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的形态结构。全部患者均行HV造影证实,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均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可以完全显示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肝静脉、副肝静脉的狭窄、受压等征象。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显示HV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00%。结论: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完全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血管的形态结构,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下腔静脉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hepatic vein,HV)和/或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诊断的关键是对于病变血管的显示。收集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诊治的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血管的形态结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排螺旋CT在BCS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共诊治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经血管造影证实并行介入治疗,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1~58岁,平均(46±8.6)岁。病程3个月~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肝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肝静脉阻塞症状:腹痛、腹胀、肝脾肿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腹壁静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症状。
1.2 扫描技术与检查方法:本组28例均使用Siemens sensation 64 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均为5 mm,螺距分别为3.0和0.969;120 kV、150 mA和140 kV、350 mA,行上腹部CT平扫。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85~10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流率为3.5 ml/s,均行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层厚为0.625 mm,重建后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彩色重建(VR)等方式进行图像重建。DSA检查选用GE innova 4100数字减影仪,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比剂用碘海醇(300 mgI/ml)。HV造影采用经股静脉单弯导管辅助导丝寻找HV并造影,若失败则采用两步法经皮肝穿刺探查HV造影,碘海醇8~10 ml,流率4~8 ml/s。仔细观察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的结构特点,对比病变位置、范围、程度,肝、脾形态、大小等异常变化特征。
2 结果
本组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均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可以完全显示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肝静脉、副肝静脉的狭窄、受压等征象。肝静脉(HV):28例患者共显示32支HV。HV广泛阻塞12支,开口阻塞33支,开口闭塞38支,开口狭窄5支;副肝静脉(AHV):显示19支,其中7支开口狭窄。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显示HV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00%。
3 讨论
布-加氏综合征是肝静脉回流受阻使肝中央静脉和肝静脉阻塞扩张、淤血,进而导致肝后性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导致肝脏不断充血肿大、脾肿大、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血浆流入淋巴间隙,进入腹腔形成腹水。患者可死于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或死于肝功能衰竭。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会引起下肢、会阴部水肿和腰背部浅静脉怒张,严重者导致肾功能不全。大量的血液滞留,引起回心的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少,故患者常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布-加氏综合征多发生于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认识逐渐深入。目前,对于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首先依靠彩超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来确诊,尤其下腔静脉造影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结合多层螺旋 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肝内静脉及下腔静脉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布-加综合征主要依靠介入治疗,所以术前全面了解病变部位及类型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弥补了超声对复杂病变显示不清的不足,为本病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我们认为此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单 鸿,朱康顺,肖湘生,等.多层螺旋CT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5):303.
[2] 姜 滨,张龙江,沈 文,等.多层螺旋CT对评价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4(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