骨折类型、骨折原因、患者经济状况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及材料:①对仅有轻度骨折移位或单部位骨折的患者,可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本组既有37例患者采用牙弓夹板钢丝结扎颌间牵引固定、口外颅颌绷带,治疗效果均较为良好;②对于髁状突骨折、颧骨颧弓部骨折、上颌骨颧骨多发骨折的患者,如其经济条件允许,可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做内固定;③对粉碎性骨折患者,除要手术切开保留每一块碎骨、采用内固定外, 还需行颌间牙弓夹板牵引治疗。

    总之,口腔和面部骨折因其独特的特点,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其治疗越早越好。手术方案、固定方法的制定则要充分结合患者骨折的类型,只有适宜的手术方法及可靠的固定,才是保证骨折正确对位愈合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 徐  江,梁永强,吉建军,等.275例下颌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1):48.

[2] 祝  岩.236例外伤性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06,19(7):1256.

[3] 张  益,章魁华.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3):233.

[4]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1.

[5] 汪  湛,何一川,陈文君,等.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2):1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