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

2015-12-13 11: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研究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口服150 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咪唑斯汀;雷尼替丁;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慢性特性荨麻疹属于皮肤疾病,具有多发性和过敏性,患者多伴有瘙痒,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笔者选取39例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同期实施咪唑斯汀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8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81例患者中男41例,女40例,年龄15~71岁,平均(31±4.9)岁,病程6周~19年,平均(5.3±6.5)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口服150 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0分:无风团和瘙痒感;1分:患者有轻度瘙痒感,可忍受,分团数1~10个,直径小于1.5 cm,持续时间在1 h以下;2分:患者有中度瘙痒感,可忍受,分团数11~25个,直径小于2.5 cm,持续时间在12 h以下;3分:患者有重度瘙痒感,用手抓挠,难以忍受,分团数大于25个,直径大于2.5 cm,持续时间在12 h以上。总积分为各评分得数相加,症状下降指数=(用药前总积分—用药后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100%。治愈:症状下降指数在90%以上;显效:症状下降指数60%~80%;有效:症状下降指数20%~59%;无效:症状下降指数在20%以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有效+有效)×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治愈16例(41%),显效11例(28.2%),有效10例(25.6%),无效2例(5.1%),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26.2%),显效14例(33.3%),有效7例(16.7%),无效10例(23.8%),总有效率为76.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9

16(41)

11(28.2)

10(25.6)

2(5.1)

94.9

对照组

42

11(26.2)

14(33.3)

7(16.7)

10(23.8)

76.2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患者乏力、口干、嗜睡并发症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患者乏力、嗜睡与其他并发症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均不严重,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例(%)]

组别

例数

乏力

口干

嗜睡

其他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组

39

1(2.6)

1(2.6)

1(2.6)

0(0)

7.7

对照组

42

1(2.4)

0(0)

1(2.4)

1(2.4)

7.1

3 讨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并且会反复发作,临床只有少数病了可以通过对既往病史的询问而探查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但多数患者的发病因素不明确,临床上也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1]。咪唑斯汀是第二代H1手提拮抗剂,属于苯丙咪唑类化合物,其具有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持久的特性。同时其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选择性,能够抗过敏反应和减少组胺释放的作用。其通过对5-脂氧合酶活性的抑制而达到抗炎作用[2]。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其在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抑制和纤维连接蛋白的释放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这就可以改善炎性反应。且有研究发现,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少,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7%)与对照组(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轻微,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虽然有资料表示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用药存有一些问题,但是国内认为这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理想[3]。本次研究选用咪唑斯汀单独用药和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用药,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虽然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用药会产生不良反应,但程度轻,患者可以忍受,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1.

[2] 杨新利.穴位埋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J].疑难病杂志,2009,8(11):679.

[3] 王丽莉,高兴华,洪玉晓.中国北方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调查[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6):1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