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角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2015-12-13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角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例角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鼻咽癌转移3例,喉癌转移1例,甲状腺癌转移1例。结论:角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建议尽早切取活检以明确诊断,寻找原发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角淋巴结;肿大;临床意义
  角淋巴结又称颈二腹肌淋巴结或扁桃体淋巴结,属于颈深上淋巴结。位于腹二肌后腹下缘的下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有1~5个,多为1~2个,在婴儿和青年人数目较多。其中有1个淋巴结较大,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所成的交角内,紧贴颈内静脉的前面,收纳舌后部、鼻咽部、腭扁桃体及鼻根部的淋巴。当其收集区域有炎性反应存在或发生肿瘤转移时,往往首先累及此淋巴结[1]。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8年5月间收治的5例角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资料,对其诊疗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73岁,病史2个月~6年,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直径约2.0~4.0 cm。鼻咽癌转移3例,喉癌转移1例,甲状腺癌转移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物,生长缓慢,无痛及其他不适,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体征:颈侧上1/3区胸锁乳突肌前缘与下颌角之间可触及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质硬,无触痛,不活动。
1.2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与体征排除炎性肿块,通过辅助检查如B超、CT、MRT等证实肿物为肿大的淋巴结,同时排除鳃裂囊肿、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胸片排除肺部结核灶,根据部位确定肿大的淋巴结为角淋巴结。
1.3  方法:5例患者均为通过手术摘除肿大淋巴结,并送病检,病理切片证实为转移癌。病理类型:3例为低分化鳞癌,1例为高分化癌,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2 结果
  5例患者中3例为鼻咽癌,其中2例经鼻咽部CT扫描及活检确认,术后辅助放疗,1例为隐性鼻咽癌[2],即颈部肿大淋巴结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转移癌,但对各种可以部位经多次检查或活检仍未能发现原发癌病灶,称头颈部隐性癌(原发于胸、腹或盆腔者不属此类)。闵华庆认为下述情况者可按鼻咽癌治疗:①颈深上组的转移癌,位置在乳突尖前下方与下颌角后方之间,且质地硬实者;②病理类型属低分化或未分化癌;③来自广东或其他高发省籍;④年龄在中年以上者。此例患者符合其中①②④条,按鼻咽癌进行放疗。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经甲状腺CT扫描证实,转外科继续治疗。1例为喉癌,住院期间未发现原发灶,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声嘶,经喉CT扫描确诊为喉癌,转耳鼻喉科继续治疗。
3 讨论
  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炎性反应、结核、转移癌、恶性淋巴瘤等,尤以鼻咽癌转移为最常见。据统计鼻咽癌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转移常出现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呈渐进性增大,质硬,不活动,无触痛,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加之早期症状不典型,解剖部位隐蔽,不易被发现,临床上易延误诊断。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为世界鼻咽癌高发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3]。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颈部肿块就诊的患者,应仔细检查,若发现角淋巴结肿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尽早的取活检以明确诊断,寻找原发灶,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4 参考文献
[1]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7.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2.
[3]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